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特斯拉今年股價漲7倍,市值衝上全球第6名,馬斯克做對什麼?老總看「顛覆式創新」4大關鍵

 特斯拉今年股價漲7倍,市值衝上全球第6名,馬斯克做對什麼?老總看「顛覆式創新」4大關鍵

今年初鴻海宣布和裕隆合作電動車,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鴻海表示將打造「電動車的安卓」,發展電動車作業系統,短時間內已有全球200多家知名廠商加入。上週Apple宣布將提早2年跨入電動車領域,鴻海很有可能成為其夥伴。


金融是另外一個近來被跨界的行業。新加坡最近公布純網銀執照,得標者包括共享車龍頭Grab以及蝦皮母公司SEA,都是網路巨頭而非傳統金融業者,最近引起巨大風波的螞蟻集團也拿到其中一張執照。台灣動作更快,第一家純網銀已經開幕,由樂天搶下頭香,這是日本電商龍頭樂天轉投資的公司。


Grab、樂天、阿里等網路巨頭,紛紛跨入新的垂直行業領域,如電商、外送和電子支付金流。這些平台力量超級強大,資源豐富,對傳統產業形成強烈壓力,是典型的「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包括美國剛上市的Airbnb和外送一哥DoorDash。


傳統產業間的界線日趨模糊。美國主管機關最近發放一種「工業貸款公司」(ILC)新牌照,允許像亞馬遜和沃爾瑪這些擁有龐大客戶基礎及大數據的公司,跨足消費者貸款領域,將對傳統金融機構如JP Morgan形成衝擊。


簡單的說,未來是「科技公司」(AI業者)和「行業領域」整合的大時代,如果發動者是阿里或鴻海,那就是「AI+」(AI行業化),反過來如果是由傳統的行業龍頭如沃爾瑪發動,便稱為「+AI」(行業AI化),但不管怎樣,未來兩者一定會相互融合,形成跨界。


台灣在這個過程中,有相對競爭優勢,因為台灣不僅科技實力強,許多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也有一定地位,不像香港和新加坡,大多以金融服務業為主。台灣的缺點是沒有本地市場,而且由於線下實體經濟實力太強,缺乏統一的大平台。


新加坡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但為何能創造出像Grab和SEA市值百億美元的公司?因為他們瞄準東南亞6.5億的人口為目標市場。台灣有2,300萬人,不大不小,某種程度來說限制了網路平台的發展,因為大家都想先做好本地,再走出去。


轉型知易行難,很多人跨不出第一步,或是不知從何開始。我認為跨界轉型有以下4個重點:


第一、膽識(Boldness)。2020年美國財富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是特斯拉的馬斯克,他是最有膽識的企業領袖,能看見未來長線趨勢,並大膽下注、全力衝刺。


特斯拉2年前差一點掛掉,電動車生產進度嚴重落後,股價低迷,馬斯克甚至表示不排除將其下市。然而從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漲了7倍,市值全球排名第6,馬斯克財富高居全球第二。


膽識的意義是要在趨勢還沒有明確形成的時候,搶在別人前面行動。台灣人特別缺乏這項特質,因為我們習慣做代工,也就是老二主義,但不會想做一個全世界獨有的創新。


第二、70%原則。未來世界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不要太吹毛求疵。當年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大陸和資本主義對接就是這樣開始的,沒有過去經驗可以遵循。大陸主管機關對於新型業務,可以先行先試,不行的話90%砍掉都沒有關係,但台灣一定要考慮得極端周延後才會推出。


第三、速度與敏捷(Agile)。當年英特爾CEO葛洛夫曾說:「10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未來勝出的關鍵在於速度。從AI和5G的角度,速度可能會快上數10倍,假如用量子電腦來思考,速度可能變成萬倍,重要在於管理和法規有沒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


敏捷管理是近年最新管理思維,還不一定是指速度,而是靈活性。未來計畫跟不上變化,所以管理者要隨時能機動調整,這和80年代的精實(lean)管理完全不同,台灣就是精實管理的典範,所以有台積電和鴻海,但沒有特斯拉。


第四、從核心延伸。跨界不一定要跳到完全不同的領域,如果你能將自己核心專業的圓圈放大,較容易跨出第一步。現在很流行「斜槓人生」,我認為將來也應有斜槓企業、斜槓城市、斜槓國家。每個人都需學習重新定位自己,不要侷限於昨日模式。


過去30年,台灣成功關鍵因素在於「執行力」,未來「想像力」會重新定義明日的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