我每周都會去中國大陸,對於一個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對岸的人來說,我對兩岸情勢有一定程度的敏感。
有些事情正在起變化。
幾周前我在北京和一位老朋友見面,他非常國際化,穿梭於歐洲和大陸之間,對台灣也頗了解,我送了他一本我的書《邁向下一個台灣》。
「老黃,我一定會好好拜讀,你的專業和對台灣的熱情都沒話說,不過請容許我給你一個建議,如果你書名不提台灣,結果會更好,比如說你可以談創新,主要還是因為有些人對台灣有不同的意見。」
在此同時,我又拜訪了另一位企業的老總:
「我還是很希望和台灣合作,但蔡英文究竟會怎麼走我們也很擔心,如果不承認一個中國,非但雙方合作基礎會受到影響,而且可能會有大家都不樂見的結果。」
這兩段話是在電話詐騙事件之前,上周我和一位客戶的交談又有了新焦點:
「你們台灣詐騙可厲害了,我一天到晚接到電話,上次差點被騙。」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沒想到雙方的交流居然轉到這個話題上,非常尷尬。
台灣的creditability正在崩盤中。
大陸「環球時報」最近做了一個線上民調,有85.1%受訪者支持以武力統一台灣,近6成大陸網友認為,5年內是武力攻台的最佳時機,討論區有數萬人留言。
台灣一家媒體特別發表社論,呼籲台商審慎因應大陸新「仇台」情緒,但一些名嘴表示這是對岸嚇唬人的一貫伎倆,從李登輝時代就有,不值得擔心。
換作是我,我會非常擔心,天底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太陽花改變了台灣現狀和兩岸關係,這是一個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件。
金融海嘯是另一個例子,所有財務專家都說絕不可能發生,但這就是黑天鵝。中國大陸不會縱容認定的涉案人,如果他有能力把持有瑞典護照的香港出版商押至大陸審訊,我們即不難理解其最近將馬來西亞32名台灣詐騙集團成員遣返中國大陸的舉動。
有人說大陸越這麼做,台灣民眾越反感,兩岸距離會越遠,但問題是大陸還在乎台灣的想法嗎? 當一個人什麼都不在乎的時候,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習慣了從台灣看世界,不知道世界的想法。蔡英文主張未來兩岸關係推動必須基於「民主原則」和「普遍民意」,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習近平也必須重視大陸的普遍民意。
Apple Pay的個案是另一個例子,台灣認為Apple是外國公司,到台灣應採用境內系統,商業合作主導權若由境外決定,將弱化境內產業在地優勢及自主權,Apple表示這是在其他國家「從未碰到的事。」
不管是政治或經濟,台灣的全球化都反應出一個盲點:世界要配合台灣的遊戲規則。但台灣不是中國大陸,我們沒有國際地位、沒有市場,憑什麼?
剛出版新書《傾聽》的龍應台表示,國際地位邊緣化,媒體缺乏全球視野,讓台灣人在自我封鎖和國際封鎖中長大,「看著中國的崛起,台灣人有普遍的自卑。」
龍應台當年質疑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現已變成「為什麼永遠在生氣」。我認為原因是把生氣的方向搞錯了,真正值得生氣的事,我們卻視而未見。
中研院這次改選院長,前院長李遠哲強力主導,改變選舉規則,為他自己的候選人護航,套一句流行的詞,這不就是不折不扣的「黑箱作業」嗎?
我們會為服貿反黑箱,為什麼沒有人質疑中研院的黑箱?因為我們覺得這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領域,我們不懂。Well,不去管我們不懂的事情才是最大的風險,金融海嘯就是這麼搞出來的。
台灣正面臨一場小型金融海嘯,震央來自中央銀行。美國財政部公布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台灣被唯一點名「持續單邊干預外匯市場」,未來極有可能影響台灣加入TPP的機會。
彭淮南是全球公認的12A總裁,但問題是他刻意不讓大家了解他的作為,高度不透明,要不是這次美國人跳出來講話,也沒有人敢質疑他,殊不知這卻可能讓TPP的布局前功盡棄。
一位是崇高的學術家,一位是重量級金融家,他們在專業上都有卓越的成就,但對系統(台灣)而言,卻帶來未知的風險。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對世界、中國大陸和未來認識太少。對於不知道的事情,你要如何面對?是加以鼓勵?還是加強控制?我們永遠會有控制風險的欲望,但卻可能把如Apple Pay 這樣和世界與未來接軌的機會擋在門外。
正像龍應台所言,唯有「傾聽」,了解對方,才能穿透每個地方的牆。
面對未來,面對兩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更客觀深入的傾聽、思考與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坦然面對風險,不致走向極端。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但我們可以判斷現在事件對未來事件機率的影響,舉例來說,假如「維持現狀」不能為大陸接受,我們就需小心控制反微調課綱、轉型正義等「文化台獨」舉動。
第一季GDP為負0.84%,準行政院長林全說今年保一會有困難,最壞的尚未到來,看著電視上川普的slogan,我搖搖頭,心中不禁嘆息:
Make Taiwan great again. Make Taiwan safe ag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