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健喬, 北斗衛星, 和諧富騰 電動車, 李嘉誠併O2, 電商 專利, 物聯網, 阿里挺創業, 玉山, 富士通

2016.05.09創會理事長的話
健喬, 北斗衛星, 和諧富騰 電動車, 李嘉誠併O2, 電商 專利, 物聯網, 阿里挺創業, 玉山, 富士通
健喬

健喬集團(4114)昨(3)日宣布,旗下布地奈德鼻噴劑Besonin(碧適清)以4.2億元授權西藏海默尼藥業行銷大陸,預計年底前分次入帳,EPS貢獻約3.14元。該市場規模約10億人民幣,碧適清去年銷售額是5千萬人民幣。

健喬昨日與海默尼簽訂的合約為碧適清的產品權益轉讓,包括許可證轉讓及大陸產品銷售權,簽約金4.2億元,預計年底前分三次入帳。

碧適清在大陸已銷售多年,每年成長率幾乎是翻倍,海默尼藥業董事長藍健華表示,在許可證轉換後,下周即全面布局銷售。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表示,鼻噴劑型是健喬指標性產品,去年含台灣、東南亞和大陸年銷售量150萬支,其中在中國的銷售量約90萬支,銷售額近人民幣5千萬元。健喬現鼻噴產品年產能約600萬支,而子公司益得將在第三季建置完成的新廠,年產能將跳升至2,000萬支,未來將足以因應大陸市場的需求。

林智暉表示,過去健喬在中國大陸以沿海為主,三級醫院滲透率有限,二級醫院也僅十多個百分點,市場覆蓋率不高。而海默尼藥業在三級及二級醫院的通路滲透率近半,銷售網絡甚至遍及一般藥業難觸及的大西北地區,是進軍當地的最好夥伴,期待雙方的合作效益。

海默尼藥業董事長藍健華表示,鼻噴劑型產品可分為激素及抗過敏二大類產品,初估市場年銷售額約10億人民幣,年成長率3040%,遠高於中國醫藥市場的20%成長率,目前在大陸的競爭對手為國際大廠阿斯利康生產的產品,年銷售額大約2億餘人民幣。

藍健華表示,海默尼與健喬相同,是由銷售起家,目前已跨足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專業推廣,特別聚焦於呼吸道、兒科等用藥,同時與全球知名藥業合作,包括美國Pfizer、日本Nitto、印度Ranbaxy、韓國LGLS等,一年營業額約8億人民幣。而該公司的銷售網絡覆蓋中國全國超過300家三級醫院和2,000家二級醫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新藥公司授權大陸成功的案例不多,健喬是少數。

第二、中國大陸是最大的市場,台灣廠商和大陸合作應該是成功方程式,除了業務合作更應該
要有股權合作。

第三、陸資企業投資台灣生物醫藥的案例不多,未來兩岸關係不佳,會進一步影響彼此對接。

第四、台灣生物醫藥公司的問題是規模太小,估值不高,未來除非被大陸公司併購,換成A股上市公司股票,打造兩岸資源整合平台,否則不會有什麼大前途。

北斗衛星

科技部針對中國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資安風險與疑慮提出警告,針對如何因應,科技部政次林一平昨受訪表示,除配合行政院建置資安防護外,也已向公務人員宣導勿用搭載相關系統的產品,以免造成資安漏洞。此外,對於可能潛藏風險的商品,在輸入時必須嚴加管制,也可要求廠商配合公布系統支援的衛星,提供政府及民眾選購時參考。

科技部在給立院的報告中具體建議,針對僅具「接收」衛星定位系統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或終端通訊設備,於設備認證時,將要求廠商檢附所支援的衛星定位系統並公布,以作為政府或民間採購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至於具「收發」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或終端通訊設備,科技部報告及經濟部標檢局都指出,這些屬於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因該頻率使用未經許可,將無法取得型式認證,因此不得輸入或販售。

林一平昨強調,若牽涉資安問題,除了科技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經濟部各部會獨立作業,行政院應該出面整合,才能釐清影響有多大,以及如何防制。

對於究竟有哪些智慧型手機搭載北斗系統、哪些APP是與北斗相關的應用程式,科技部在給立院的報告中並未說明。科技部官員則說,據了解,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如小米、華為等廠牌,都支援北斗衛星系統,而部分汽車上的導航定位系統也仰賴北斗衛星,的確有潛在風險。

NCC射頻與資源管理處副處長陳春木昨則說,科技部通知公務機關使用中國北斗衛星時會產生的風險,主要是中國若刻意將定位訊號關閉或降低定位精準度,相關定位服務就會中斷或產生誤差,科技部是就此提醒公務人員,並非定位就會對APP或手機產生病毒。

NCC表示,APP部分是經濟部鼓勵開發廠商進行志願性檢測,內容包括資安議題與是否內含惡意程式,通過後會發給認證標章並在網站上公布。至於手機部分,則是NCC與經濟部分工,在進行型式認證時,會一併檢驗預載的APP是否有資安問題,而屬於Google Play下載的APP是否有問題,則由經濟部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對資安相當重視,所以有自己的北斗衛星系統和美國人打對台。

第二、台灣不是中國大陸,如果我們想要封殺北斗衛星,最後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第三、北斗衛星是一個生態系統,小米、華為等廠商,都支援北斗衛星系統,難道我們要把他
們通通趕出台灣嗎?

第四、台灣許多廠商和蘋果的生態系統緊密連結,但蘋果正在走下坡,新的生態系統不斷出現
,這是台灣產業轉型困難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充分融入新的生態系統。

第五、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是新興起的大陸生態系統,這些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生態系統比
硬體的生態系統更厲害。

和諧富騰 / 電動車

富士康、騰訊及和諧汽車合資的電動車新創公司和諧富騰(Future Mobility)再次大動作挖角,不久前才挖走了BMW一整個電動車團隊,昨(4)日又傳出,其挖走了Alphabet(谷歌母公司)、戴姆勒的自動駕駛汽車人才。

路透報導,一名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和諧富騰從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挖來了設計師盧克納(Wolfram Luchner),和諧富騰還挖來了戴姆勒旗下公司梅賽德斯賓士,其北美自動駕駛研發業務負責人德爾格羅西(Luca Delgrossi)。

路透聯繫了和諧富騰,其公司執行長戴雷(Daniel Kirchert)證實了這兩則消息。

戴雷表示,和諧富騰的目標,是要在大陸生產供應當地、歐洲及美國銷售的豪華車,但不願透露開始生產的時間表。

戴雷指出,汽車業正面臨三大轉折點:電動動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他表示,由富士康、騰訊及和諧汽車所組成的和諧富騰,將憑藉三大股東既有的能力進行研發,比傳統汽車製造商更快適應未來趨勢,傳統車企要趕上潮流所做的改變將更加困難。

據路透、彭博及中國日報報導,戴雷還證實公司進行其他高調的招募活動,包括從特斯拉和BMW都挖來了人才。

和諧富騰執行長官戴雷(Daniel Kirchert)即是從寶馬挖角來的,他曾是BMWi8插電式混合動力運動車的部門經理。

而高風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羅威(Bill Russo)則冷眼看待和諧富騰的挖角作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都在積極布局電動車,台灣除了鴻海富士康以外,其餘企業都在狀況外。

第二、大陸廠家挖角歐美汽車產業人才的手筆和企圖心實在驚人。

第三、和諧富騰指出汽車業的三大趨勢非常正確: 電動動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第四、台灣雖然有不少電動車概念股,但沒有人真正在做電動車,都只是零組件。

第五、台灣在電動車產業缺乏生態系統和跨界資源整合的概念。

第六、小英推動「國防產業」,準備發展台灣基礎弱的航太和船艇產業,問題是產業根本就沒
有多少業者。台灣倒是有不少汽車零組件業者,但除了幫Tesla代工外,尚沒有人在電動車領域進行大手筆整合。

李嘉誠併O2

李嘉誠家族布局英國電信業,遭逢空前的挫敗!因購併西班牙電信旗下的英國O2電信遭反壟斷調查後,歐盟委員會昨(5)日再否決李嘉誠家族長江和記實業的這項收購案,正式消息將在下周公布。

華爾街日報指出,若長和旗下的Three UKO2順利合併,將成為英國最大的行動電信業者,英國的電信公司數量將縮減到只有3家。因此監管機構擔憂這項交易,將提高行業價格並減少消費者選擇。

去年9月,英國反壟斷部門在官方網站發表1封聲明,內容指出,正在考慮審查早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提議收購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 SA旗下英國行動電信公司O2的交易。

據了解,去年325日,李嘉誠家族的和記黃埔公告指出,已與西班牙電信業Telefonica, SA訂立股份購買協議,將斥資92.5億英鎊收購Telefonica, SA旗下電信公司O2在英國的資產。這是李嘉誠近年來在電信業版圖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

早在20147月份,和記黃埔就斥資7.8億歐元收購O2在愛爾蘭的資產。在英國的收購完成以後,和記黃埔旗下的歐洲3集團公司,計劃將O2英國公司與3公司英國公司合併,用戶規模擴大到近3,300萬,成為英國最大的電信公司。

李嘉誠購併O2英國公司一案,由於存在壟斷疑慮,加上有提高費率問題,造成李嘉誠旗下公司也做出多項讓步。

鳳凰網報導,今年2月初,長和公司就集團建議,首先,收購O2電信英國公司並與旗下「3英國」合併,作出承諾。即在未來5年,「3+O2」將在英國的電信業務投資50億英鎊。

其次,在合併后5年內,絕不提高語音、簡訊或數據傳輸價格。

最後,「3+O2」將透過出讓網路容量中,小部分共享權益,讓其他英國電信市場的競爭對手,可以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提供服務。

另外,據彭博4月初的報導指出,長和公司向歐洲監管部門作出更深層的讓步。長和表示,這項O2的收購案,將確保英國衛星廣播公司Sky Plc,以及美國有線電視巨頭Liberty Global Plc旗下Virgin Media,獲得合併網路中一部分的准入,希望這項收購交易能獲得核准。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在電信事業的布局,在全球民營企業家中堪稱最大,從亞洲到歐洲。

第二、但歐洲實在太複雜了,連李嘉誠都踢到鐵板,說明政治風險才是投資最大風險。

第三、另外一個問題是電信技術的突飛猛進,現在已經進展到5G,但李嘉誠原來的歐洲布局
仍然以3G為主。

第四、台灣電信業者在5G和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的進度,嚴重落後歐美和亞太其他
國家。

電商 / 專利

中國加速對我國發動電子商務專利戰,中國網路大咖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近年積極向經濟部申請專利,其中阿里巴巴申請數遙遙領先,且範圍鋪天蓋地,涵蓋全面的電子商務,如技術、驗證、線上金流交易等,此舉已撼動我電子商務圈,擔心未來台灣的電子商務發展會被中國吃死死。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阿里巴巴在台總申請專利數約五六二件,包括已核准一三五件發明專利權及六件設計專利權,核准數估今年底可達兩百件。對照三年前的二六七項,阿里在台申請專利成倍數成長。

騰訊也不遑多讓,已提出專利申請總數量約二四八件,包括已核准的九十三件發明專利和一件設計專利。中方專利內容包括各式電子商務應用,如驗證、識別、線上金流交易、商品推薦等。

相較之下,台灣的業者在專利布局上顯得平淡得多,台灣電商龍頭網家,目前申請的專利數卅七件,包括發明專利五件、新型專利七件以及設計專利三件;顯見網家布局也不在專利上,主要還是偏向實體服務。

部分電商業者坦言對此趨勢很憂心。有業者直言,依阿里和騰訊的專利布局來看,台灣電商產業發展在技術段上,不久的未來可能遭夾擊出局,不是我們不夠力,而是被卡死根本沒辦法做;也有業者說,中國業者這種方式,無異是另一種經濟手段,擔心將重擊未來台灣電商產業發展,希望政府能對國內業者多設立一點保護關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電商的速度遠遠超過台灣,甚至領先全球。

第二、台灣沒有正確發展電商的心態,甚至封殺阿里巴巴,非常不智。

第三、台灣需要有開放的生態系統思維,而且一定要和大陸的生態系統合作。

第四、大陸電商的專利數目一定會超越台灣,這是台灣的電商業者自己不長進,居然還期望政
府設立保護關卡,實在沒有出息。

物聯網

大陸「十三五規劃」將強化IC設計打造自主生態系以建構物聯網所需的核心技術,據研調機構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大陸今年3月最新出爐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可見與IC設計產業相關的兩大重點,包括優化現代產業體系、拓展網路經濟空間,皆是與布建物聯網相關。

拓墣分析,第一項重點「優化現代產業體系」中,是循「中國製造2025」內容,以資通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等作為大陸IC設計廠在短期內最合適的發展方向。第二項重點「拓展網路經濟空間」,以執行大數據、互聯網+的戰略,強化資訊安全保障為重心。拓墣分析師陳穎書表示,十三五規劃正式朝各重點領域發展,傾國家之力推動IC設計產業積極追趕與國際大廠的技術差距。

據拓墣依今年出爐的十三五規劃來看大陸的IC設計產業關鍵發展,類別包括有「重視資安」、「結盟國際大廠」、「著墨車用」、「重視雲與端應用」等四大項。

陳穎書進一步說明,重視資安是以資訊安全為產業之首,以進行自主開發降低對國際大廠依賴。由於資安是連網行為中最關鍵的議題,近日大陸科技產業發展更重視晶片中安全認證(Certification)部分(如FIPS認證),而且傾向自身開發安全相關晶片,有別於過去仰賴歐系的恩智浦以及意法半導體廠。陳穎書表示,無論是單一安全晶片(Secure ElementSE)或增加一般晶片的安全性,皆是大陸IC設計廠正積極發展的方向。

由於十三五規劃綱要明訂以資通訊領域為發展重點,因此大陸主要的行動裝置處理器廠,包括海思、展訊、大唐半導體旗下聯芯等IC設計廠,將因此受惠政策扶植而比其他類別更具發展優勢,不過,為了避免因補助保護傘而淪為僅有價格取勝,政策鼓勵陸廠藉由與國際大廠結盟加速技術能量累積,而國際大廠則可因此取得在中國的通路與市場,由於此合作模式將會是長期受政策支持的趨勢,且在資金等條件允許下,甚至有併購的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將物聯網納入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

第二、大陸並不是著重物聯網的相關產品,而是強調物聯網基礎建設的發展,這是為何中國大
陸資料中心風起雲湧。

第三、大陸和台灣均開始重視資安,但大陸在雲端運用和車聯網遠遠超過台灣。

第四、十三五期間大陸IC設計廠會快速發展,藉由政策支持和中國市場,再加上充沛的資金,
超越台灣。

阿里挺創業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去年11月在港台同步宣佈設立創業基金,昨(5)日在港的「香港創業基金」公佈3間獲選公司名單,分別為經營網上時裝租賃及共享的「YEECHOO」、為中小企業建立網上平台的「Shopline」,以及網上物流平台「GoGoVan」。

香港經濟日報昨援引該基金總幹事周駱美琪表示,獲選者都是有潛力衝出香港、同時可成為阿里巴巴「生態圈」的一部份。但對於具體投資金額,不便透露。

駱美琪指出,去年11月至今共收到超過200份來自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與香港同時宣佈啟動的「台灣創業基金」目前仍沒有進展。去年底,阿里巴巴宣布該基金委由中華開發做投前與投後管理,初期團隊投資額度約為100萬到500萬美元,最高占股比率不會超過 50%。

至於今年4月底,曾傳出百億元新台幣資金即將到位,且首波1億美元最快今年底前啟動布局,至今不但阿里巴巴沒有評論,我官員受訪時亦表示,「台灣創業基金」並未向任何機構提出申請;依照投審會審件進度來看,即便下周送件,還得經過書面審查、會商各機關等程序,520前很難有進度。

經濟部投審會去年以「假外資、真陸資」裁罰阿里巴巴與淘寶,要求阿里巴巴於半年內撤資,或者依《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重新申請許可。阿里巴巴不服處分,提出行政訴訟;台北高等法院審理後,今年4月認定阿里巴巴為陸資,判決敗訴,本案可上訴。

官員表示,阿里巴巴撤資全案仍在行政訴訟中,將再展延半年,意即待520後才會處理。據悉,各局處已陸續向準經濟部長李世光報告業務,包括紫光入股國內封測廠,阿里巴巴是否撤資案等棘手案件,還未有進一步指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在香港和台灣同時成立年輕人創業基金,但台灣部分至今進展遲緩。

第二、阿里巴巴看來在台灣自己要成立管理公司當作一般合夥人(GP)會有困難,唯一解決之道
是以LP身分投資其它基金,委托他人進行管理。

第三、阿里巴巴已初步選定中華開發及中經合兩家作為創業基金管理人,金額各一億美金。

第四、台灣政府如果要找麻煩,依然可以認定基金來源是中資,也就是判定阿里巴巴間接繞道
來台。

第五、阿里巴巴已被經濟部要求撤資,現在正重新以陸資身分申請進入台灣,但進度緩慢。

第六、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電商生態系統,若台灣新創企業不能加入將是台灣的損失,新基
金的目的就是要協助建構阿里生態系。

第七、其實台灣另外一家創投達勝早已成功結合本土保險業資金,聯盟阿里巴巴關係企業的創
投成為共同策略投資夥伴。台灣想要封鎖阿里巴巴非但沒有道理,而且會徒勞無功,全球資金和人才都會向阿里生態系靠攏,機會在哪裡錢就會流向哪裡。

玉山

金融科技、海外布局、信用卡業務三大領域,目前均為領先群的玉山金控昨(4)日召開法說會,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指出,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為現階段發展的重點,設立東京分行與雅加達辦事處為兩大具體目標。

玉山金被歸納為銀行型金控,相較於全體銀行業第1季平均獲利成長率5.7%,玉山金最重要的子公司玉山銀行,首季繳出稅後獲利成長22.1%的成績單,表現相當搶眼。黃男州認為,這與海外布局持續提升獲利有關,尤其今年第1季,玉山海外布局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圳設立了華南地區第一家台資子銀行,4月並於雪梨布點,將發展成玉山金在南半球的金融業務中心。

玉山金近年來在七個國家,已陸續設立了22個據點。今年第1季,深圳分行轉制子行創下大陸的首例,並前進廣東自貿區,具重要布局意義。黃男州說,未來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將會以大珠江三角洲作為擴張金融版圖的腹地,因為該區域幅員遼闊,高達1億人口,國內生產毛額(GDP)也達1兆美元,加上台商多在此地,玉山金看好未來發展。

整體金融環境穩定、與亞洲經貿往來頻繁的澳洲,也是玉山金要開發的另一塊海外市場。黃男州說,隨著雪梨分行420日順利開業,未來將成為玉山金控在南半球的金融業務中心。

據了解,玉山金控布局海外進度持續傳出好消息,已獲准成立東京分行及印尼雅加達辦事處,黃男州估計,日本東京分行最快明年就可設立完成。雖然海外據點易受全球景氣波動影響,但以過去經驗看來,境外金融分行(OBU)的獲利,占玉山金控36~40%,目前也持續穩定獲利。所以還是要前進海外尋找機會。

1季受中國股匯市震盪影響,全球經濟打噴嚏。但玉山金第1季成績搶眼,累計稅後純益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3%,維持穩健成長。

玉山金第1季每股純益(EPS0.47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2.09%、資產報酬率(ROA0.83%。資產品質方面,維持逾放比0.15%、覆蓋率809.6%。第一類資本適足率10.06%、整體資本適足率14.39%

能維持雙位數成長,主要與手續費收入提升有關。第1季玉山金控整體手續費成長12.6%,收入來源以財富管理居多,占48.9%,信用卡次之,占28.1%,穩坐手續費獲利兩大引擎。

玉山金控表示,玉山信用卡第1季簽帳金額為667億元,較去年同期比較大幅成長24%、手續費亦成長17.1%,有效卡數則突破280萬張,讓玉山位居信用卡市場前三大發卡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玉山在很多領域都創新,現在又領先布局東京市場。

第二、郭台銘買夏普,證明台日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台灣金融業在夏普案之後應該會加速前進
日本市場。

第三、台灣金融業目前只有中信金併購東京之星,深耕日本市場。

第四、台灣銀行未來勢必要跨地域、跨領域發展。

富士通

日本資訊通大廠富士通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結合國際採購(IPO)資源,對台採購PCNB POSLCD、電腦週邊、行動裝置零件、伺服器、網通產品等,今年採購額可達125億元,將持續增加。

富士通並看中台灣IT產業的技術與人才,今後在雲端、物聯網、資料中心的商機,要與ODM廠的廣達(2382)、英業達、緯創、神達及和碩等夥伴,共謀全球市場的發展。

富士通台灣研發中心在台北內湖舉行揭牌儀式,由該公司資深副總Vera Schneevoigt、富士通科技台灣總經理劉秀雲主持。

Vera Schneevoigt表示,斥資新台幣2億元設立台灣研發中心,人員將由原有70人,IPO加上RD將增加至100人,在雲端、物聯網、資料中心的商機來臨,看中台灣IT產業的技術與人才,要與台商走向全球市場。

富士通很早就在台灣設立IPO,研發人員附屬在內,此次將研發獨立出來,成立富士通台灣研發中心,旨在結合IPO與研發資源,擴大對台灣的採購,及共謀新事業發展,意義甚大。

Vera Schneevoigt指出,去年富士通對台採購金額達3.83億美元(新台幣約125億元),至2018年將持續增加,採購主要項目有PCNB、伺服器、LCD、電腦週邊、行動裝置零件,近年來增加POS、網通的對台採購規模。她並看好半導體是下一波可期的採購產品。

Vera Schneevoigt表示,富士通在日本有三座工廠、歐洲及越南各一座,內部目標以儘量讓自己工廠滿載生產,是近年來對台採購下滑的要因。但已重新討論加重台灣ODM廠商的分工機制,可望自2016年至2018年增加對台的採購金額。

劉秀雲指出,往來ODM台商包括廣達、英業達、緯創、神達及和碩等,均是很優秀的業者,很有國際觀及視野,今後在雲端、物聯網、資料中心的時代,結合台商資源拓展教育、健康等新興應用領域,未來的商機可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在台設立研發中心,對台灣來說是最佳選擇。

第二、台灣有優秀的R&D人才,懂中文,而且有國際觀,性價比優於中國大陸人才。

第三、問題是富士通如同其它日本企業,在PCNB領域早已失去競爭力,目前正計畫將業
務和索尼(VAIO)及東芝合併。

第四、我們希望像富士通這樣的企業,能把PC/NB以外產業的研發基地也設在台灣,台灣應
加速進入後PC時代。


第五、台灣也可以作為日本企業在東南亞的策略合作夥伴,不只限於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