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美國中企,台灣資本市場,長春,愛立信,Uber,星鏈,純網銀,房市,A股上市
美國中企
美國眾議院於美東時間2日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法案,雖然該法案適用於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但多半被視為直指中資企業。因該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下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美關係在多領域摩擦加劇,新法案一旦通過,也引發對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金融脫鉤」的擔憂。
目前美國監管部門未能有效獲取審計文件的上市公司中,中國公司占比超九成。該法案在今年5月已在美國參議院獲得通過。目前兩院都已通過,下一步將呈送白宮,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後將生效成為法律。法案生效後,將對百餘家中資企業產生影響,其中不少公司已啟動回香港二次上市的流程,以規避新法案對公司的負面影響。
截至2020年10月,共有217檔中概股在美股市場掛牌交易,總市值高達2.2兆美元。稍早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以來,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中,包括京東、網易在內的10家中概股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其中新東方赴港二次上市時,因股價超過「股王」騰訊,還成為史上最貴港股。
綜合外媒3日報導,美國眾議院2日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若一家企業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者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無法連續三年對這家公司進行審計,其將被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已上市的企業甚至會遭遇停止交易與下市。
分析人士表示,長期以來,PCAOB屢次抱怨中方未能批准其調閱中概企業資料的要求,使得該機構無法確切掌握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情況。隨著近年中美經貿緊張情勢升級,加上2020年4月起瑞幸咖啡爆發財務造假醜聞等事件影響,不僅再次動搖市場對中概股的信心,也引發美國政府緊盯中概股動態,政界人士更頻頻呼籲應立法加強外企監管事項。
通常而言,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要經過PCAOB的審計,但中國包括新證券法在內的多項法律法規要求,上市企業的審計底稿等檔案應當存放在境內,且不得擅自使用任何手段技術傳遞給境外機構或者個人,理由是涉及到國家機密、資安和主權。如果外國監管機構要對某家中企進行審查,需要得到中國監管部門的同意,合作進行審查。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會加速下市。
第二、大量回流中港資本市場。
第三、造成資金大遷徙。
第四、中企很難滿足美國主管機關的需求。
台灣資本市場
催生台灣獨角獸,金管會主委黃天牧3日宣布,台灣創新板、戰略新板將在2021年第三季開板。櫃買中心規劃的戰略新板採簡易公開發行,與興櫃板同級,雖無掛牌門檻,但需要二家推薦券商;證交所的創新板介於興櫃與上市櫃間,以市值15~40億元做為掛牌門檻,亦不需獲利,但要具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營運模式。
黃天牧表示,股市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櫥窗,台股近年價量表現亮眼,在參考國外機制後,希望推出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來協助台灣新創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以多層次資本市場,讓不同規模、不同特性的產業,都能找到適合的板塊投資。
黃天牧及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設定兩大要求,一是政策宣布後,六個月內調整資訊系統,希望2021年9月前開板,且儘可能加速;二是開板滿一年時,二板掛牌家數各要有十家以上。
創新板與戰略新板有四大共通點,一是採簡易公開發行,縮短前期作業時間及成本,讓新創事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二掛牌非採獲利門檻,創新板採市值,戰略新板更沒有量化條件;三持續輔導機制,主辦承銷券商、推薦券商在掛牌期間,要持續輔導掛牌企業法遵與內控等事項,四是限合格投資人參與。
創新板與戰略新板限四大合格投資人才可投資,一是銀行、保險、證券等專業機構投資人,二是總資產逾5千萬元的法人或基金,三是新增合法設立的創投,第四則是淨資產達1千萬元,或近二年平均所得150萬元,及具有二年參與證券交易的自然人。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如歐美的臉書、Amazon等,都是因有類似創新板,扶助這些獨角獸快速成長,交易所也將推出台灣創新板,掛牌企業必須是要有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者,採取簡易公發,如財報審核由三年縮短為二年,上市前輔導六個月,但不必先在興櫃掛牌,僅公司必須設立滿二年,股分發行逾1億元。
掛牌審查是採市值作門檻,第一類是市值不低15億元,有1.5億元的營收,提供12個月營運資金,第二類是市值不低於30億元,提供15個月營運資金,第三是市值不低於40億元,有不低於15個月的營運資金。
上市櫃同步建立創新板及戰略新板「雙板」2021年第三季亮相!證交所表示,將鎖定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創新模式的公司為掛牌對象;櫃買指出,提供創新企業多一個管道進入資本市場,且因具有次級市場交易功能,有利於創新企業募資價格議定。
證交所建立「台灣創新板」(創新板T.I.B.),證交所表示,創新板初期沒有獲利門檻,在規劃新創板時,基於散戶投資較沒有風險意識,因而設下所得及淨資產限制,另希望投資人有一定的參與股市歷程,希望有二年以上投資經驗。
因該類公司創設初期大多處於虧損、甚或尚無營收的階段,故參考國際主要資本市場實務,上市標準訂定以「市值」為核心,並輔以營收或營運資金之要求。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3日表示,考量分階段育成的市場架構及考量創新企業特性,將在現行興櫃市場下增設「戰略新板」,櫃買中心正進行相關規章修正及系統建置,預計2021年第三季開板,未來興櫃市場將區分為「一般板」(參與者同現行興櫃市場)及「戰略新板」(買方限合格投資人)兩個板塊。
「戰略新板」相關制度四大特色:1.採簡易公開發行機制(財報由二本三年度簡化為一本二年度、內控制度專案審查期間由一年度縮短為半年等)。2.以政府積極推動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主,公司登錄時須有二家以上推薦證券商輔導。3.適度簡化資訊申報規定。4.「戰略新板」之交易買方限合格投資人,採自動撮合成交。
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最快2021年7月開板,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3日表示,已密集拜訪如Gogoro、KKBOX、 IOT產業、醫療器材或設備、生技新藥廠、風力發電等能源產業,希望能成為首波登創新板的公司,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則表示,會從創櫃板的新創企業中,輔導適合掛戰略新板的公司,務求2021年開板時,一定有登板公司。
這次創新板的亮點,除了不用獲利門檻外,特別針對生技業,給予市值不低於30億元、有15個月營運資金、通過第一階段臨床實驗的掛牌標準,希望輔導國內製藥生技產業,能儘速進入資本市場籌資。
要登上創新板的公司,除了市值符合掛牌門檻,需要承銷商輔導六個月,掛上創新板滿二年,且符合上市櫃門檻時,即可申請「轉板」,即是茁壯機制;但若創新板的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低於3元,或平均股票市值低於1億元,就會終止上市。
戰略新板亦有下板標準,即必須要有二家推薦券商,其中一家是主辦券商,若找不到主辦券商時,就必須停止交易,一旦停止交易達三個月,就必須終止掛牌。
創新板與戰略新板是國內外企業都能申請掛牌,但境外企業要多加律師檢查表,確保符合台灣相關法令,且要將台灣相關規範訂入公司章程,承諾未來若有相關風險,必須以台灣為主要訴訟地。
至於企業為何要登上創新板或戰略新板?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表示,讓新成立的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找到適合的板塊,也讓台灣股市能增加新的交易量。李愛玲表示,新公司掛戰略新板,除了更易募集資金外,也可以有相當的知名度。簡立忠則說,一些C輪企業跑到Nasdaq掛牌,成本很高,且能見度不大,不如在台灣創新板掛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港資本市場近年創新,刺激台灣的改革。
第二、上海科創板,深圳創業板。
第三、台灣新創能量正在爆發,遍布各種產業。
第四、正是時候,需要有適合新創企業的資本市場。
長春
半導體、電動車需求紅不讓,長春集團旗下市占穩居產業領先的電子化學品、高端電池用銅箔供不應求,集團總裁林書鴻為配合台積電赴美設廠及兩岸、新加坡四地擴廠,啟動包括銅箔、電子化學品與VAE之三年投資大計,投資總額近17億美元,逾480億元台幣。
林書鴻表示,配合台積電赴美設廠,長春將按客戶需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尋找建廠基地,開始建廠,提供雙氧水、顯影劑、電子級溶劑、電鍍液等產品,後續須商請台積電意見再做最後決定,粗估一期投資約2億美元。
此外,長春也因應台積電南京廠及光電面板化學品需求,在揚州儀征化工園區設立大型高純度電子級雙氧水、TMAH顯影劑、PM溶劑生產工廠,預計2021年6月開始試車。
林書鴻說,長春目前還有台灣彰濱、苗栗及大陸漳州三項電子化學品投資推動中,其中,漳州電子化學品廠已試車出貨,支援台廠在大陸半導體布局耕耘;苗栗年產5萬噸工業級雙氧水(100%計)預計明年6月投產;彰濱年產5萬噸工業級雙氧水廠建廠約2年半。
長春日前更拍版加碼投資2億美元,在台中或彰化區域,新建年產5萬噸高濃度級雙氧水(100%計),供電子級雙氧水之用,期盼透過上述台、美、中共六項、11.4億美元電子化學品投資,全面擴大半導體應用版圖。
長春電子化學品為全球領導廠商,多數產品在Logic+DRAM市場市占率達65%之多,台灣市占率75%,具領先地位;兩岸生產基地共六個(大陸常熟、揚州、漳州三個),七~八個品項合計年產約65萬噸,可全面提供對半導體工業所需高純度產品。
林書鴻指出,長春環氧樹脂國內外合計年產45萬噸,1978年間台灣半導體產業所需雙氧水均國外進口,價格昂貴,又因包裝及運輸關係品質維持不穩定,長春在已生產工業用、醫藥用雙氧水基礎下,成功開發半導體產業用高純度雙氧水,國內半導體業遂全數採用長春產品,不再依賴進口。
長春已打入半導體材料還有TMAH顯影劑、電子級溶劑、電鍍液等,成為半導體產業發展重要關鍵支援。目前提供的超高純度產品並非ppm、ppb等級,而是達到ppt order(兆分之一之等級),對幫助奈米級半導體業穩定生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加速赴美投資。
第二、台積電將引發供應鏈的轉移。
第三、美國、印度和東南亞都是投資方向。
第四、台美經濟對話,半導體供應鏈是短期重點。
愛立信
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7日公布工業4.0全球夥伴計畫(Global Partner
Program),其中台廠部份,愛立信已與研華、微星、友訊、聯笙、凌華、威力工業及研揚共七家廠商合作並已打入歐美市場,愛立信強調,未來愛立信將帶著台廠擴大搶進全球5G市場。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藍尚立表示,隨著5G設備及終端應用愈來愈普及,以及電信業者積極投入建構5G網路,5G已是全球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的關鍵,愛立信將與更多台廠共同打造5G生態鏈。
台灣愛立信已在台灣成立愛立信終端互連測試中心,協助台廠在物聯網及5G生態系應用發展,2019年初並開始提供5G高頻(毫米波)、中頻及低頻的終端互連測試服務,2019年底進一步成立台灣首座5G測試專用的「5G測試暗室(5G Chamber)」,協助電信商與終端設備供應商偵測及解決網路相容性問題,被視為愛立信協助台廠加速物聯網及5G生態系應用開發的具體作為。
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就以研華為例指出,在工業4.0領域,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以「通吃」,因此愛立信積極打造工業4.0生態系,在七家已納入愛立信的全球夥伴計畫中,研華經過愛立信測試的5G閘道器,就是愛立信拓展全球業務的重要設備夥伴。愛立信強調,看好台廠具備彈性化設計,能有效滿足不同企業、及不同電信商客戶的需求。
藍尚立強調,透過愛立信的全球夥伴計畫,與愛立信合作的台廠,就有更多機會被全球看上,也可藉此向全球展現台廠在5G領域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愛立信7日在全球公布最新《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並上調2020年年底的5G用戶至2.2億,主要因為中國市場快速成長,中國5G用戶預估年底達1.75億,占全球5G總用戶占比八成,而中國市場5G用戶數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中國國家重點策略支持、通訊服務業者激烈競爭,以及越來越多手機廠商推出經濟實惠的5G智慧型手機。
另外,愛立信預估全球5G用戶數將在2026年達到35億,屆時,全球將有十分之四的行動用戶使用5G、5G並將占全球行動數據流量50%以上。北美快速發展5G,推升該地區5G普及率在2026年達到80%,成為全球5G最普及的地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愛立信和台廠共同打造5G生態鏈,前景可期。
第二、主要仍以技術廠商為出發點。
第三、5G開放式架構O-RAN是台灣非常大的商機。
第四、台灣和外商大廠合作,同時自己發展解決方案。
Uber
美國叫車服務巨擘Uber宣布,將旗下自駕車部門出售給新創公司Aurora,並取得Aurora 26%股權,這意味Uber將放棄自行開發自駕車,並將重心聚焦於叫車、美食外送等核心事業。
Uber在7日表示,將自駕車部門賣給Aurora;根據這項交易案,Uber將投資Aurora 4億美元現金,並轉移自駕事業的1,200名員工與技術,以換取Aurora 26%股權,若加上Uber自駕車部門員工與投資人的持股,對Aurora的持股比重將增至40%。
這項交易預定明年首季完成,Uber將取得Aurora兩個董事會席次,其中一名董事將由Uber執行長庫斯洛沙希出任。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筆交易對Aurora的估值為100億美元。Aurora的金主包括亞馬遜、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Uber以遠低於估值的價格,出售自駕車部門。Uber自駕車部門去年募資時,估值為72.5億美元,但如今Uber與Aurora的交易顯示,自駕車部門的估值只有40億美元。
彭博資訊科技專欄作者金泰(Tae Kim)認為,對Uber而言,出售自駕車事業後,將能聚焦於叫車、餐飲外送的核心事業。
Uber自駕車部門一年約損失5億美元資金,且前景卻不如有口袋更深厚老大哥撐腰的同業,包括Google母公司字母支持的Waymo,以及亞馬遜支持的Zoox。
Uber嘗試發展自駕車的時間已經五年,迄今未見亮眼成果,2018年更發生悲劇事件,一輛Uber自駕車撞上一位橫越馬路的婦人,為全球首起無人車死亡事故。
這並非Uber金年來首度處分出現虧損的部門,該公司5月也將Jump電動單車事業出售給Lime,並以類似方式投資Lime,寄望在未來取得報酬。Uber還關閉孵化器與人工智慧(AI)實驗室。
我們的看法:
第一、Uber換了新CEO之後,不斷調整其業務結構。
第二、Aurora上次募資估值725億美元,Uber以遠低於估值價格40億美元出售,說明自駕車尚未成熟。
第三、自駕車是科技公司的遊戲,現在還未到廣泛應用階段。
第四、其他2大自駕車金主是Google和亞馬遜,都是科技型公司。
第五、未來Uber聚焦發展外送業務。
星鏈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7日表示,未來十年將撥款92億美元,協助網際網路供應商在鄉村地區建構高速寬頻網路,其中,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計畫將獲得近9億美元補貼,占了將近十分之一。
隨著「星鏈計畫」的新銀彈上膛,未來星鏈計畫執行有望更順遂,法人看好,有助被動元件龍頭國巨、電源大廠康舒、工業電腦廠事欣科,以及代工廠金寶等協力廠後續出貨。
FCC今年初批准規模204億美元的「鄉村數位機會基金」(Rural Digital
Opportunity Fund),7日在第一階段拍賣會上宣布,核發92億美元給180家得標企業,若供應商如期達成寬頻網路建設進度,將在未來十年按月定額撥款。
在得標企業中,LTD寬頻公司拿到13.2億美元補貼,Charter通訊公司獲得12億美元,鄉村電力協會獲得11億美元。SpaceX獲8.86億美元補貼,金額是第四高,將為美國35個州、64.2萬個地點提供服務。SpaceX的星鏈計畫準備使用數千具衛星打造互聯網際網路,在全球提供高速網路服務;星鏈今年10月已展開公眾測試,月費99美元。
法人指出,國巨集團包含基美均為SpaceX供應商,供貨積層陶瓷電容(MLCC)和晶片電阻,基美則以高階產品為主,今年更被SpaceX選為年度最佳供應商。泛國巨集團CMOS影像感測器(CIS)封測廠同欣電,則提供SpaceX傳輸與接收的相關高頻零組件,此產品屬同欣電RF部門的高頻產線之一環,法人指出,同欣電去年相關產品產線營收占比為5%,今年將提升到8%到9%。
工業電腦廠事欣科深耕航太領域多年,並於航太電子線束與模組取得一席之地,也是SpaceX仰賴的供應商,金寶則是Space X地面基地台的主力供應商。據了解,電源大廠康舒也順利搶搭低軌道衛星商機,為SpaceX星鏈計畫第一代180瓦訊號接收器電源供應器主力供應商。
衛星通訊產業研究機構Quilty分析公司分析師亨利表示,獲得FCC補貼對SpaceX來說是好事,能取得固定客戶,獲得有保障的營收來源。目前,SpaceX已發射近900顆Starlink衛星,已有能力在部分地區提供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6G快速發展,未來星鏈前進非常看好。
第二、星鏈拿到9億美元補貼,說明美國政府對此的重視。
第三、每一個企業都應積極投資未來。
第四、航太供應鏈商機龐大,連國巨投資基美都是供應商。
純網銀
首張「純網銀」營業執照終於核發。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8日宣布,核發「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營業執照,在三家申設純網銀的業者中搶下頭香。
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指出,為了拚開業,近期與日本樂天的幹部都密切視訊連繫,下周要開第七次董事會,針對營運計劃、財務做報告,還要做假想競爭對手(傳統銀的網銀)的個案討論(case study),日本樂天相當重視此次開業,雖然疫情警報未解除,但10月中日方十名幹部都已來台到位。
他指出,拿到金管會營業執照後,還要經過央行、金資中心、集保、聯徵中心連線,預估還要花六周的時間,預計最快2021年1月中可正式開業試營運。
樂天國際商業銀先前表示,初期開業營運項目包括存款、轉帳、金融卡、小額信貸等,未來不會打價格戰,將鎖定「有貢獻的會員」而不是燒錢的會員,保守目標一年可開50~60萬戶。
黃光熙指出,「樂天國際商業銀行」是日本樂天銀行與國票金控在台合資成立的純網路銀行,去年8月2日獲金管會許可設立,經過一年準備後,向金管會申請核發營業執照。金管會己於日前完成全部書面及實地審查作業,8日核發營業執照,至於另外兩家也已獲許可設立純網路銀行,也正積極準備開業相關事宜。
黃光熙指出,純網路銀行開業後,金管會將與中央銀行及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共同合作,強化純網路銀行之監理,包括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作業風險管理,落實公司治理及消費者保護,並維持金融市場競爭秩序。金管會期許純網路銀行本於負責任的創新精神,推展各項業務,並積極促進普惠金融。
金管會指出,樂天可能先針對集團內員工或客戶進行小規模試營運,但對金管會來說,試營運就算開業。金管會2018年宣布開放無實體分行的純網銀申請,2019年7月底核准台灣首批純網銀籌設,三家獲准名單除了「樂天國際商銀」,還有Line與台北富邦銀行等國內多家銀行合資的「連線銀行」LINE Bank,以及中華電信與兆豐銀行、新光集團等合作的「將來銀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樂天後來居上,成為第一家拿到執照的純網銀。
第二、樂天是很好的策略合作夥伴。
第三、樂天特別挑比較小的金控進行合作。
第四、國票金業務一向不突出,但這次令人刮目相看。
房市
央行總裁楊金龍7日無預警出重手打房,建商普遍剉咧等。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建設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直指:「房市原子彈要爆炸了!」此次出手真的太重了;不少建商表示房市要變盤了,明年買氣一定轉趨觀望;而口袋不夠深、銀彈不夠多的建商,將終結信用擴張。
央行宣布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審慎措施,相關規定將於今(8)日生效。賴正鎰表示,房市根本就沒有全面復甦,僅局部回溫,但央行卻突然下這麼重的手,無異投下一顆超級震撼彈,房市的原子彈要爆炸了,這樣不但讓已購、未交屋的客戶衍生可能無法獲得貸款的糾紛,更會讓經濟景氣復甦帶來更大壓力。賴正鎰也表態,商總堅決反對政府在沒有任何緩衝時間下馬上實施限貸措施,希望政府能再三思。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央行打房生效應劃分時間點,融資政策風險,不應由買賣雙方無預警承受。建議對已簽約購屋客戶,應維持簽約時貸款條件,否則勢必造成交易糾紛。楊玉全直指,央行這次措施已不是「打炒房」,而是「打房」、打擊產業、打擊從業人員,建築業對就業、稅收、推動都更危老都有付出,現在卻天天被各項措施打壓,嚴重影響建築業投資環境的安定性。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表示,央行打房四措施,首當其衝的正是建商,預料將對近幾年建商搶地熱度造成一定衝擊,雖然可平衡土地市場熱度,但也相對提高購地門檻、不利口袋不夠深的中小建商。至於針對公司法人限貸,其實市場占比並不高,衝擊不大。
洪嘉昇表示,值得深思的是,這一波房市真正漲的僅在幾個熱門區域,全台還有大部分區域並沒有房價大漲問題,這麼一打下去,房市信心將受重挫,明年一定觀望,預料口袋不夠深、銀彈不夠多的建商,將終結信用擴張。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楊四條」打住、不打商,恐將把游資引導轉進商用不動產。整體觀察,央行四大審慎措施對部分炒作源頭已有警醒、限制,已對未來風險進行管控,但在超低利率、資金寬鬆下,高房價趨勢不變。從產業、產品、區域的安排來看,央行這次事前研究準備完整,並預留與其他部會協作、強化的空間,建議投資人不要掉以輕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房市在外資投資和台商回流的趨勢下,未來至少有3年榮景。
第二、工業用地、商業開發和住宅,三者都大爆發。
第三、目前投機炒作氣氛濃厚,央行當然要出手。
第四、只是目前炒房偏重少數城市,但只少說明政府對貧富不均的亂象非常關切。
A股上市
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台協會長吳家瑩表示,「很多台企想在大陸上市,今年在陸上市台企7家,很多還在排隊,明年相信可達20家。」隨著RCEP簽署,藉助金融加持,台企「出海」更加行穩致遠。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8日下午先舉行金融分論壇,廈門、福州及漳三地台協,與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簽署《服務兩岸企業合作框架協議》。
吳家瑩表示,資本對台企非常重要,台灣市場規模小,限制企業發展的金融需求;然大陸有龐大內需市場,加上近期簽署RCEP,如此巨大發展紅利,台企需有更多資本加持,以滿足更大生產配套需求,「今年在大陸上市台企有7家,明年可望達20家。」
大陸海協會長張志軍9日會後接受媒體採訪,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時說,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必須得到繼續堅持,否則兩岸尤其在政治層面,還會處於動盪局面。
「從今年前11個月兩岸貿易數據可見,台灣經濟離不開大陸。」張志軍呼籲兩岸雙方,應透過類似兩岸企業家峰會這樣的平台,實現互利共贏。
談到兩岸防疫措施,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李政宏表示,一位台商返台過年的成本,來回機票加上隔離28天,約台幣10萬元,一家4口就要40萬元,導致很多台商選擇留在大陸過年,「希望台灣政府在防疫問題上,多講科學,少講政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對於大陸台商而言,台企A股上市會成為趨勢。
第二、未來以內需型企業及新經濟公司為主。
第三、本益比高,募集資金多。
第四、和台灣股市走不同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