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反壟斷,FTC,美台合作半導體,蔣尚義/中芯,亞馬遜銀行,華為/鴻蒙,半導體產業,瑞幸,HSBC

理事長的話:反壟斷,FTC,美台合作半導體,蔣尚義/中芯,亞馬遜銀行,華為/鴻蒙,半導體產業,瑞幸,HSBC

反壟斷

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4日對阿里、騰訊、順豐三巨頭祭出反壟斷法,分別對阿里巴巴投資公司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順豐旗下的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以「未申報經營者集中」,分別處以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20萬元)罰款。

 

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並點名下一個審查的是虎牙鬥魚直播平台合併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周才表態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後,官方就出手反壟斷,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強調,互聯網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儘管三案各自處罰人民幣50萬元,對巨頭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不過,這已是反壟斷法相關罰則的最高金額。開罰後第一時間,阿里、順豐等立即回應,將按照要求進行整改。

 

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這三案因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因此,沒有要求經營者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但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企業僥幸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被反壟斷法盯上已經不是第一次,旗下螞蟻集團11月初上市前被喊停的原因中,就傳出是藉科技創新壟斷。市場監管總局因此宣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強調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並鎖定「大數據殺熟」和電商平台「二選一」的行為。

 

這次遭反壟斷法的阿里巴巴投資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團進行投資併購主要實體,閱文是騰訊的控股子公司,豐巢網絡是順豐的關聯公司。

 

其中,阿里巴巴投資公司在20143月至20176月先後三次收購銀泰商業73.79%股權,成為銀泰商業控股股東。20182月持股比率進一步提高。

 

騰訊旗下閱文在2018年收購新麗傳媒股100%股權;另外,豐巢網絡今年5月以換股方式取得中郵智遞 100% 股權。

 

三項交易都是股權收購,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投資公司、閱文和豐巢網絡分別取得控制權,屬於《反壟斷法》第20條規定的經營者集中。而參與集中的經營者營業額明顯達到官方要求的申報標準,但在集中實施前,均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已不是個別事件,而是大陸中央針對整個互聯網產業。

第二、平台的力量太過於龐大,而大陸市場動輒影響到數億人。

 

第三、實體經濟被平台打壓的很慘,影響到很多人的工作,另外許多產品價格也被壓低。

 

第四、但政府不能過度介入,否則會影響企業的創新精神。

 

FTC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上周才控告臉書壟斷市場,近日又要求臉書及其他八家科技公司提供詳盡資料,研究社交媒體及網路平台如何追蹤及使用用戶個資,可見美國政府打壓網路平台勢力的決心更加強烈。

 

與此同時,愛爾蘭個資保護委員會周二表示,推特因違反歐盟隱私權規定而判罰45萬歐元(54.6萬美元)的罰款。

 

FTC日前以4票對1票表決通過後,14日向臉書、WhatsApp、亞馬遜、RedditSnap、推特、YouTubeDiscord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九家科技公司發出長達31頁的書面通知,要求業者提供關於企業策略、演算式、廣告營收及用戶個資追蹤、分析、使用的文件及詳細數據。

 

除了FTC主席賽門斯(Joseph Simons)之外,其餘投同意票的查普拉(Rohit Chopra)、斯洛特(Rebecca Slaughter)及威爾森(Christine Wilson)等三名委員都認為科技業檯面下有太多不可告人的商業行為。

 

三名委員於聲明中表示:「社交媒體與影片串流服務業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隨時隨地追蹤用戶。如此緊密追蹤不只讓業者掌握用戶位置,還能監視用戶互動對象及日常一舉一動,但我們想了解業者追蹤用戶到什麼程度。」

 

上述公司必須在45天內回應FTC的要求。雖然這項要求沒有法律約束能力,也不會讓科技公司立即面臨罰款,但這些重大資料經過FTC徹底研究後仍有可能演變成正式調查及訴訟,令業者不敢掉以輕心。

 

推特發言人表示:「我們一如往常配合,確保FTC獲得所需資料來了解推特服務經營模式。」

 

臉書去年才因侵犯用戶隱私而遭FTC罰款50億美元,是FTC對科技公司裁決過的最高罰金。無獨有偶,YouTube去年也因未經家長同意擅自收集兒童用戶個資,而遭FTC罰款1.4億美元,沒想到今年繼續被FTC緊咬不放。

 

FTC上周才和美國46州政府對臉書提告,指控臉書多年來收購具有潛在威脅的競爭對手,涉嫌阻礙市場競爭,如今又在隱私權議題上再次瞄準臉書。外界揣測這波調查可能成為明年新國會上任後推動全國隱私權立法的參考依據。

 

我們的看法:

 

第一、FCC大規模展開調查,意義重大。

第二、如同中國大陸不只針對阿里一家,FCC也不只針對臉書而已。

 

第三、新經濟平台速度發展太快,加上AI和大數據的運用,對個人行為造成完全的掌握。

 

第四、值得觀察中美在法規管制下,會影響新經濟商業模式到什麼程度。

 

美台合作半導體

華爾街日報「股聞天下」專欄作家Jacky Wong指出,拜登政府上台後,美中科技戰很可能持續下去,只不過適度軟化語氣來掩蓋一些深層不滿;美國可能攜手台灣等半導體製造領先的關鍵盟友,以針對性做法致力不讓最先進技術落入中國,並投入更多

 

資源加強美國及盟友研究和製造能力,以增加中國追趕難度。

 

文章指出,川普政府對中國科技業的強硬制裁,暴露了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弱點,例如華為被限制取得含有美國技術所生產的晶片,成功打破華為膝蓋骨,美國在半導體設備和設計工具領域的主導地位意味著華為基本上不可能取得晶片;美國還對中國晶圓代工大廠中芯國際實施出口管制,重創中國半導體自主野心。

 

文章認為,美國已秀出科技業霸主實力,新政府和中國的科技緊張也不可能消失;拜登政府可能傾向聯合台灣、南韓等盟友,以及投入更多資源加強美國本身和盟友研究和製造能力,目標更精準確保最先進技術不會落入中國手中、增加其追趕難度,也符合拜登促進國內製造業發展的承諾。

 

科技戰最前線台擁有關鍵地位

另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在紐約時報指出,美中新冷戰也使台灣製造的電腦晶片成為備受矚目焦點;台灣過去一年在製造更薄、更快、更強大晶片的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其速度最快的晶片是人工智慧(AI)和高速運算等數位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任何想要主宰數位未來的國家都必須從台灣或南韓購買這些超高速、超薄晶片。

 

文章指出,台灣處於全球科技霸權爭奪戰的中心,技術、市場影響力兩方面都有優勢;就影響力來說,台灣已成世界上最重要地方,且隨著美中冷戰加劇,此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技術上,英特爾已落後於其他領先業者,現在只剩兩大咖真正競爭:台積電和三星,兩者今年都推出五奈米晶片、計畫二○二二年推出首個三奈米晶片。

 

文章說,台灣商業模式未來有明顯優勢,因多數客戶更偏愛純晶圓代工廠,這不會和他們在晶片設計或設備製造上競爭;台灣已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關鍵一環,為其地緣政治重要性增添了經濟籌碼,且隨著全球科技霸權爭奪戰升溫,重量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是美國制裁中國最重要的武器。

第二、無怪手台灣政府要全力發展半導體供應鏈。

 

第三、小英的戰略是藉由半導體拉攏美國,並且在技術上制衡中國,可以一魚兩吃。

 

第四、誠如文章中所指出,台灣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蔣尚義/中芯

離開武漢弘芯的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昨證實,與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談了很久後決定,將在明年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蔣尚義強調,當初離開台積電時就講得很清楚,不挖台積電的人、不洩漏台積電機密,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台積電,為什麼(有人)要把他說成是叛徒。

 

對蔣尚義再轉戰中芯國際,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天表示給予尊重,他並強調,「基本上尚義也是我們的老同事了,尊重他個人的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

 

據大陸科技媒體「問芯Voice」報導,蔣尚義目前人在上海進行十四天隔離。他表示,決定再度回中芯的關鍵是和周子學很熟,而他對半導體還有很強烈的熱情,「我非常熱中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在中芯國際實現我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蔣尚義強調,「我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我有權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業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

 

他並指出,在中芯國際可做的比在(武漢)弘芯多得多,因為中芯的能力較強,本身已有先進封裝的基礎了,現在中芯的先進製程技術已做到十四奈米、N+1、N+2,相信在中芯實現他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比在弘芯快至少四到五年。

 

談到加入武漢弘芯時,被台灣很多人說是叛徒,蔣尚義坦言壓力很大,「我只是一個工程師,很單純,非常熱愛技術,卻被罵得很慘」。他說,台灣(有人)批評他當初答應不做傷害台積電的事,但卻在做傷害台積電的事,這對他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你不能說我做的工作和台積電有一點競爭關係就叫做傷害,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台積電,為什麼要把我講成這樣?」

 

外傳接受武漢弘芯和中芯國際邀約,是因為有非常豐厚的待遇條件,他澄清表示,中芯國際給他的待遇比以前在台積電的還差,武漢弘芯給的也沒有比台積電好,這是確定的。至於武漢弘芯的經歷,對蔣尚義而言是否有陰影?他只說「不想多談,真的很不開心。」

 

蔣尚義二○一六年十二月就曾加入中芯,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二○一九年六月辭職。他之後出任武漢弘芯執行長,但弘芯卻傳出資金斷鏈。蔣尚義已於六月辭去職務,弘芯則被當地政府接管。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每一個人有追求自由工作的權利。

第二、蔣尚義並沒有侵害台積電的業務專利或機密。

 

第三、中芯有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可以實現蔣尚義的理想。

 

第四、未來越來越多的台灣工程師可能赴大陸工作,這不是隨便扣帽子可以醜化的。

 

亞馬遜銀行

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和沃爾瑪(Walmart)等大企業可能很快就要衝擊到華爾街的業務。美國監管部門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15日批准所謂「工業貸款公司」(ILC)的監管法規,允許大企業開展銀行業務,且不像專業金融公司須受資本和流動性約束,為非銀行機構從事放款業務鋪路。

 

FDIC董事長麥威廉(Jelena McWilliams)表示,監管法規將為市場參與者釐清「FDIC對工業銀行母公司的最低期望」為何。新規則將多年來在ILC牌照上的做法正式化,允許商業公司向勞工提供小額貸款,但可能開啟方便之門,讓這些公司有機會發展成大銀行。

 

此提案今年稍早公布時,引起銀行業者提高警覺,擔心沃爾瑪這些大企業會變成競爭對手,利用龐大的客群和源源不絕的客流量,建立起不容小覷的銀行業務。而且,他們還能提供有政府支持的金融服務(包括FDIC的存款保護),受到的監管要求卻比較少。

 

銀行人士已罕見地與民主黨議員和消費者團體結盟,呼籲停止核發新牌照,直到國會消弭縱容這種不公平優勢的漏洞。

 

FDIC今年已核准兩份ILC牌照,准許為行動支付公司Square和學貸放款機構Nelnet提供存款保護。但日本線上零售商樂天(Rakuten)計劃開設銀行,被視為非金融公司打破「銀行與商務」傳統籓籬的重大測試案例。

 

華府遊說團體銀行政策研究所上月說:「若FDIC批准樂天申請案,將給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亞馬遜、臉書、Google等)立下先例:透過ILC牌照進入銀行業,卻無須受綜合監督。」

 

FDIC15日的公告中表示,愈來愈多企業有意提出申請,FDIC有義務落實現行的聯邦法;至於應否允許商業公司開設工業銀行,決定權在國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跨界的時代已經來臨,金融界受到巨大衝擊。

第二、亞馬遜和沃爾瑪有巨大客戶基礎。

 

第三、台灣金管會法令恐怕仍然在傳統企業的觀念內。

 

第四、這也是為何高盛最近切入消費者金融的領域。

 

華為/鴻蒙

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華為走出谷歌生態自立山頭,自行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正式推出面向手機開發者的Beta版,16日宣布2021年華為全自研設備都將升級鴻蒙,並發表搭載鴻蒙的華為手機,正式建成華為生態系。

 

華為在16日舉辦活動,正式發表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向個人與企業開發者公測鴻蒙OS 2.0,預計將會有許多基於鴻蒙系統的手機App從這些開發者手中誕生。

 

介面上,鴻蒙UI設計與華為此前基於安卓設計的EMUI 11差距不大,但也有消息稱,未來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推出時會有全新改版,而按以往華為慣例,很可能會在20213月推出P50,外界預期這將是首款搭載鴻蒙的華為手機,據傳華為預留一半庫存的5G晶片給P50手機。

 

被美國斷供後華為在軟硬兩大領域陷入困境,一方面無先進晶片可用,另一方面需自研重造生態系統。不過按華為2020下半年來一系列的鴻蒙規劃,2021年將成為鴻蒙衝刺立業之年。

 

陸媒品玩引述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指出,自9月鴻蒙OS開發者版本推出後,合作夥伴與開發者反饋熱烈,華為也將許多建議諮詢列入Beta版的開發中,至今參與鴻蒙開發項目的開發者數量超過10萬,硬體合作夥伴從之前的5家增加到10家,預計在2020年底,會有逾40單品搭載鴻蒙OS上市。

 

楊海松強調,按此進度,2021年所有華為自研設備都能升級鴻蒙系統,手中有華為設備的消費者都能體驗鴻蒙,也將發表基於鴻蒙的智慧手機,希望全年搭載鴻蒙OS的設備逾2億台,華為自有設備逾1億台,第三方廠商設備也逾1億台。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2020年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等產品搭載鴻蒙OS2021年的目標是將鴻蒙涵蓋至逾40個主流品牌、1億台以上的設備。

 

華為手機業務因為操作系統與晶片問題遇阻,不過當前華為積極衝刺操作系統等物聯網業務,推出更多智慧螢幕、電腦、手表等設備,甚至與車廠聯手投入智慧汽車領域,希望在多種產品上建立起華為生態系。

 

同時,為維持品牌熱度,華為在2020年底也有一波密集的產品發表潮,先是15日預購旗艦機Mate 40標準版,16日發表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接下來華為將在近日推出智慧汽車螢幕,並於21日正式發售Mate 40標準版手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

第二、生態系的成形,至少要有3年的時間。

 

第三、但這是華為必須要走的路,先前華為已經切斷和副品牌榮耀的關係。

 

第四、中美脫鉤,中國會逐漸脫離美國的生態系統,包括GPS、安卓和Windows

 

半導體產業

在美國圍堵大陸半導體產業之下,大陸政府17日宣布,將落實半導體企業減免稅負的優惠政策,包括製程在28奈米或以下,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生產企業,最高可免徵十年的企業所得稅,新規定溯及202011日起實施,意味著今年相關企業即可受惠,有利減輕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企業的財務壓力。

 

綜合陸媒報導,美國2020年下半年在半導體領域加強對大陸施壓,與此同時大陸業界卻頻傳狀況,先是年中武漢弘芯傳出項目爛尾,近日又有廣州海芯12吋廠停工,以及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驚爆高層內鬨,現任聯合CEO梁孟松憤遞辭呈等負面消息。市場咸認,官方選擇此刻宣布減免稅利多,頗有穩定軍心意味。

 

中國財政部、發改委等四大部門17日聯合宣布,為了促進大陸半導體產業朝向高品質發展,鼓勵製程小於28奈米以下、且營運在15年以上的半導體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可免徵企所稅,政策自202011日開始實施。該項措施明顯有利中芯、華虹等製造業者。

 

另外,製程小於65奈米以下,且營運在15年以上者,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所稅,第六年至第十年依25%的稅率減半徵收。製程在130奈米以下,且營運在十年以上者,前兩年免徵,第三年至第五年按25%的稅率減半徵收。

 

利多消息宣布後,迅速拉升當日陸港市場半導體類股氣勢,其中,港股上市的華虹半導體大漲7.4%,而日前受累高層人事變動風波的中芯國際H股,早盤延續前日重挫下跌3%,但新政公布後股價反彈,收盤翻紅上漲3.7%。

 

受到美方接連針對半導體領域出手,大陸2020年頻出重大政策扶持自家產業鏈。

 

本次利多政策宣布前,大陸國務院已在84日先公布發展半導體和軟體新政,內容達40條,強調要以更大手筆的補帖扶持業者,並提出對製程小於28奈米且經營15年以上的企業或項目,免徵前十年的企業所得稅。

 

9月初市場則傳出,大陸將在「十四五規劃」中,對半導體、無線網路、人工智慧(AI)等領域投注約人民幣10兆元的龐大銀彈,力挺業界發展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材料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十年免稅是非常重大的優惠政策,證明大陸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

第二、最主要的受惠者是中芯國際。

 

第三、但大陸其他許多半導體事業都是騙錢,如武漢弘芯,不值得投資。

 

第四、半導體事業除了資金,最重要的是人才,而全世界的人才大部分都在台灣。

 

瑞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當地時間16日表示,在美上市中概股瑞幸咖啡已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款,就其財務造假指控達成和解,創下美股中概股史上最大筆罰單。SEC指出,仍在持續調查瑞幸,此次和解意在確保瑞幸的受害投資者有機會獲得經濟補償。

 

202042日,瑞幸咖啡自曝2019年第二季至第四季期間的財報造假,虛增人民幣(下同)22億元交易額,引發中美監管部門對該事件展開調查,瑞幸隨後也在那斯達克交易所停止交易,進入退市程序。

 

券商中國報導,SEC於當地時間16日在紐約南區的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瑞幸咖啡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的反欺詐、上報、帳簿及記錄與內部控制條款。SEC在訴狀中指出,瑞幸在2019年公開揭露的財報中,有意和實質性地誇大收入與支出,並嚴重低估淨虧損。

 

對此,瑞幸咖啡雖未承認或否認上述指控,但同意達成一項和解協議,內容包括支付天價罰款。而這筆罰款可能會與瑞幸在開曼群島臨時清算程序中,向證券持有人支付的特定款項進行抵消,而將資金轉移給證券持有人則需要大陸監管部門的批准。

 

SEC將向紐約南區法院提交擬議和解協議,但這項和解協議還需得到法院批准才能生效。另外,市場分析指出,接下來瑞幸咖啡還將面臨投資者的集體訴訟,而瑞幸很有可能面臨高額賠償。

 

界面新聞引述美股訴訟律師郝俊波表示,SEC的訴訟案和投資者所提起要求賠償的民事集體訴訟,是不同的兩個訴訟。

 

對於民事部分,郝俊波透露,集體訴訟已經選出首席原告,按照程序,瑞幸咖啡還可以向法院申請動議駁回訴訟,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既然瑞幸已經和SEC達成和解,那麼申請駁回案件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正常情況下,瑞幸咖啡和投資者應該也會以和解告終,除非其已完全放棄該訴訟。他說,的確也有些公司會「耍賴」,既不和解也不賠償,但如果一家公司還要正常經營,考量到美國司法系統的影響,應該還是要慎重對待訴訟案。

 

儘管瑞幸咖啡官司纏身,但隨著大陸消費復甦,該公司已開始盈利。時代財經報導,瑞幸稍早傳出上半年業績亮眼,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時未營業的300多家大學門市以外,瑞幸剩餘的4,000多家門市,在7月就達到單店現金流為正。瑞幸高層預計,2021年將整體盈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幸是中概股近年最嚴重的造假案。

第二、但即使沒有中芯事件,中概股未來也沒有前途,因為美國推出「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提供財務報表底稿。

 

第三、未來中概股最大的挑戰在於可信度,換成香港上市也有一樣的問題。

 

第四、中美金融市場脫鉤,影響深遠,值得深入評估。

 

HSBC

 

台灣卓越的防疫成效讓全球看見並重視,滙豐集團自2018年起開始的「滙豐商貿領航大調查」,今年起首度將台灣市場納入,結果台灣企業獲利能力未受疫情影響的比率,不僅是全球平均的2倍,更領先所有市場,且台灣企業對未來的積極樂觀態度、面對挑戰的適應能力,都讓外界刮目相看。

 

滙豐發布2020年「滙豐商貿領航大調查」,訪問全球39個市場、逾萬家企業,台灣共200家企業受訪,其中8家企業年營收達1500億元、60家企業的年營收在15億元至1500億元。調查顯示,近5分之1台灣企業獲利水準反而優於疫情發生前,比率為全球平均值的2倍,且優於所有受調查的市場。

 

39市場、逾萬企業受訪

對於疫後因應策略和業務前景,29%台灣企業認為,可在新常態下蓬勃發展。滙豐銀行分析,台灣企業正在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境,且比其他地區更為積極,疫情危機也讓台灣企業更重視產品和服務創新、加速數位化發展,以擴大國內外市場需求。

 

企業樂觀後年恢復水準

台灣企業也展現樂觀態度,超過7成預期未來一年業績可望成長,71%企業預計在2022年底前可恢復至疫情前獲利水準。

 

滙豐(台灣)工商金融業務處負責人蕭仲程指出,疫情讓台灣企業的韌性充分發揮,此次調查也發現,疫情並未影響台灣企業增加投資的意願,有7成的企業將在未來一年增加投資,認為產品創新、銷售通路、現金流管理及增進員工技能是當前最迫切的投資方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匯豐銀行的全球商貿調查,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

第二、台灣企業有五分之一獲利優於疫前,應該都是電子相關企業。

 

第三、台灣企業對前景充滿信心,超過7成企業預測2021年可望成長。

 

第四、未來10年台灣的前景都看好,重點在於數位化和全球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