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商業周刊專欄:什麼都能演!台灣人都該當「黑寡婦」史嘉蕾

法國導演盧貝松到台灣來拍新片,但英國媒體把台灣名稱叫錯,而電影又和運送毒品有關,引起批評,認為政府沒有做好把關。
台灣國際知名度不高,如果能有在國際曝光的機會,多少是一件好事。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從頭到尾在茫茫大海中,恐怕沒有人知道是在台灣拍的。
女主角史嘉蕾約翰森 (Scarlett Johansson) 是我最喜歡的美國年輕新一代女星,她雖被雜誌封為性感女神,但並非以色貌取人,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多元,從文藝片、動作片、喜劇片到伍迪·艾倫的知性影片,每一個角色都能勝任。「多元」正是台灣最需要的特質。
對於全世界而言,台灣角色到底是什麼?美食天堂?代工重鎮?亞洲新旅遊景點?還是和中國大陸經商的窗口?史嘉蕾之所以有身價在於她什麼類型電影都能拍,什麼環境都能適應;台灣如果越多元,我們對全世界就越有價值。
在全球汪洋中,台灣是一個小池塘,我們要如何融入世界?反服貿協議的人認為要用防堵策略,一個小經濟體緊鄰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巨人,如果不保持距離,經濟要素會被它吸走,台灣人會失業,而且所得下降。
問題是防堵得了嗎?我們可想像馬爾地夫,如果為避免日漸高升的印度洋海水,築起高堤,最後結果是什麼?堤防一定會承受不了壓力而爆裂。
反服貿在反什麼?其實很模糊,是反對中國大陸來台灣和我們搶工作,還是反對台灣人跑到大陸去?反對者會告訴你他兩個都反對,但台灣大多數產業對投資大陸並無限制,反而是大陸對某些行業外來投資有限制。
簡單的說,有沒有服貿,人才與資金都會自由流動,你或許可以阻擋進來,但沒法防止出去,而後者才是關鍵。反服貿其實是反全球化,等於是壓抑台灣的市場價值,對台灣不利。豬哥亮或許很好笑,但他和李安相比,誰比較有價值?
似是而非、民粹導向的經濟理論不是台灣才有,外國亦然。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獨立派候選人裴洛 (Ross Perot) 積極反對美國和墨西哥簽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The giant sucking sound(巨大吸力的聲響),強調墨西哥會把美國工作都吸跑。
二十年過去了,事實證明裴洛是錯的,NAFTA是一個雙贏的協定。有趣的是,和墨西哥相比,美國是一個大國,但一樣有人會害怕,所以台灣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我們應深入思考,不開放對台灣的影響是什麼,真正問題根源在哪裡。
反對人士的主要論點之一是,台灣和大陸應「對等開放」。然而,台灣與大陸從來就不是對等的,台灣的百分之一,可能只等於大陸的萬分之一,大陸一家銀行的營業額,就超過台灣所有銀行的加總,我們要求談判項目對等,只會把自己綁死。
要求服貿協議逐條表決,而非「包裹表決」,也是錯誤的策略。每一個地區都有強勢/弱勢產業,以及明日/昨日市場,談判的最高原則是讓像較具優勢的產業,到對方的明日市場去爭取商機,金融和電子商務都屬於這一塊;在此同時,你要避免讓對方太強的產業到你的地盤來爭取明日市場,開放昨日市場則對方不見得會有興趣,就像美髮與洗衣。
懂得談判的人都知道,什麼東西都拆開來談,沒有辦法將整體利益極大化。服務業本身就是一個沒有辦法細分的行業,你到餐廳點了一道魚,要價700元,不可能拆成材料400元、洗殺100元、蒸煮100元、服務100元。對單一行業最佳的利益,加起來不一定對台灣最有利。
台灣缺乏對全球趨勢和宏觀的觀察,很多事情都沒有 “big picture”,以井觀天,見樹不見林。不要說台灣正逐漸走向邊緣化,事實上是我們早已被邊緣化太久,只想捍衛現有自身利益,不關心台灣未來整體利益。
另一個引起混淆的是對弱勢團體的爭辯,有人認為中小企業就是弱勢團體,事實是如此嗎?台灣美髮師剛獲得國際技能大賽首獎,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大概沒有人認為我們的專業和創意會輸中國,最近還有大陸台商連鎖美髮業者計畫回台上市,證明美髮一樣有企業化經營的能力。
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難道台灣就是弱勢經濟體嗎?我們沒有研發創新,積極轉型,反而抗拒開放,只期待大陸讓利,造成台灣讓喪失競爭力,這是誰的錯?
上海自貿區成立,對全世界企業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中國大陸磁吸會更強。台灣的因應之道是創造一個更開放的環境,發揚自己的特色,把別人的資源反吸過來。
要避免被洪流淹沒,台灣必須將自己發展成為百川匯流的樞紐,我們的地位應像亞洲的巴拿馬運河,在中國大陸和全世界這兩個大洋之間扮演關鍵性的中間角色,而非只是太平洋中的一個孤島。
經濟部剛公布九月出口數據,台灣衰退驚人,邊緣化危機迫在眉睫,韓美FTA對台灣的衝擊已開始顯現。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最近對全國勞工發表演講,表示要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過去中國工人是「勤勞、勤勞、勤勞」,未來「智慧、智慧、智慧」,這才能真正保障職工。
台灣人,我們的智慧在那裡?

商業周刊專欄:不是恐嚇!不接受陸資,台灣的外資企業也會關門

我又來到昆山,參加一個兩岸金融論壇,和上次不同的是,台灣很多金控的大老闆這次都來了。
在大會開始前,有一場接見貴賓的安排。大陸在新領導人環境下,行事風格越來越務實,不再講虛話,直接面對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不少台灣方代表都表達了意見。
「謝謝各位剛才的發言,我們會認真研究。」
講話的是一位大陸前部長級人物,他的見解很宏觀,有國際級視野。
「我這邊也有一件事想拜託各位回去反應。最近中國最大的證劵公司併購了一家外國證劵公司,這家外資的台灣分公司間接由陸資持有;由於台灣法令目前尚未開放,以致台灣的公司必須暫時被排除在交易外,如果不能解決,將來只好把台灣業務收掉。」
「當然台灣只占全公司業務一小部分,但我覺得很可惜。我知道你們台灣對大陸直接去投資比較敏感,但這是間接投資,有沒有什麼通融辦法呢?」
他講的狀況不是第一次,幾年前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時也發生過,害得台灣IBM差點關門。
但現在問題更嚴重,中國大陸正走向世界,全球很多企業都有陸資參與,我們難道要把這些企業通通趕出台灣嗎?
英國曼徹斯特機場最近開放李嘉誠和大陸工商銀行入股,並將建設交由北京建工集團負責;另外英國政府將支持中國集團參與新核電項目。英國致力吸引陸資,計畫將雙邊貿易額增至1,000億美元。
這是1997年香港回歸時,和中國針鋒相對的大英日不落帝國嗎?他們一樣有國家安全考量,但不會動不動用這個來亂扣帽子,反而重視營造一個自由的商業環境,以致近年全球和歐洲企業紛紛將總部遷到倫敦。
台灣一向自豪自由民主,但沒有人肯定台灣商業環境的自由度,所以我們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一開始就被上海「自由貿易區」比了下去。
李嘉誠這兩年大舉投資英國,出售香港資產,可能是覺得香港的商業環境不若以往,越來越政治化,不再「自由」和「全球」。
台灣不了解的是,這是台灣的機會,不是威脅。台灣正開始漸漸「香港化」,但我不是指近年受到中資影響的香港,而是那個20年前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作為中國大陸跳板和窗口的香港。台灣政治不同於香港,因此走的道路也不會相同。台灣可以作為陸資走出去的平台,以及外資進入大陸的樞紐。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台灣變得相對有吸引力,只要看誠品和鼎泰豐的人潮就知道。關鍵是中西元素的平衡,台灣可以very Chinese very Taiwanese somehow Western,這是香港所沒有的,台灣的多元就像香港失去的青春的尾巴。
20年前,我服務公司的總部在香港。香港當時就是一個中心,協調對大陸的金融和經濟。大陸企業生澀地來香港學習資本市場,一個接一個。
但如果沒有開放,台灣不可能像香港一樣成為總部;我們整天想著防堵中資,結果反而把外資嚇跑了。或許台灣會類似泰國,人來人往,但絕不可能像新加坡,變成跨國企業的聚集地。
上週兄弟象宣布出售,引起許多棒球迷的感傷。問題在那裡?台灣市場太小了,沒有人能靠本地市場賺錢,光靠熱情是不現實的。
據聞有陸資對兄弟有興趣,但股東表示還不如關掉算了。為什麼要這麼狹隘?大中華是多麼大的一個運動市場?大陸棒球隊二度贏了台灣,台灣籃球隊也二度打敗大陸;至於英、美有很多職業球隊,都是由印度人所擁有。台灣封殺大陸的不只是資金,而是市場,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台灣正快速喪失與國際接軌的能力。去年多益成績,大陸747(10),南韓628(25),台灣539(37); 托福成績台灣17名,比前年掉了3名,南韓第10名。我們要憑什麼條件走向世界?
探討全球化最精闢的著作之一,是Thomas Friedman 1999年的”The Lexus and Olive Tree”(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清楚點出全球化的矛盾與契機。
橄欖樹是根源的象徵,人類會為了橄欖樹爆發激烈的爭執,因為如果它被別人控制,在經濟與政治上會任人擺布,整個家的感覺也蕩然無存。
在另一方面,今天你的橄欖樹面臨的最大威脅,可能來自凌志汽車,代表影響全球經濟的市場力量與科技,它會與橄欖樹形成新的角力與制衡,更好的例子就是蘋果。
Friedman是一個台灣迷,他書中有一章的標題叫「買進台灣、持有義大利、賣掉法國」,以今天來看應該改名「買進南韓、(或許)持有台灣、賣掉義大利」。書中點出「高效率國家的八個習慣」,包括電腦連結程度、速度、知識積累、分量(以小吃大)、開放、全球布局等。
Friedman強調全球化的挑戰,是在全球化體系求生存之際,還要保存一種身分、家和社群的感覺,兩者取得平衡,你既要有凌志汽車,也要有橄欖樹的根。
全球化與本土化不是零和遊戲,兩岸連結的終點不是大陸,而是全世界。
台灣的未來不能等,然而,我們究竟要往何處去?

台灣銀行, LED 產業整合, 新加坡 RQFII, 健亞 培力, 上海國壽 陸金發, 燦坤 五花馬, 國泰世華, 鴻海

2013.10.28_ 台灣銀行, LED  產業整合, 新加坡  RQFII, 健亞  培力, 上海國壽  陸金發, 燦坤  五花馬, 國泰世華, 鴻海

台灣銀行
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說,台灣的產業規模夠大,可是金融機構卻不夠大,國內沒有幾家銀行淨值比友達還大,「如何支撐國內的產業?」他感嘆說,友達規模不小,但是國內的銀行規模太小了,每次需要資金、跟銀行辦貸款,必須同時跟國內10幾家、20家銀行聯貸。

李焜耀在南山人壽舉辦的財經論壇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台灣產業過度集中代工,尤其國內市值最大的幾家上市櫃公司,全都是代工產業,自主性低,國外廠商訂單想給誰、就給誰,因此國內必應思考產業的未來。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解釋,按照國內規定,銀行對同一法人的授信總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淨值15%

杜英宗說,台積電、鴻海等台灣大型企業,每次貸款規模動輒數百億元,但反觀國內的金融機構淨值不大,等於限制了產業的活動。杜英宗表示,銀行若能適時整併,即可節省電腦等費用,產生經濟規模;而且,對產業來說,有正面作用,就能可化解李焜耀所指的融資問題。

杜英宗也指出,觀察美國或全球各國銀行,在金融風暴以前,併購頻頻,在風暴後,整併更多。國內金融業若不相互併購,將是金融業或產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政府應從對整體員工或產業的角度思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政府沒有適時推動第三方金改,目前台灣銀行的規模普遍都太小了。

第二、台灣產業過分向電子業傾斜,造成銀行授信風險過於集中。

第三、整併是現在台灣金融業最重要的課題,比海外拓展更為重要。

第四、政府應重視開放外資、PE、陸資參股或併購台灣銀行的可行性,而且要加速進行。

第五、大陸正在鼓勵銀行支持中小企業,這是台灣銀行業務的傳統強項,應該探討兩岸合作的可行性。

LED / 產業整合
LED磊晶大廠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21日語出驚人的表示,整個LED產業在2015年前版圖將會底定,預估台灣只會剩下2家晶片廠,大陸則剩下3家,全部的晶片廠、封裝廠只剩下這2年機會。至於晶電,李秉傑表示已經備妥了3年資金,預計進行投資、入股、合作等虛擬垂直整合。
 
李秉傑21日出席第十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他表示,LED產業整併的速度比公司內部所預期的還要快,因此依照此整併速度來看,2015年以前LED江山將大致底定。他指出,LED晶片廠、封裝廠還有12年的時間,台灣已經少了一家奇力(原奇美集團轉投資),未來將會只剩下2家晶片廠,至於大陸則只剩下3家。至於下游的燈具廠較為分散,且各地都有自己的地頭蛇(Local King),因為市場非常龐大,整合還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
 
李秉傑認為,晶片廠維持30%以上的毛利率是合理的,不過就算達到這個毛利率水準,LED的平均單價(ASP)每年還是會跌掉10%以上,2011年~2012年間的價格下挫甚至擴大到35%以上,產業仍需要時間恢復。李秉傑仍看空2014年上半年景氣,預期要到下半年晶片才會進入供需平衡階段。李秉傑也表示,LED產業整併一直在進行,晶電近年持續整合,但因晶電不看好LED一條龍的營運模式,因此晶電採用虛擬整合的方式,並已經備妥3年所需資金,可以透過投資、入股、合作的方式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
 
LED晶片屬於高資本支出產業,即使虧損每年仍有龐大的折舊現金淨流入可以拿來運用,以晶電而言就大約有40億元,因此李秉傑認為整併期之內,廠商仍會有餘力進行許多動作。李秉傑日前預測,因照明市場比預期差,雖然TV背光略有回溫,但是第4季還是無法擺脫淡季效應,業界平均會回檔1520%。晶電自身下滑幅度則不會超過往年慣例;第3季本業呈現獲利狀態,全年也會繳出獲利財報。依照晶電往年淡旺季循環,第2季、第3季營收占全年60%比重,以晶電23季營運狀況來看,全年營收約落在近200億元左右。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科技產業進入高速整合時期,以前要經過十年才會整合成功,現在可能只要2-3年。

第二、台灣在兩兆產業的整合中都出局,DRAM爾必達賣給美光後,台灣產業全面出局; TFT-LCD當初家數過多,現在廠商仍然有好幾家,在中小尺寸面板較無競爭力,不像日本成功的整合了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公司成立Japan Disply,變得全球龍頭。

第三、LED產業唯一看到的整合就是三安入股璨圓,但整體而言速度太慢。台灣人自己整合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不多和陸資、日資合作呢?

第四、未來會走向上、下游整合模式,當然晶電已表示不看好一條龍整合模式,所以未來會採用虛擬整合方式,也就是以入股、參股、合資放式進行上、下游方式,這也沒有關係,名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畢竟這是一種經營思路。

第五、晶電因為是晶片龍頭,所以策略會像台積電一樣,先鞏固晶電龍頭的霸主地位,在上游端做水平整合。

第六、下游燈具的發展,兩岸絕對應該合作,創造中華民族品牌。

新加坡 / RQFII
新加坡金管局(MAS22日公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將擴大至新加坡。中國大陸將授予新加坡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RQFII額度,這將使新加坡投資者可以使用離岸人民幣投資中國大陸市場,這是繼香港、倫敦之後被中國大陸授權的第3個地區。
 
中國與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在2013年多線開展,包括雙邊本幣互換規模擴大一倍至3,000億元,以及由中國工商銀行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令其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早在今年1月「金證會」就向大陸提出RQFII試點額度1,000億的要求,但至今都未核准下來,令新加坡與台灣在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更加激烈。
 
路透報導,雙方在第10屆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達成協議,新加坡獲得500億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額度,並將展開新加坡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強化與中國雙邊金融發展及監管。另外,雙方也著手研究讓新加坡與中國蘇州工業區及天津生態城進行跨境資金流動的新措施。
 
新加坡金管局董事Ravi Menon說,「雙邊關係更加深化,且新加坡已準備好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及投資使用。」這是繼上周倫敦獲得800億元RQFII額度後,人民幣國際廣泛使用的又一進展,也將令新加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獲得更深度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人民幣資金池累積的速度沒有台灣快,但新加坡還是先拿到RQFII額度,相信中國大陸希望能夠平衡各方的利益。

第二、台灣早在今年一月就提出RQFII試點額度1,000億元人民幣的要求,但兩岸服貿協議遲遲未能通過,可能影響中國大陸進一步對台灣開放的意願。

第三、新加坡在中國大陸有投資蘇州工業園和中心生態城,自然有條件爭取跨境人民幣資金的業務。

第四、倫敦最近也有很大的動作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而且中英雙邊貿易關係不斷提升,大陸當然也必然要給英國一些好處。

第五、中國大陸最想要給好處,而且給的最多的就是台灣,但至今好像是熱臉貼冷屁股,這會嚴重影響到大陸和台灣善意的下一步互動。

健亞 / 培力
搶搭兩岸中草藥2,500億人民幣(1.2兆新台幣)商機,健亞入股香港培力(PuraPharm)集團,開啟台、港生醫業結盟先例,雙方將聯手開發植物新藥,初步鎖定新陳代謝、抗癌和中樞神經用藥。   另外,有鑑於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碳水化合物、醣分子的權威研究,培力集團主席陳宇齡也在健亞總經理陳正陪同下,拜會翁啟惠,希望能在中草藥的技術平台能有更密切的合作,三方亦不排除合作投入類風濕性關節炎新藥領域。
     
培力是香港最大的中草藥集團,也是全中國六家取得官方認可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的唯一外資企業(其餘五家為華潤三九、天江藥業、一方製藥、康仁堂、四川新綠色藥業)。該公司目前的生產基地在廣西南寧,在中國中草藥去年出口值中,培力排名第四,僅次於北京同仁堂、漳州片仔癀及同仁堂科技。
     
陳宇齡表示,培力已開發800多種中草藥,其中200多種為複方,2009年該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發的安固生藥用雲芝產品,已成功列入美國藥典認證,創下首例。    陳宇齡表示,培力所創的濃縮中藥配方「農本方」系列產品,自1999年推出上市之後,已被全港醫管局下屬醫院及大部分慈善機構中醫門診所採用,市場佔有率達65%,1,000多位香港執業中醫師選用。「農本方」亦是CFDA批准可在中國市場銷售之唯一香港濃縮中藥品牌。該系列產品並已在16個省市,200多家大型醫院使用。
     
陳正表示,培力因規劃在香港主板掛牌,近期進行新一輪的增資,才讓健亞和星展銀行入股。目前健亞與培力的合作,將包括中藥純新藥及既有藥材的擴大適應症,選題也將聚焦臨床數據容易驗證、且健亞專長的品項,如新陳代謝、癌症、痛風及中樞神經領域,雙方將利用各自在臨床/法規及中草藥療效資料庫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未來產品也規劃在中國大陸上市,搶食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健亞股價不斷高漲,自然給予其很多併購的籌碼。

第二、健亞代表了一種台灣產業(特別是生技產業)的新發展模式,就是以台灣資本市場為控股公司上市主體,參股投資中國大陸、香港或歐美的企業。以往台灣的企業都和海外子公司脫鉤,子公司要自己籌資,很少能形成跨國產業控股公司的格局。

第三、中草藥有很大的商機,台灣目前生技公司在這方面深入耕耘的尚不多,缺乏產業化和市場化,未來可以好好關注市場潛力。

第四、中草藥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將來台灣生技公司若要進入大陸市場,勢必要以合資形式,與合適的策略夥伴合作,唯這一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不多,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海國壽 / 陸金發
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新買家確定,金保會共識即將落實。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2日透露,上海國壽50%股權的新買家已確定,並已向大陸保監會溝通新股東適格性,希望年底前完成相關移轉程序。據悉,國壽及新股東將各增資2億人民幣,提高上海國壽的償付能力指標,由116%直接拉上400%以上。    相關人士透露,新買家是隸屬上海陸家嘴集團的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陸金發),這是陸家嘴集團近年積極發展的「金控公司」,母公司是擁有上海全部開發區的陸家嘴金融貿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國企,並在AB股掛牌,是大陸前十大不動產開發商,且擁有極充沛的資金,上海國壽算是再找到另一位「富爸爸」。
     
由於大陸政策及國資委檢討大陸航空集團的投資,要求處份非核心的投資部位,上海國壽原本持股50%的大股東東方航空,無法再繼續增資,同時在9月公告以8.5億人民幣處分手中上海國壽股權。    李長庚表示,這項掛牌資產已在1012日摘牌,代表新買家已經確定,但仍有一些程序要走,不過新股東的適格性已先向保監會溝通,這次金保會共識又有協助上海國壽以轉換股東方式增資,希望年底前能完成相關動作,雙方也完成增資。
     
李長庚表示,國壽董事會早已決議增資上海國壽,現在只等新股東確定後,雙方會再協商。不過據透露,東航先前也有事先溝通,陸金發方面也承諾獲准後會積極增資2億人民幣,即年底前國壽及陸金發會共同增資4億人民幣到上海國壽,提升償付能力指標後,即可擴展新的業務及據點。
     
據相關人士透露,近年來,陸家嘴集團以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金融相關事業,曾參股大陸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愛建證券、大眾保險等,初步形成金控模式,未來再接手50%的上海國壽股權,在金融投資經驗及相關通路優勢上不成問題。
     
國壽方面透露,目前東航與新買家仍在最後細節確認,之後就會書面通知國壽,要署新股東同意書,屆時國壽就可與新股東進一步談未來發展計畫,並同步向保監會申請核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壽和東航拆夥,但新的合作夥伴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實力也很堅強。

第二、陸金發位於上海,和國壽現在的大本營在同一個地方,有一定的地緣優勢。

第三、陸金發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有其優勢,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比較容易和主管機關溝通。

第四、但是陸金發除了錢以外,恐怕不一定能帶來什麼特別的附加價值。

第五、過去台灣金融業在中國大陸以獨資為主,未來十年要走入一個合資的新時代。

第六、台商合資的問題是規模太小,口袋不夠深,很難和陸資合作對象探討合適的合資比例,未來應該尋找結合PE財務性投資者,設計共同投資的架構。

燦坤 / 五花馬
燦坤(2430)進軍餐飲事業再下一城,近期已入股著名的傳統北京水餃連鎖店五花馬水餃館,取得約4成股權,並預計本周五與法式甜點店日法坊、日式豬排店富士印等餐飲品牌進駐燦坤內湖文德店。文德店將是燦坤第2家新生活型態店,也是北部首家新生活型態店。

據了解,燦坤集團是以燦坤、燦星網通(4930)及燦星國際旅行社(2719)共同出資,取得五花馬國際行銷實收資本額1.06億元中約4成股權,其中燦坤及燦星網通各取得1席董事,燦星國際旅行社取得1席監察人。

五花馬水館餃是以道地北京傳統水餃口味聞名,由台南起家,目前在台連鎖門市約41家,在五花馬水餃館加入燦坤陣營後,燦坤餐飲事業投資已有包括日法坊、富士印、金鑛咖啡共4家,距離燦坤少東暨餐飲事業顧問吳侑昇規劃未來10年將納入20家餐飲品牌又向前邁進。

燦坤董事長閻俊傑表示,燦坤規劃餐飲事業將朝多品牌、多元化發展,擴展模式不排除以購併、入股或各種合作等方式,與3C、旅遊等事業共同組成新生活型態門市,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也可降低租金成本而提高坪效。吳侑昇日前指出,燦坤餐飲事業布局,不僅常到國外找尋合適對象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餐飲,也正在從台灣本土知名餐飲中找尋適合對象,且已有正在談合作的標的。這次與五花馬合作,印證當初吳侑昇說法。

另外,燦坤即將開幕的文德店,房產屬於自有,除餐飲、3C產品,也將納入震旦通訊、燦星國際遊行社等旗下各投資事業,其中,震旦通訊展店迅速,包括燦坤門市的店中店,目前全台門市已有340家。震旦通訊總經理廖慶章說,年底有機會達350家,累計今年震旦通訊旗艦店已展店20家,短期內目標最高達30家。

廖慶章強調,震旦通訊在與燦坤合作並藉由3C通路龍頭優勢,效益逐漸浮現,以10月展開的千萬門號大跳槽活動中,業績約較上月成長10%。除此之外,近日4G頻譜競標引發各界注目,法人表示,在原有3大電信業者外,有可能出現新電信業者得標加入營運,目前3大電信已各自擁有合作的通路之下,新電信業者可能會尋求與既有大型電信通路商共同合作,才能快速進入市場,而震旦通訊以目前全台340家規模,或將成為新電信業者爭取合作對象,因此,燦坤集團內部對於震旦通訊於4G開台之後營運前景持樂觀的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個案,一家電子通路商竟然跨足餐飲事業。

第二、但兩者之間並非完全沒有synergy,五花馬可以進駐燦坤的新生活型態店

第三、傳統零售通路正在興起轉型大革命,未來都要走複合型態的店,餐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第四、誠品是另一個複合式新生活型態賣場的成功代表,徹底改變了傳統書店的定義。

第五、台灣的餐飲一定要走上王品模式,也就是多品牌的餐飲控股集團,這樣才能資本運作,引進資金,並且上市。

第六、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業有很大的衝擊,未來不管是百貨公司或向燦坤這種電子專賣店都會加速和生活”(以餐飲為主)業態加速融合,唯有如此才能突破電商的挑戰。

國泰世華
響應金管會鼓勵銀行布局亞洲市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暨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長庚22日表示,現在的亞洲環境,對亞洲金融機構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國泰世華銀行現階段併購策略為「國外優先於國內」,最看好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昨天舉辦「大樹計畫」助學金捐贈典禮,李長庚親自出席頒發獎助金給偏遠學校。他在受訪時表示,國泰世華銀目前在中國大陸有上海分行,未來是參股或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再設全功能分行,近期可望明朗。

金管會上周推出新政策,期望在未來三至五年,促成一至二家國銀成為亞洲具指標性的區域型銀行,而國泰世華銀行目前的亞洲據點在國銀中稱冠,惟海外獲利、銀行規模在國銀中仍未擠進前三名,李長庚對此連說數次:「繼續努力吧!」
他表示,國泰金的策略原本就希望從本土走向區域,目前亞洲市場的確存在機會,對亞洲金融機構是利多。他認為,金融機構對外發展應評估三大要素「自身優勢、業務強項、目標客群」,以國泰的客戶來說,東南亞、中國大陸的客群相對多,金融機構必須跟著客戶走,確認戰略、基礎、強項而後動。

對於有同業近來頻頻拓展日本市場,他說,國泰世華銀行尚未評估日、韓等東北亞市場,因國泰客戶以港、中、台為主。他同時也不排除未來併購香港當地銀行的可能性。在東南亞市場方面,李長庚指出,「除印尼、緬甸、寮國外,都有據點了。」國泰世華銀行也向東南亞積極拓點,現正申設印尼、緬甸辦事處中。

國泰世華銀行近幾年積極在東南亞併購,但國內未有具體進展。李長庚分析,該行目前在國內有160家分行,已有相當規模,加以現在第三支付等新興業務、通路興起,正在思考考是否有再增加分行家數的效益;周遭國家的經濟環境與法令規章也正在改變,創造出新機會,與其在國內併購,國泰金對海外市場更具興趣。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擬出售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是首次金保會的主要共識「協調解決合資公司增資案」的指標案件。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2日首度證實,已有接手買家,東航已告知國泰金買方身分,預計今年底前可完成交割,而上海國泰人壽也將在今年底前辦理現金增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泰在李長庚總經理帶領下,這兩年業績突飛猛進,又變成一尾活龍,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國泰世華是台灣最早前往東南亞併購的銀行,非常值得肯定。

第三、金管會正積極鼓勵台灣金控打造亞洲布局,不要太依賴中國市場,唯有像國泰、富邦、中國信託這種較具規模的業者才易走出去。

第四、國泰金控大陸和東南亞發展雙管齊下,這是很正確的策略。

鴻海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力抗外資,號召小股東大團結,業界首創的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確定下周四(31日)在鴻海土城總部登場,郭董將親自主持。鴻海小股東數逾57萬人,這次包括阿土伯等股市聞人都將代表出席,與郭董進行「面對面接觸」。根據鴻海最近一期年報資料,截至今年428日止,股東總人數達57.75萬人,扣除三大法人與金融機構持股,小股東數超過57萬人,小股東人數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名列前茅。今年以來外資持股從年初的48.65%降至約42%,不少持股流向散戶,也讓鴻海小股東的數量持續攀升。

資深投資人阿土伯昨天在臉書的粉絲頁上,以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總召集人的名義,正式發出邀請,預告下周四在鴻海土城總部舉辦鴻海小股東聯誼會。邀請通知上並未對報名者的資格設限,只強調「名額有限,額滿為止」。不同於一般上市公司法說會的參加對象以投資法人與媒體記者為主,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算是業界頭一遭。

對此,鴻海主管證實下周將舉辦小股東聯誼會,由董事長郭台銘親自主持,但對於會議的主題內容三緘其口。據了解,此次鴻海小股東聯誼會,主要是兌現郭台銘今年6月在鴻海股東會中的承諾。郭董可能在會中親自向小股東報告鴻海最新的營運狀況、展示鴻海最新的技術發展,並且不排除在會中發布鴻海第3季財報。

今年鴻海股東會中,鴻海批評外資都是短線操作,許多外資沒參觀過鴻海工廠,就對實際生產狀況臆測,無事實根據。而且公司有難,他們不管你就把資金抽走,真的感到很灰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對台灣電子業的批評毫不留情,宏達電王雪紅和鴻海郭台銘看來都惱火了。

第二、結合散戶的力量是一種策略,有利有弊。台灣是散戶市場,散戶很容易受到鼓舞,只要看台灣的民粹已可見一般,但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千萬不要愚弄散戶。

第三、但是長久之道仍然應該是加強和機構法人互動,特別是台灣的機構法人。郭董事長為什麼不多花時間在法人身上,可能是覺得法人太精了,或者台灣法人在其心目中水平太差。

第四、對大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公司治理的議題。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尊重市場力量,這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可以操縱的,任何企業都應加強和投資人的溝通,但刻意去影響股價從長遠來說是徒勞無功的。


第五、Carl Icahn 最近砸了25億美元,買了蘋果1%的股票,想要逼蘋果買回庫藏股,但是CEO庫克不為所動。蘋果已是世界級的公司,絕非一、二個人可以左右,雖然Icahn之前也對戴爾電腦做過類似的事。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別怪陸資!開店會倒,都是你自己的錯


 周末的時候,我去一家我經常光顧的三溫暖,大門深鎖,門口貼了一張公告:
「本店因重新裝修,自即日起暫停營業六個月,未來將改變經營型態。」
我心裡感到頗為失落,這家店雖然破舊,但畢竟存在了十多年的記憶。我因為經常出差,每次下飛機筋骨痠痛,必須要到這裡來「烤」一下,消除疲勞,而且他們有非常棒的老按摩師傅。
過去一年,好幾家我認識不同類型的服務業者都關門了,有的是生意不好,入不敷出;有的因為租金太高,還有的是競爭不過新興起的同業。這些店都有一定歷史,而且提供服務的人專業都很強,但即使如此,還是不足以支持他們存活下去。
今天我們面臨一個巨大快速改變的環境,服務業遭遇嚴重衝擊,有人越做越好,有人卻被淘汰出局。很重要的原則是:你必須要改變,為生存而改變,為客戶及市場需求而改變。
很多時候,這種改變會徹底顛覆你原來的業態,已不是光靠裝修,或增加幾個人手就能達到效果,可能你會變成大型連鎖經營的一部份,或需更改服務項目。
反對服貿協議的人最常用的理由就是開放會帶來競爭,包括「台灣很多2-3人的家庭式中小企業,無法因應大型連鎖競爭」、「中國大陸提供一條龍整合性服務,會把大家打垮」、以及「中資將憑藉雄厚資本惡性競爭,進行併購」等。
這些話表面好像很有道理,其實不符邏輯。各行各業都需要進步創新,特別是服務業。台灣的業者如餐飲業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早就練出一身以差異化和創新求生存的本領,這是一個自然淘汰的環境,沒有大陸業者也會發生,看看你家周圍,是不是有很多店不到一年就換新招牌?
一個行業的現代化、資本化、精緻化不應該和中國大陸畫上等號,更何況服貿協議的開放程度,相對於FTA其他國家的要求,還是比較輕微的。這也是為何新加坡放慢和台灣談判的腳步,因為假如連較基本的開放都無法過關,還談什麼其他開放?
有人說美髮業、洗衣業是弱勢群體,而開放去大陸投資的金融業是財團,實力雄厚。上周阿里巴巴斥資收購了大陸一家基金公司,因為稍早他們曾共同推出紅極一時的「餘額寶」產品,現在阿里巴巴乾脆直接控股這家基金,代表大陸互聯網業和金融業這兩個行業已開始融合,但卻是由前者整合後者。
當台灣還在自詡金融業的進步時,大陸早已悄悄地超越了台灣。我們連第三方支付法規都未搞定,大陸電子商務卻以每年30-50%的速度飛快成長,甚至超越實體零售通路,重創消費通路概念股如百貨業。
今天企業的敵人已不是傳統競爭對手,而是那些改變遊戲規則的人,那些跨界的人。Amazon取代了傳統書店,MP3取代了CD,數位媒體侵蝕了報紙的市場, WeChat搶走了電話公司的獲利,數位相機消滅了傳統相機,而智慧手機又消滅了數位相機。
類似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不只是internet才會帶來革命,零售服務業亦然:7-11取代了雜貨店,王品重新定義了連鎖餐飲,ZaraUniqlo以快速平價掀起流行時尚的旋風。
難道弱者就束手無策?不,只要你能創新就會有希望。在歐洲失業最嚴重的國家希臘,有人為了搶救失業而成立「今日主廚」(Cookisto)網站,讓家庭式小吃店登記成為會員,結果大為成功,拯救了很多家庭,還登陸英國開賣。
任何行業都會有競爭,即使你開一家小吃店或小理髮店。今天網路讓資訊完全透明,消費者可以有更佳的選擇,如果你什麼特色都沒有,你只能做街頭巷尾鄰居的小生意,或者等著關門,這是你的錯,不是陸資造成的。
競爭提高了整體市場的水平,現在因為每年有比賽,牛肉麵比以往好吃很多,而且部分成功業者已轉型連鎖經營;鳳梨酥亦然,大陸觀光客是成功最主要因素。
創新是競爭的原動力。最近我看了兩部有關全球最佳餐廳的紀錄片,一是米其林三星的西班牙「鬥牛犬餐廳」(El Bulli),他們每年只營業半年,開發200道新菜,研究用任何食材創新的可能。另外一家是連續三年世界第一的丹麥NOMA,他的主廚大量採用北歐食材的元素,獨樹一幟,將創新與本土化結合。
在全球化的世界裡,沒有人是永遠無敵的。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已連續四年沒有成長,最近更被電子商務打得落花流水。百年老店柯達破產後重整,最近轉型類似Xerox的影像技術公司。或許有一天你看到Acer這個品牌,它代表的是電動車而非筆記本電腦。
保護主義會弱化台灣,我們自以為的正義,其實會摧殘台灣的競爭力。政府的職責是逼著大家前進,淘汰不適合者,鼓勵每一個人為生存而創新,為成長而改變,讓台灣成為知識型經濟、學習型社會。
台灣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大陸,而是自己。不開放台灣不會進步,你準備好了嗎?
審判日即將到來,much sooner than you think

古雷, 亞洲指標銀行, 人民幣, 科技廠籌資, 中國電信 雲端, 蘋果 BURBERRY, 陳德銘 服貿協議, 股票面額, 軟銀, 致伸, 陸富豪, 富邦 阿里巴巴

古雷, 亞洲指標銀行, 人民幣, 科技廠籌資, 中國電信  雲端, 蘋果   BURBERRY, 陳德銘 服貿協議, 股票面額, 軟銀, 致伸, 陸富豪, 富邦  阿里巴巴

古雷
大陸古雷煉化一體投資案可望成為輕油裂解政策鬆綁後,申請西進首例。台灣區石化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謝俊雄昨天證實,和桐、台聚、亞聚、榮化、聯華氣體、國喬、台橡、盛台等8家石化業,確定西進福建漳州古雷投資,初期投資金額約70億美元,3年內乙烯年產120萬噸,煉油量年產1200萬噸。
     
謝俊雄指出,古雷投資案初期投資70億美元,第2期擴增至150億美元,已正式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但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說,目前石化業公會代填古雷案表格,正在準備文件,還不算正式遞件,應該這兩天就會送進來。古雷案近日內正式完成遞件申請後,將是政府10月初鬆綁輕油裂解廠登陸後的首例。   對大陸古雷投資案,謝俊雄指出,目前和桐與盛台持股共約3成左右、台聚加亞聚約2成、榮化約2成,聯華氣體、國喬、台橡持股各約5%至6%。
     
謝俊雄表示,古雷案目前已獲得北京發改會「路條」,初步同意,但仍要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包括財務、技術、市場以及環評,待北京發改會正式核准同意,就可建廠,預計3年內乙烯投產。    謝俊雄說,整個古雷投資案台灣8家石化業與中國中石化要合資,股權各占一半,但目前尚未談攏,「有談,但對方尚未開口」,對上游至下游230種石化產品分工也有待突破。 資金來源方面,謝俊雄表示,初期3成靠自有資金,7成則從國際金融機構聯貸案。整個產能以供應大陸內需與外銷為主。
     
對於政府要求投資大陸古雷案,也要相對投資台灣,謝俊雄說,各石化公司將成立研發中心等,就可達到政府要求。    他認為,目前大陸石化業產能自製率為7成,儘管武漢與四川石化廠年底前陸續有新產能投產,預計2015年大陸石化自製率仍是7成,國內石化業登陸投資,不會有供需不平衡等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石化業終於可以赴大陸投資了,但是從台塑海滄案到現在,晚了十七年。

第二、台灣已不再適合發展重工業,國光石化被封殺後,早就該積極尋找海外基地。

第三、台灣太多中小型石化業者,聯合起來赴海外投資是正確的策略。

第四、中國大陸已不是第一次和台灣業者合作,最近就和港、台業者共同成立「海峽能源公司」,算是兩岸石化合資的開始。

第五、新加坡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出亞洲數一數二的煉油中心,不過這些現在對台灣而言都太晚了。

亞洲指標銀行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指出,將透過加強國際監理合作、鬆綁法規程序、培訓國際人才、建置海外布局資料庫,積極協助我國銀行布局亞洲,在三至五年內打造一至二家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活躍亞洲。
行政院長江宜樺指示金管會積極推動,並請中央銀行配合辦理相關法規程序修正,外交部及經濟部駐外館處,也要提供商情蒐集與必要協助,以強化金融服務輸出的競爭力。

曾銘宗說,出線的究竟是公股銀行或民營銀行,「金管會無預設立場、尊重市場機制」;希望未來這一兩家國銀,「能像新加坡星展銀行一般活躍」,除跨出台灣放眼亞洲、世界,也能協助在海外台商,讓外商銀行的本國人才轉而為本國銀行打拚。

星展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最大股東是隸屬星國政府投資部門的淡馬錫控股,除在新加坡有逾百家分行,在台、美、英、日、港、印度、馬、緬、韓、泰及中國大陸都有分行。

行政院昨聽取金管會報告「協助我國銀行積極布局亞洲、拓展市場規模」,報告指出,亞洲經濟成長將成為未來全球關鍵,亞銀預估二○五○年亞洲將占全球GDP一半。據了解,金管會「相中」的這一到兩家銀行,應該是兆豐銀行與中國信託商銀。金管會銀行局局長桂先農表示,亞洲市場金融業利差較高,推動國銀朝亞洲發展,國銀的獲利會提高、且風險不會集中在台灣,還有助東南亞台商金流服務及資本輸出,擴大國銀實力。

為協助國銀布局亞洲,金管會根據國銀的「資本、資產排名」、「海外設分支構及亞洲設點家數」、以及「國外獲利占全行比重」,來分析國銀的「亞洲化」程度;金管會發現兆豐銀行、中信銀及國泰世華銀行等銀行的「亞洲化」程度,相對較高。

金管會表示,中信銀海外據點共有六十八家,但有四十八個據點都設在亞洲,占比達七成,「亞洲化」程度看似不錯。但若跟其他國家的銀行相比,還不夠高。

桂先農還說,金管會雖然訂「一到兩家國銀活躍於亞洲」,但若同業競爭的結果,「出現三到四家」亞洲化程度很深的國銀,那更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做出了正確的決定,積極協助台灣金融業者的亞洲布局,雖然已晚了十年,但畢竟是好的開始。

第二、金管會以前都著重在防弊,沒有興利,現在在曾銘宗主委帶領下,終於調整過來了,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利用星展銀行來作為模範是很傳神的。星展是新加坡的銀行,但它一直強調自己是亞洲的銀行,不以新加坡為侷限。

第四、台灣銀行以往向中國大陸傾斜太嚴重,需要有平衡的策略。

第五、東協經濟體正在興起,未來有可能追上中國,成為成長最快的市場,值得台灣金融機構好好布局。

第六、銀行的國際化策略,除了「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引進外資、陸資和PE,光靠散戶的力量是不足以撐起國際化場面的。最近很多銀行要增資,如果沒有特定人,捉襟見肘的窘竟就會顯現出來。

人民幣
國銀開辦人民幣業務短短九個月,存款餘額即突破千億大關,預計年底將超過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而同樣的路,香港走了六年半,存款才突破千億元。
人民幣資金池是否快速擴增,取決於跨境貿易。以香港為例,二○○四年二月開辦人民幣業務,但直到二○○八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餘額仍不足千億元。

二○○九年,香港開放人民幣跨境貿易,隔年七月存款規模即突破一千億元;之後,隨開放速度加快、幅度加大,人民幣資金池也一飛沖天。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至八月底止,香港人民幣存款已逾七千億元,過去三年多來存款暴增六倍。香港人民幣存款零元到一千億元,花了六年半時間;從一千億跳到三千億元,只要半年,足見跨境貿易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如以人民幣資金池成長速度觀察,台灣顯然比香港更有本錢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一來兩岸有實體經貿往來,我對大陸出口比重超過四成,每年進出口貿易高達一千六百億至一千七百億美元。其次,根據央行評估,台商在大陸投資、兩岸旅遊及商務往來等,兩岸金流約五千億美元;再者,台灣對大陸貿易出超,台商每年從大陸賺到的人民幣也相當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總裁彭淮南近來一改過去保守態度「帶頭衝」,從開放人民幣業務,到把人民幣納入外幣結算平台,並且力促兩岸儘速簽署「兩岸貨幣互換機制」(SWAP)協議,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一般認為,在央行推動下,短期台灣雖不可能超越香港,但可望與香港、新加坡等並駕齊驅,成為兩岸三地的另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九月底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人民幣存款,合計為人民幣九百八十六億五千多萬元,較八月增加一百卅五億元,估計至本月上旬止,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突破人民幣一千億元、約台幣五千億元。引人注意的是,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勢強勁,前天突破六點一一元大關後,昨天以六點一○二六收盤,升值百分之○點○九,累計年初以來升值百分之二點○九。人民幣勁升,二月初存人民幣的存款戶,投資報酬率已逾百分之一,若加計利息,報酬率略高於台幣。換言之,到目前為止,投資人民幣的人,應是利差、匯差兩頭賺。

央行官員說,國內累積逾千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池,有助發展人民幣商品;目前國內已有人民幣基金、保單、寶島債,及多種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雖然發行規模不大,但比起香港歷時多年,才走到多元化商品階段,台灣「一步到位」更具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優勢。

央行資料顯示,以散戶為主的DBU人民幣存款,九月底來到人民幣六百六十二億八千萬元,較上月增加一百十八億餘元,創今年二月六日開辦以來,單月增加金額最多紀錄。若接下來的三個月,每月人民幣存款都增加逾一百億元,年底前,光是DBU的人民幣存款,也有機會突破千億元大關。若以月增率來看,九月DBU人民幣存款增幅突破二成,為六月以來的四個月新高。

官員說,九月DBU人民幣存款暴增,原因包括央行促請銀行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以貼近國際水準。資料顯示,九月底人民幣存款牌告與專案利率,最高可達三趴,是台幣定存利率的一倍以上。央行官員表示,DBU的客戶以散戶為主,這波由螞蟻雄兵掀起的人民幣存款熱潮,目前還在發燒。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民幣池資金九個月就衝破一千億元,這是一項紀錄。

第二、人民幣利率自由化的趨勢,人民幣存款利率的調整,均有助於台灣人民幣存款的增加。

第三、台灣人民幣資金池快速擴大,但相對的金融商品卻嚴重不足,這是一大危機和隱憂。

第四、香港人民幣存款從零到一千億元,花了六年半,可見台灣的潛力。

第五、台灣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和香港相比,雖然還不可能超越,但至少已經成為可敬的對手。

第六、台灣不同於香港,有發達的兩岸實體經濟,不僅對大陸貿易出超,而且對大陸有龐大的直接投資,形成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良好基礎。

第七、台灣應該積極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身品,包括陸企和寶島債,而且不要只限於台資企業,一定要開放陸企發行。

第八、人民幣業務的開放,要和「自由經濟示範區」中的金融這一塊有效地連結起來。

科技廠籌資
台積電近幾年因持續擴廠及投入先進製程研發,資本支出年年新高,今年上看百億美元(約2940億元台幣),市場推出明年資本支出更上看120億美元(約3528億元台幣)。

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曾對外表示,台積電手上現金足以因應未來資本支出計劃,但每年仍須約發放3元現金股息、總額約777億元現金,因此規劃對外募集資金。
台積電董事會3月底宣布無擔保公司債完成定價成功募資14.95億美元(約439.5億元台幣),同時,在514日董事會再度通過擬發行45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目前仍在進行中。

針對公司債利率恐有上揚的趨勢,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強調,「利率上揚對過去已發行的公司債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可能對於未來若有籌資計劃多少會有不利影響。」不過,現行利率水準仍屬低利率時期,只是台積電未來是否還會再有發債計劃,這要由董事會來決定。

日月光(2311)今年大手筆的籌資動作,創下歷年來之最,將可取得高達150億元資金,其中包括辦理現金增資1.3億股,每股發行價格26.1元,以及將發行總額度達4億美元(約117億元台幣)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以轉換訂價時間點來看,當時溢價幅度高達30%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公司都拼命趁著利率上來以前籌資,造就了可少巨型集資案。台灣總算跟上了這個潮流。

第二、但問題是,籌資的多半仍然是科技大廠,台灣企業轉型的速度還不夠快。

第三、科技大廠籌資以後,不應再繼續盲目做產能的擴充,而應該積極地尋找併購對象,特別是海外併購方面,協助企業轉型。

第四、和歐、美以及亞洲的韓、日相比,台灣科技企業併購的力道遠遠不如別人,這在長期一定會影響企業增長的速度。

中國電信 / 雲端
看好雲端運算及大數據需求飛速成長,中國3大電信業者昨來台參加海峽兩岸雲計算合作論壇,擬找台廠合作開發商機,包括伺服器、軟體及網通、電信業都是潛在受惠族群。中國聯通更透露,已接觸英業達(2356)及廣達(2382),並可能與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擴大合作範圍至雲端運算。

本屆論壇的主辦單位為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身兼雲端運算產業協會理事長、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則表示,雲協計劃投資3500萬元,在上海及重慶成立雲計算推廣中心,協助國內相關廠商進軍中國雲端運算市場。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昨在論壇中表示,2012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1105億美元(約3.25兆元台幣),預計2013年成長20%1310億美元(約3.85兆元台幣),但中國市場今年成長超過20%。他建議,兩岸可共同研究雲端運算技術標準,希望與台灣的軟體、伺服器、交換機等廠商有更多交流。

中國聯通雲數據公司總經理焦剛指出,下半年中國雲端運算的需求加速成長,特別是來自中小企業,他認為,台灣產業優勢在伺服器客製化能力及軟體開發能力,目前已接觸英業達及廣達,且與中華電及台灣大有業務合作,可能探索進一步擴展至雲端運算,但目前仍在交流階段,尚未有具體合作方案。

中國電信雲計算分公司總經理王峰提到,兩岸在大數據(Big Data)及雲端運算合作,在硬體設備層面可涵蓋晶片、伺服器、路由器及儲存設備等,應用服務推廣則包括公有雲、私有雲、電子化政府等。

李詩欽說明,台灣資訊服務業1年商機3000億元,中國更是台灣10倍以上,且成長更快,期望透過兩岸交流增加資訊服務業機會。他認為,台灣可在過去發展硬體成功的基礎上,轉型至資訊服務業,並鼓勵購併或投資小公司,搶食更多商機。李詩欽透露,英業達的伺服器及儲存裝置,目前除透過品牌客戶出貨給國際大廠的雲端運算中心,也希望能拓展企業界的資訊中心市場。他坦言,英業達切入雲端中心商機,是透過小型品牌客戶貼牌,未來發展性仍需觀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的電信事業應該開始合作了,而交集點就是雲計算。

第二、大陸有龐大的雲端運算市場,創造很多台灣伺服器及交換器的商機。

第三、台灣要搶這塊餅,可能要透過併購方式,自己再慢慢研發已經來不及了。

第四、台灣應該重新檢討開放陸資投資電信事業的政策,現在動不動以國安理由防堵陸資,最後只是將商機拱手讓給別人

蘋果 /  BURBERRY
據《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英國精品時尚名牌Burberry集團現任執行長艾倫姿女士,明年將轉投科技業巨擘蘋果公司,出任蘋果新設立的零售與線上商店部門資深副總裁職務。市場人士臆測,蘋果延攬艾倫姿也是為了研發傳聞已久的iWatch

艾倫姿是今年第二位轉投頻果旗下的時尚精品業界主管級人物,在她之前,時尚精品品牌聖羅蘭的前總裁暨執行長德尼夫,剛在7月間跳槽到蘋果公司出任副總裁,負責監管蘋果的「特案計畫」。這些動作均顯示,蘋果認為,研發iWatch不但要借助科技,瞭解時尚趨勢也同等重要。

現年53歲的艾倫姿將成為蘋果公司決策團隊的成員,並將直接向蘋果執行長庫克報告。庫克表示,艾倫姿將加入團隊讓他很興奮,他說艾倫姿與蘋果有志一同,相當重視創新與客戶經驗。

蘋果公司原本只設零售部門資深副總裁,且近年來蘋果零售業務一直無法有穩定的舵手,前兩任零售部門資深副總裁陸續在2011年及去年離職。而艾倫姿填補這個重要職缺後,將同時掌理零售以及線上商店部門,負責監督蘋果零售與線上商店部門的「策略方向,以及拓展與運作相關事宜」。

蘋果公司延攬來自時尚業界的艾倫姿,主要將借重她多年來在精品零售方面的經驗。有評論認為,艾倫姿對於重振Burberry一度遭貶低的品牌地位厥功甚偉,她不但成功打擊仿冒品販售者,更能以傑出設計吸引時尚界意見領袖。Burberry在艾倫姿領導下,銷售業績增加了3倍,集團股價則勁揚4倍。艾倫姿將跳槽,Burberry股價15日挫跌3%。艾倫姿說:「能在明年出掌蘋果公司新設的職位讓我深感榮幸,我非常期待與這個全球化的團隊共事,盼能進一步獲得更豐富的客戶經驗。」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終於作了正確的事,蘋果的核心價值是行銷,不只是科技。

第二、Burberry之所以成功,在於它成功地結合了虛擬和實體,這是最難的部分。

第三、台灣企業要多多學習,行銷的極致是要引領時尚,不只是做廣告或找代言人就能達到效果。

第四、蘋果之所以蘋果,在於它令人excited。近年唯有小米做到了這個要求,也就是所謂的”WOW effect”。台灣精品沒有什麼了不起,要讓消費者大喊”WOW, I love Taiwan”才是關鍵。

陳德銘 / 服貿協議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16日就兩岸金融合作提出希望台灣能讓服務業貿易協議儘速生效等三點建議;台灣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也以「五新」呼籲大陸鬆綁台資金融機構登陸。

陳德銘在昆山舉辦的第五屆金融外包峰會上說,大陸在兩岸服貿協議中,承諾大幅對台開放資本市場,容許台資金融機構在大陸設多家持股不超過51%49%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能讓台灣證券業在大陸有好發展。第二,國際金融危機未結束,歐美等國的債務風險不容忽視,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造成潛在通膨問題,兩岸應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共同抵禦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第三,促進企業間金融合作;在金融創新、供應鏈管理、資訊技術推動下,全球產業分工創造的價值鏈日益明顯。陳德銘希望兩岸能發揮各自優勢,藉助金融業,如金融外包新形式,加強異業融合,推動兩岸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陳德銘表示,大陸的改革不會停頓,將釋放出更多制度紅利,金融改革也穩步前進,將提供台資金融機構巨大的市場空間。他並強調,台灣市場競爭激烈,大陸有廣大市場,能提供台灣業者難得的機會。

台灣金融總會理事長、證交所董座李述德也認同大陸改革決心,並提出「五新」來呼籲大陸開放金融市場,他說:「唯有鬆綁才有商機,唯有改革才有未來。」首先,要關注「新的市場」,兩岸除了實體經貿活動,更要發展虛擬金融市場;「新的商品」,金融商品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企業新需求;「新的法規」,金融法規密切配合市場的需求,「不行、不准、不可、沒規定」的說法已經過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因為服貿協議僵持不下,原先有機會拿到全球第一的控股51%證劵公司開放資格,但現在卻可能要落到香港後面。

第二、以往金融外包只限後台,但現在已延伸到前台,像Big Data和智慧挖掘 (Data mining) 都反映這種趨勢。

第三、大陸在金融上的進展有超越台灣的趨勢,特別是互聯網創新運用方面,以前是金融互聯網,現在則是互聯網金融,完全顛覆傳統商業模式阿里巴巴就是最好例子。

第四、台灣金融業應該趕快站出來力挺服貿,否則損失就大了。

股票面額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16日表示,將在年底前完成相關規定修改,取消股票面額10元下限規定,讓企業籌資更有彈性。新制最快明年1月上路,這是國內股票市場重大變革,金管會將加強對投資人宣導。

曾銘宗昨晚參加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歡迎酒會前表示,院長接見中小企業代表時,中小企業代表建議取消股票面額10元規定,讓新創事業彈性更大,此事金管會內部已充分研議,並請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研究過,將修改內部相關規定,預定今年12月底完成。

對於投資人會不會不習慣?曾銘宗說,現在外國企業來台掛牌就沒有面額,金管會會加強宣導。他表示,目前面額有下限10元規定,金管會規劃取消下限規定,但還是有面額,只是更具彈性,讓新創事業可以用低於10元的面額發行,取得更多資金。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現行規定,外國企業來台掛牌,股票可以無面額,或面額不限10元,基於平衡性,金管會研議取消國內公開發行公司股票面額下限10元規定,但要調整的法規相當多,且涉及投資人習慣,需採取相關配套措施。
例如修改公開發行公司股務處理準則,取消下限10元規定後,將牽動股本調整等財報相關規定,只要跟面額有關的法規可能都需要一併調整。

至於每股面額不限10元後,訂定面額後未來能否調整?官員說,相關細節都還在研議中。在投資人習慣方面,面額不限10元後,每家公司面額不同,股數不同,影響每股盈餘(EPS)的計算,投資人看財報時,可能要多加注意。未來也可能仿照目前外國企業在台掛牌作法,面額不是10元的公司,必須特別註記,以利投資人辨別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老問題,很多年不能解決,沒想到現在一下子就通過了,可見興利與防弊只是一線之間,把一個不適任的人換掉能造成多麼大正面的影響。

第二、這對於外國企業來台會很有幫助,許多外資都不了解台灣的面額制度。

第三、投資人的習慣不是一夕之間可以改變的,需要深入教育。

第四、現在投資人容易被誤導,以為10元就是很便宜,100元就很貴,將來要多做功課,否則有風險。

軟銀
日本電信商軟體銀行(SoftBank)與電玩開發商GungHo15億美元,共同收購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公司51%股份,意謂這家芬蘭新創公司的價值半年內飆升近四倍。Supercell創辦人及執行長帕納能(Ilkka Paananen)表示,這樁交易代表全球兩大手機遊戲開發商緊密合作,共同目標為創造出一家「真正的全球遊戲公司」,開發出的遊戲30年後還能為全球所有人津津樂道,「我個人認為就像任天堂那樣。」

GungHo最大股東軟銀,將在芬蘭創立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Supercell的最大股東。軟銀持有新公司八成股權,GungHo則持有剩下的20%Supercell去年夏天推出的部落戰爭(Clash of Clans)及卡通農場(Hay Day)兩款遊戲,一直在蘋果App商店總合類別排行榜名列前茅;GungHo旗下遊戲「龍族拼圖」(Puzzle & Dragons)則稱霸日本手機遊戲界。

Supercell的兩款遊戲目前仍為免費下載,但透過鼓勵玩家購買加快遊戲進度的虛擬商品,為公司賺進大把鈔票。這個被業界稱為「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已成為成長快速手機遊戲市場的典範。Supercell自帕納能及其他五位資深遊戲設計師於2010年創立以來快速成長,4月時才從創投基金募得1.3億美元,當時估值為7.7億美元,最新入股案則使其價值飆到約30億美元。

這次芬蘭公司與比自己規模大的跨國企業進行收購交易,是史上第二遭。諾基亞9月才以超過70億美元,出售旗下手機事業給微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不愧是日本新經濟的代表,不只全球投資併購,而且永遠跑在時代前面。

第二、全球和大陸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正進入爆炸性成長時代,很多公司尚未長大就被上市公司高價併購。

第三、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新經濟價值生態體系的形成,以互聯網和手機作為最主要的驅動力。

第四、台灣在這方面遙遙落後,因為我們過去重硬輕軟,吃硬不吃軟,將來會被大陸主宰這個市場。

第五、台灣要追上去,一定要靠M&A,另外政府也要有政策大力配合,協助搭建平台。

致伸
致伸科技(491515日宣布斥資8,4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7億元)收購美國音響大廠Tymphany集團70%股權,致伸董座梁立省表示,將有利擴展數位家庭業務,Tymphany的高獲利成長將挹注業外收益,數位家庭產品營收比重將由10%明年拉高至15%20%

致伸為電腦周邊產品大廠,近幾年因應PC市場萎縮,致伸積極轉型,分散客戶及產品結構。法人估計,第4季受惠於行動裝置零組件及數位家庭業務成長帶動,營收可望攀今年高峰,季增上看兩位數。

梁立省表示,數位家庭主要聚焦於聯網TV及數位音響,目前致伸在聯網TV中包括相機模組(CCM)、遙控器等都有產品切入大客戶。在數位音響因產品進展方面,因應音樂來源的改變,由類比走向數位化,包括音箱設計及軟體能力是傳統設備廠所缺乏。

收購Tymphany集團70%股權,致伸可延伸擴大數位家庭產品布局,Tymphany也可結合致伸的無線傳輸等技術,雙方互補。根據統計,至2016年,全球音響市場的規模約200億美元,其中致伸搶攻約120億美元的消費家庭音響市場,梁立省說,這塊市場每年成長幅度不低於30%,潛力驚人。目前致伸成長主力為行動裝置零組件,占營收比重約35%,隨著相機模組開發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及美系平板電腦大廠有成,梁立省說,今年營收約與去年相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併購案,因為它代表了台灣企業開始「走出去」,而且是中型企業。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致伸不只是併購同行,而是跨入新的領域,這就是策略靈活度。

第三、音響的背後意涵是數位家庭,致伸將戰場從書店 / 辦公室延伸到客廳。

第四、台灣很多IT大廠的策略還停留在自我研發,較少採用併購的方式。

第五、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大家對聲音和影像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第六、致伸是2007年被PE收購下市,去年又重新上市,浴火重生。台灣過去很排斥下市,其實下市才能重組,才能徹底改變和轉型。致伸重新上市並開始海外M&A,為台灣電子業未來引領了一個新的方向。

陸富豪
中國大陸近年快速成長的網路資訊業是門好生意。根據富比世雜誌16日發布的中國400富豪榜榜單顯示,科技界人士在前十名中占了三席。而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躍進最快,從去年的55名躍升至今年的23名,財富一年內成長1.5倍,淨資產達234.9億人民幣(下同)。

路透引述富比世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榜的400名富豪中,有168名身家超過10億美元。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去年排名第三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受惠於中國房地產價格回溫,及萬達去年積極朝海內外娛樂領域進軍,其淨資產高達860億元。第二到五名則分別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以及騰訊CEO馬化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除了傳統的房地產、科技行業誕生相當多富豪外,在文化娛樂、醫藥等行業亦湧現出不少富豪,榜單的變化也反映出中國大陸經濟正經歷的轉型對不同企業及企業家的影響。

騰訊科技報導,在前十大榜單中,與網路資訊業相關的就占了三席。其中,排名第三是中國最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由於百度股價在幾項新收購後節節攀升,其財富猛增183億元至677億元。

中國另外兩家網路龍頭騰訊的馬化騰,及阿里巴巴創始馬雲,則分列今年富豪榜的第五位和第八位,其財富分別為622億元和433億元。其中,騰訊股價一年內上漲逾五成,而阿里巴巴即將上市,使得這兩位科技鉅子的財富增加的速度同樣驚人。

此外,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表現出色的小米手機,在跨界進入智慧型電視領域後,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的淨資產也與公司實力齊頭並進,從去年的55位上升為今年的23位,個人財富達到234.9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新經濟和科技創造了許多新的富豪。

第二、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知識就是創新的泉源,台灣的新經濟在那裏?

第三、如果一個社會不是由創新經濟的驅動,未來一定被別人踩在腳底下,台灣的創新精神不見了,短視近利。

第四、以現在的情形來看,中國大陸是未來的主子,台灣是臣子。

第五、台灣要有更前瞻的產業政策。如果沒有的話,政府至少應該法令鬆綁,讓企業將活力釋放出來。

富邦 / 阿里巴巴
第五屆中國金融外包峰會16日在昆山登場,挾《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之勢,昆山今年邀來許多台灣金控「大咖」,其中,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將出席,除了解昆山政策優勢,還希望昆山市府牽線,尋求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的機會。
消息人士稱,富邦集團將採雙頭並進方式,一方面爭取與京東商城合設電商公司,搶占大陸網購商機;另一方面也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的金融合作機會。

近來,大陸各大電子商務企業,積極跨足金融服務領域,例如阿里巴巴推出類存款業務「餘額寶」;京東商城宣布今年底推出「京東支付」的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消息人士稱,蔡明忠此行考察有關《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的金融優惠政策,更主動要求昆山市政府牽線,與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務業展開合作。總部位於浙江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在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有一座阿里巴巴大廈,為其在華東地區的電子產品交易中心。富邦集團旗下的MOMO購物在15日舉行的招商會上簽約,進駐昆山花橋。

8月中,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透露,工信部原則同意昆山兩岸產業試驗區增納電子商務項目,台資可參股逾50%。大陸方已由京東商城出線,但台灣方仍未決定。今年2月,大陸國務院通過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政策,昆山迄今仍是台灣人民幣回流的唯一管道。除彰銀昆山分行及花橋支行已蒙其利,其他台資金融業也頗感興趣。

昆山為爭取台資金融業目光,14日下午更悄悄舉辦「昆山試驗區深化兩岸金融創新合作」閉門會議,與會業者透露,業者紛紛爭取如辦公室免租、人才公寓免費使用、減稅等優惠政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拿了許多好的政策,所以到昆山來必須換一個新的理由。

第二、富邦選擇「電子商務」是高招,一來富邦本身就有電子商務業務,再者電商和金流息息相關。台灣正在大力拓展「第三方支付」,中國大陸跑在更前面,兩岸可以來共同探討如何對接。

第三、台灣可以入股大陸電子商務50%,雖然不如福建的55%,但已經是非常好的條件了,外資和港資都沒有這個機會。

第四、這次昆山金融外包峰會,台灣許多金控的大老闆都來了,說明昆山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第五、昆山是人民幣回流迄今的唯一管道,有特別的意義。台灣對上海自貿區期待,還不如針對昆山多下點功夫。台商在昆山可以拿到「WTO+」的條件,但在上海只不過是大湖中間的一尾小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