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113年02月26日
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熱潮興起,微軟、Google及臉書母公司Meta等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為了讓用戶繼續留連網路服務,近年的用水量都大增,以冷卻資料中心的熱度。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學術界指出,AI需求激增,將導致用水量在2027年之前年增42億~66億立方公尺,相當於英國一年的總用水量。
河濱(Riverside)加州大學上周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報告指出,基於水資源益發短缺,乾旱區域擴大,加上公共用水設施老舊,必須發掘並解決AI熱潮引發的水足跡問題。
過去一年來各大科技公司競相推出使用生成式AI的產品,運用大型語言模組來處理及生成大量文件、數字及其他數據,使用水危機備受關注。這些模組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需用部署大規模的伺服器農場及水冷散熱系統,使用大量冷卻水吸收熱量;一些冷卻水經過蒸發後可以循環利用。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資料中心的使用率提高,微軟2022年用水量增加34%,Google增22%,Meta增3%。這些公司已設定目標,將在2030年之前藉由資助灌溉設施改善漏水問題,或復原濕地系統,讓地下水層新增的含水量超過業者的消耗量。
OpenAI表示,訓練大型AI模組的確需要大量用水,「我們也相信大型語言模組有助於加速科學合作,並發現氣候解方」。
微軟表示,「目前AI運算帳戶只占資料中心用電量一部分,總共約占全球電力供應量約1%。用電量增加多少,以及AI成長將如何影響排碳淨零,將依賴諸多因素來認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資料中心需要用大量的水
第二、台灣缺水、缺電
第三、新加坡是亞洲水資源利用最成功的國家
第四、全球開始注意資料中心用水程度
第五、台積電也需要用很多水
微軟/英特爾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3年02月23日
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21日宣布,旗下晶圓代工服務爭取到微軟這名重要客戶,後者將委託其生產一款客製化運算晶片。英特爾亦表示,預計2025年前在先進晶片製造領域可望超越最大對手台積電。
受晶圓代工搶單成功激勵,英特爾22日早盤跳空開高大漲2.62%,每股報44.61美元。
英特爾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首次舉辦的「晶圓代工服務大會」(IFS Direct
Connect)上表示,微軟計畫使用他們的18A製程生產一款晶片,該晶片由微軟自行設計。
微軟與英特爾皆未透露這是一款什麼樣的產品。微軟近日宣布兩款自研晶片計畫,分別針對人工智慧(AI)運算加速與雲端資料中心效能打造。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聲明表示:「微軟需要最先進、高效能與高品質半導體的可靠供應,因此我們對於與英特爾合作感到興奮。」
英特爾如今預期,旗下晶圓代工訂單金額可達到150億美元,高於該公司先前預估的100億美元。
對於英特爾來說,晶圓代工業務能爭取到微軟這般重量級客戶,有助提振投資人信心,令他們相信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可望逐步實現讓英特爾「重返榮耀」的承諾。
英特爾在代工業務持續追趕台積電。基辛格先前曾放話,2025年將以18A製程與台積電一較高下。
英特爾表示,他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利用18A製程從台積電手中奪回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商的寶座,並利用14A新技術將領先優勢延續至2026年。
英特爾指出,目前已有四家大客戶簽約使用其18A製程,但並未透露公司名稱。目前並不清楚這是否包含微軟在內。
台積電不願針對自身先進技術的競爭力多做評論,僅表示「一切以執行長魏哲家1月份投資人大會的發言為主」。台積電在生產用於AI應用的先進晶片方面占據主導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客製化晶片是未來趨勢
第二、英特爾也在積極進攻類似業務
第三、輝達跟很多雲端大廠合作
第四、英特爾爭取到微軟很不簡單
第五、這可能是美國政府在背後促成
輝達AI-RAN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侯冠州,113年02月27日
為搶攻近百億美元電信網路商機,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進攻電信版圖,攜手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安謀(Arm)、軟銀、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電子、微軟和T-Mobile等科技巨頭成立AI-RAN(無線存取網路)聯盟,將AI技術整合到蜂巢網路中,提高網路驅動能力,改造電信基礎設施。
輝達於本屆MWC 2024大會宣布成立AI-RAN聯盟,業界認為,AI-RAN聯盟可望讓AI從雲走向端,預料未來基地台設備的運算強度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將拉高電源晶片、ASIC、散熱、網訊設備及系統整合廠商需求,台達電、奇鋐、雙鴻、廣達、仁寶、智易及中磊等可望受惠。
隨自動駕駛、擴增實境、遠距醫療及網路投放廣告等新平台興起,對網路需求大幅提升,電信業者全力提升高速網路速度、質量及網路覆蓋力。
業者指出,電信基地台將逐步導入輝達GPU提高網路流量及覆蓋力,以AI算力增加網路的「含晶量」,將成為電信產業的一項新動能。
根據研調機構統計,截至2035年全球O-RAN市場規模上看近7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逾5成,此外,全球電信產值亦上看百億元,新成立的AI-RAN聯盟可以大幅提高網路效率,並透過AI提高頻譜效率、產生新的AI驅動收入,提高營運效率及提供行動用戶新服務。
此外,2023年5月軟銀與輝達即與共同宣布,將合作打造一個基於NVIDIA GH200 Grace Hopper超級晶片,鎖定面向生成式AI和5G/6G應用的開創性平台,軟銀也計劃在日本各地的全新分散式AI數據中心採用該平台。預料國際電信龍頭也將逐步向AI-RAN聯盟靠攏。
NVIDIA電信資深副總裁Ronnie Vasishta表示,AI-RAN聯盟標誌著邁向未來的關鍵一步,將來可以充分利用AI和數位雙生力量來實現行動網路和電信產業的轉型。該聯盟工作將有助於加快人工智慧創新的步伐,推動整個行業的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AWS副總裁Jan Hofmeyr表示,隨著使用雲端運算對RAN進行軟體改造,行動電信商有龐大的機會在堆疊的各個層收集各種資料。這些數據作為人工智慧的燃料,為電信行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不僅可以優化RAN部署的運營,還可以徹底改變消費者、企業和行業與行動網路交互的方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積極打造生態系
第二、AI-RAN(無線存取網路)值得關注
第三、台灣有很多電信相關業者
第四、過去有O-RAN成功的經驗
第五、AI-RAN非常適合台灣企業打群架
KKR博通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年02月26日
路透引述消息報導,通訊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最快26日宣布私募基金KKR投資38億美元收購旗下終端使用者運算事業(EUC),成為博通收購威睿(VMware)後出售的第一個事業,接下來還打算出售資安軟體事業Carbon Black。
內情人士透露,KKR、EQT及Thoma Bravo等私募基金都在近日對博通開價求購EUC事業,最終由KKR開價38億美元勝出。據了解,KKR已委託Evercore、德意志銀行及傑富瑞(Jefferies)等投資銀行擔任顧問,博通則委託花旗集團擔任顧問。瑞銀、傑富瑞及KKR資本市場部門將提供融資支持這項收購交易。
EUC事業原是威睿旗下部門,主要服務內容是協助企業用戶透過單一或多個裝置存取企業私有雲或公有雲中的虛擬桌面基礎架構。
博通先前宣布斥資690億美元收購威睿後,一度在中國經歷反壟斷主管機關長達18個月的審查,終於在去年核准這項收購案,讓博通在去年11月完成交易,EUC事業也隨之納入博通旗下。
博通執行長陳福陽在去年底已表明,博通為了集中資源發展核心事業,將陸續出脫EUC事業及其他非核心事業。接下來博通打算出售原屬威睿旗下的資安軟體事業Carbon Black。業界估計Carbon Black含債務在內價值約10億美元。
KKR近年持續透過企業購併投資科技業,先是在2018年投資85億美元收購美國商用軟體公司BMC,隨後又從Thoma Bravo手中買下另一軟體公司Compuware。2020年KKR將BMC與Compuware合併。2021年KKR又投資17億美元,從私募基金Charlesbank Capital Partners及M/C Partners手中買下資訊服務業者Ensono。
我們的看法:
第一、KKR是美國第二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第二、這兩年私募股權基金案子比較少
第三、博通併購威睿非常成功
第四、併購以後出售非核心事業
第五、博通已經成為美國最重要半導體公司之一
輝達市值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02月26日
輝達(NVIDIA)引領全球AI熱潮,不僅上季營收成長率為「美股七雄」之首,股價漲勢更是銳不可當,如今不僅是全美上市公司市值第三大,根據統計,其市值更超過全球多數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只低於11個經濟體。
輝達公布上季財報與亮麗財測後,股價在兩天內飆升17%,上周五(23日)收在788.17美元,市值攀抵1.97兆美元。根據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統計,輝達上季營收年比成長265%,遠高於蘋果、Meta等其他美股七雄成員的2%至25%。
MarketWatch報導,富比世(Forbes)彙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後發現,目前輝達市值已高過全球多數經濟的GDP,例如俄羅斯、南韓、澳洲等,僅低於美國、中國大陸、日本等11個經濟體。
但報導也說,以單一公司的市值比較各國GDP,並非最佳做法,因為GDP衡量一國產出,市值則評估上市公司所有股票的總價值。
輝達基本面亮眼,吸引大批投資人追捧,股價過去12個月來大漲238%。放眼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全球市場(Cboe Global Markets),輝達是選擇權市場的最熱門交易之一。
根據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全球市場統計,交易者過去一周對輝達相關的股票選擇權重押逾200億美元,總值高過他們對特斯拉、微軟、蘋果、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的押注總和。
輝達股價噴高,帶動許多相關選擇權的價值暴衝,讓進場者大賺一筆。高額獲利誘使更多人趁著漲勢持續之際,加入交易行列。買權(Call)給予買家以特定價格敲進個股的權利,尤其受到歡迎。許多交易似乎顯示,投資人害怕錯過未來的更大漲勢。23日最活躍的交易之一,是賭輝達股價跳升至800或850美元的買權。
投資人也湧進能擴大對輝達股票曝險的指數型基金(ETF)。GraniteShares每日二倍做多輝達ETF,2022年底上市以來,淨吸金接近5億美元。這檔ETF今年股價翻倍,問世以來飆漲近650%。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市值成為美國第三大,非常驚人
第二、輝達市值已經到達兩兆美金
第三、到達三兆美金還要一段距離,但不是不可能
第四、輝達帶動所有AI概念股的上漲
第五、輝達相關的指數型基金也大漲
輝達挑戰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02月26日
輝達(NVIDIA)搭上AI熱潮,成為雄踞一方的科技廠,英國金融時報(FT)分析,雖然輝達至少今年仍將是AI一哥,前景卻面臨兩大挑戰:這波AI榮景的規模與持久性,以及更多對手加入競爭。
FT指出,輝達的第一個挑戰是,AI晶片熱潮規模是否符合預期、且能長期持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來預測,全球資料中心為迎接AI時代,未來四或五年需要翻新價值2兆美元的設備。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也估計,AI晶片市場到2027年時,年度規模將達4,000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晶片市場總和。
聯博的提爾尼認為,AI榮景仍在相當早期階段,現在對市場最終規模的預測,有如盲目瞎猜。而且,AI基礎建設潮能否長久,得看客戶是否覺得物有所值。多數公司才剛開始在業務中測試生成式AI,或在想辦法解決AI容易出錯的問題。
挑戰之二是競爭者開始浮現。微軟、亞馬遜、Google等雲端巨頭都在設計自家晶片,想從輝達的客戶變對手。晶片同業也急起直追,超微最近發布的新一代晶片,一般認為效能優於輝達的同級晶片。晶片分析師穆爾赫說,雲端大廠想擴增供應來源,會把一些生意丟給超微和英特爾,希望能有三方競逐。
然而,就算競爭對手的表現追上輝達部分晶片,輝達優勢在於沒有一家業者的晶片種類、系統、軟體工具,比得上該公司。穆爾赫說,輝達的套裝技術構成強大的AI平台,許多客戶要跳槽前會猶豫再三。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面臨AI榮景持久性挑戰
第二、短期內股價漲幅太高,可能有泡沫化
第三、帶動整個產業鏈上漲
第四、有更多競爭對手加入
第五、微軟、亞馬遜、Google,都想從輝達的客戶變成對手
機器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年02月25日
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輝達(Nvidia)以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將投資一家開發人工智慧(AI)人形機器人的新創公司Figure AI,一同尋找AI的新應用。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Figure也已獲得OpenAI與微軟同意投資,這家新創公司將在新一輪籌資中籌得約6.75億美元,交易前對公司的估值約20億美元。貝佐斯已透過他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承諾投資1億美元;微軟將投資9,500萬美元,輝達和一個亞馬遜旗下基金將各提供5,000萬美元。
機器人已成為AI產業的一個關鍵最前線領域,願景是要把尖端技術應用於現實世界的各種任務。Figure的工程師們在研究一種外觀和行動都像人的機器人。該公司曾表示,希望旗下名為「Figure
01」的機器人能執行不適合人類執行的危險工作,相關技術亦有助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
其他有意出資的科技公司包括:英特爾的創投部門將投入2,500萬美元,LG Innotek將提供850萬美元,三星旗下的投資集團承諾出資500萬美元。
支持Figure的創投公司則包括,準備投資1億美元的Parkway Venture Capital,以及將提供9,000萬美元的Align Ventures。ARK Venture Fund也將投資250萬美元,Aliya Capital Partners將投資2,000萬美元。
曾經一度考慮要收購Figure的OpenAI,將投資500萬美元。彭博1月報導了這輪募資,微軟和OpenAI是最初的主要投資者。現在多家科技大公司投入,幫助吸引其他來源的資金流入。募得6.75億美元,大幅高於Figure最初尋求的5億美元。
Figure及這些投資者的代表,在彭博查證時,均不予置評或未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知情人士說,預計投資人26日就會將承諾的資金匯給Figure並正式簽署協議。
去年5月,Figure在Parkway領導的一輪募資籌得7,000萬美元。當時Figure執行長艾德卡克(Brett Adcock)說,「我們希望我們是率先向市場推出真正有用、且能從事商業活動人形機器人的一員。」
AI機器人產業最近很熱鬧。今年稍早,OpenAI也支持的挪威機器人新創公司1X Technologies籌到1億美元資金。另外,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Sanctuary AI,正在開發一款名為「Phoenix」的人形機器人。特斯拉也正在研發一款名為「Optimus」的機器人,執行長馬斯克已表示,這是他最重要的計畫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人工智慧發展,機器人也變得更熱門
第二、亞馬遜積極投資人形機器人
第三、過去幾年都是工業機器人
第四、人形機器人可能從事商業活動
第五、目前以從事不適合人類執行的危險工作為主
安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蘇嘉維,113年02月23日
全球矽智財(IP)龍頭大廠安謀(Arm)推出的全面設計(Total Design)服務再添瑞昱(2379)、聯詠等兩家台灣大廠,預期將集結各大廠打造全新公版商機。
安謀指出,加入全球設計服務的廠商可望使用Neoverse平台開發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藉此提供給客戶AI、HPC等產品線,搶攻全球市場。
安謀昨(22)日舉行新品發表會,釋出全面設計服務最新進展。安謀指出,全面設計服務推出四個月,已吸引逾20家全球半導體大廠加入,包含台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網通廠博通及IC設計服務廠智原也入列。
此次吸引瑞昱及聯詠等兩大IC設計廠加入,代表未來兩大IC設計廠也可望加入Neoverse平台搶食AI、HPC商機。同時也證實先前外界傳言,瑞昱及聯詠將與安謀結盟搶進AI、HPC市場。
據了解,Neoverse平台主要提供給雲端、高效能運算等全球運算基礎設施使用,客戶主要採用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打造高效能運算晶片。業界指出,全面設計服務好比一個大型公版設計,打破過往IC設計廠僅採用安謀提供的CPU、GPU等指令集架構,同時自行打造公版,讓安謀無法提供公版平台而錯失這塊市場。
此次安謀推出的全面設計服務,代表未來加入生態系的IC設計廠,可望集結各大廠商提供不同客製化服務,整合成安謀的Neoverse平台服務,讓安謀及參與生態系的IC設計廠都能搶攻AI、HPC商機。
安謀指出,合作夥伴早已開始開發各種項目,例如驗證IP、客製化韌體,乃至於以全球最先進的製程節點建構小晶片,所有一切都是使用Neoverse CSS平台,甚至運用安謀全面設計生態系夥伴的意見回饋,打造新近發表的小晶片系統架構CSA。
瑞昱、聯詠加入生態系後,法人認為,瑞昱可藉此提供客製化的網通晶片產品。聯詠因具備高速訊號、影像及電源管理IC等IC設計服務,有機會以時序控制IC等高速訊號產品切入資料中心或HPC市場。
由於安謀積極進軍AI市場,並具備挑戰既有x86架構龍頭英特爾及超微的能力,此次加入生態系的半導體廠,包括瑞昱、聯詠等廠商,都有機會藉此快速跨入AI商機,搶食相關訂單。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安謀最近股價大漲
第二、大股東軟銀是最大受惠者
第三、安謀打造全球設計服務的生態系平台
第四、開發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
第五、未來加入生態系的IC設計廠,可以整合各大廠提供客製化服務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林聰毅,113年02月27日
日內瓦車展26日登場,歐洲傳統車廠與聚焦電動車的大陸車廠同場較勁。比亞迪25日發表人民幣168萬元(約新台幣737萬元)的高性能純電超級跑車「仰望U9」,但這家中國大陸車廠向來以平價電動車著稱。隨著大陸電動車廠挾著低價車款壓境,在歐洲市場攻城掠地,迫使當地的歐洲車廠降低成本,無論是歐洲車廠或是他們的供應商,勢必都將面臨艱難的一年。
在這個因新冠疫情而暌違四年才舉行的歐洲主要車展上,大型車廠中只有三家業者將舉辦媒體活動,其中兩家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上汽集團(SAIC)和比亞迪,雷諾是唯一的歐洲代表。
雷諾在車展上讓R5以平價電動車之姿重生;上汽集團旗下的MG品牌則推出M3混合動力車。比亞迪則以Seal入圍年度風雲車的決選名單;不過最終由雷諾的家用電動休旅車Scenic E-Tech奪下這項大獎。
有別於歐洲汽車製造商,大陸業者採取垂直整合,幾乎所有的部件都由內部生產,藉此壓低成本,有助以更低的售價拚過歐洲業者。在英國,比亞迪Dolphin電動掀背車售價為25,490英鎊,比福斯的ID.3便宜27%。特斯拉同樣以低價取勝。
美國也從大陸業者由墨西哥轉進北美市場感受威脅。美國製造業聯盟(AAM)23日指出,美國政府應阻止從墨西哥進口低成本的大陸車和零件,並警告這可能會威脅到美國汽車企業的生存。
這份報告說:「將低價的中國汽車引進美國市場,最終可能會給美國汽車業造成滅頂之災。這些車價格之所以低是因為有中國政府的權力和資金支持。」
比亞迪的野心不止於此,隨時序快來到農曆新年後的價格戰,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車廠正押注利潤較豐的高級車市場。比亞迪旗下豪車品牌仰望25日在上海的活動上發表「U9」,對標法拉利和藍寶堅尼的汽油車。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推出高性能電動車
第二、過去比亞迪向來以平價車著稱
第三、比亞迪積極侵入歐洲市場
第四、過去歐洲市場是高檔車業者的地盤
第五、但是比亞迪在性能、價格上都有很大競爭力
比亞迪匈牙利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年02月26日
大陸車企巨頭比亞迪近日發文稱,比亞迪於23日向匈牙利首批車主成功交付ATTO 3(對應大陸元PLUS)車型。該批車由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親自出席交付,比亞迪稱該舉意味「成功開啟中東歐市場嶄新篇章」。而比亞迪在歐洲的首家乘用車廠也將落在匈牙利。
比亞迪指出,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Szijjártó Péter)出席此次活動。而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稍後也發文稱讚比亞迪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比亞迪去年12月表示,將於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電動車整車生產基地,這也是比亞迪在歐洲的第一家乘用車整車工廠。據了解,該工廠已開建,預計2025年建成投產,預計生產電池與汽車整車,並為當地帶來數千個工作機會。而匈牙利是比亞迪進入的第一個中東歐市場,目前ATTO 3、海豚、海豹三款車型已經於去年10月在匈牙利完成首秀。
比亞迪在2021年正式宣布「乘用車出海」計畫,加速海外市場布局。在歐洲市場,比亞迪的車型分別在挪威、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地銷售;至於建廠,法國、德國等地都傳出比亞迪有意在當地設廠。
另一方面,為加速出海,打破歐洲航運公司卡脖子局面,穩定出口,比亞迪還涉入滾裝船業務以運輸汽車。比亞迪首艘汽車滾裝運輸船「開拓者一號」近期出航,計劃駛向荷蘭符利辛根港和德國不來梅哈芬港。據小迪快報官方微博指出,「開拓者一號」已於21日抵達荷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在東歐設廠
第二、匈牙利是歐洲中,對中國最友善的國家
第三、匈牙利是比亞迪在歐洲第一家整車工廠
第四、比亞迪加速海外布局
第五、未來法國、德國都傳出比亞迪有意在當地設廠
中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茂仁,113年02月23日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大科技圍堵,據報已對本土半導體企業施壓,要求停止向替華為代工的中芯國際提供原料和零件。專家指出,中芯很可能轉向台灣、日本和韓國等來源獲取晶片製造所需的原料和零件,但美國方面突然斷供,可能會迫使中芯最先進的晶圓廠三到九個月的生產活動被打亂。
路透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商務部在去年底向中芯國際的美國供應商發出幾十封信函,提出上述要求。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雖然許多供應商已暫停向中芯國際銷售產品,但上述提到商務部的信件至少阻止一家供應商─美商英特格
(Entegris)向中國大陸出口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晶片製造材料和零組件。
據了解,英特格主要生產篩檢程式、氣體、化學物質和處理晶圓的產品,晶圓是製造晶片的基石。該公司表示會監控並遵守影響晶片產業的國際貿易「快速發展的監管要求」。
路透認為,中芯國際去年代工生產華為Mate 60 Pro手機的麒麟9000s晶片,引發「中國突破美國科技圍堵」的猜測,也是造成持續加強圍堵中芯的主要原因。知情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正在加大對大陸國內晶片代工廠的制裁力道,尤其是切斷其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從美國進口更多零件或生產材料的機會。
路透報導提到,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英特格違反任何美國法律或法規。英特格表示,公司是根據有效的出口許可證出貨,而且在收到美國商務部暫停向中芯國際出口產品的許可後便停止出貨。
對於上述報導,中芯國際沒有回應置評請求,華為、白宮和美國商務部則拒絕置評。中國大陸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表示,這是徹頭徹尾的經濟欺凌,將不可避免地適得其反,敦促美方停止過度渲染國家安全概念,停止濫用國家權力打壓中國企業。
批評人士說,美國商務部這一輪措施不夠深入。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 (Michael
McCaul) 說,商務部應該更早採取行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加大對中國科技的圍堵
第二、要求本土半導體企業停止向中芯提供原料及零件
第三、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有一定的影響
第四、但並沒有辦法完全阻止中芯國際和華為
第五、中國會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鏈
電池廠赴歐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年02月23日
大陸科技新媒體《36氪》報導,大陸多家電池廠業務表示今年明確收到要求,歐洲車企2027年以後的電池必須本土化,意味大陸動力電池廠赴歐洲建廠趨勢正在加速。
報導指出,大陸電池廠赴歐洲建廠直到去年都還處於模糊階段,但自今年開始,歐洲車企立場十分明確。「包括BMW、PSA、雷諾、戴姆勒、福斯等車企,幾乎統一提出了相似要求,2027年之後的電池必須要本地化。」一位電池公司員工指出。
歐洲車企對電池廠的本地化供應節點都是2027年,但不同車企對電池的本地化生產要求則略有差異。比如德國車企要求電池總成本的65%做到本土化生產,法國車企則要求正極材料的塗布以及後續在歐洲或者摩洛哥生產。
行業人士認為,該要求可能是基於歐盟的「新電池法」。該法案於去年8月正式生效,規定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需要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其為電池上的二維碼,等於電池身分證,只要通過掃碼便能得知每塊電池的製造商、生產日期、產地、容量、健康狀態等資訊;同時自7月起出口到歐洲的動力電池必須申報產品碳足跡,並在2027年7月前達到相關碳足跡的限值要求。
簡言之,如果到2027年不能提供完整電池護照訊息,或碳足跡不達標的動力電池便無法出口歐洲。也有分析認為,該法規細節規定不完善,包括電池護照如何執行,是否直接對應到電池的本地化生產比例等問題都不清楚。
對大陸廠商而言,要到歐洲建設電池廠依舊面臨不少挑戰:一是歐洲本土環保要求;二是對設備等准入限制;三是對於僱傭勞工的限制要求等。比如大陸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雖然成功在德國建廠,但該工廠從第一批電芯順利下線至今,已超過一年時間,仍未傳出有大規模供貨消息;其第二座在匈牙利的工廠則受到當地民眾抗議,遇到不少阻力,直至2023年10月才透露第一期開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多家電池廠加速赴歐建廠
第二、歐洲車企2027年後電池必須本土化
第三、今年開始歐洲車企的立場開始明確
第四、要求電池廠到歐洲設廠
第五、大陸企業加速出海
日月光
資料來源:取自Digitimes 記者康瓊之,113年02月26日
受到地緣政治、產業結構轉變之大影響,不少台系半導體、零組件大廠近日前往新興市場開闢新戰場。
IC封測龍頭日月光近期也發出聲明,將以新台幣21億元以上收購英飛凌(Infineon)兩大後段封測廠,分別落在菲律賓甲美地市(Cavite)及南韓天安市(Cheonan)。
這兩座目前分別是Infineon Technologies
Manufacturing Ltd.-Philippine Branch及 Infineon
Technologies Power Semitech Co. Ltd.的工廠。
日月光表示,將增加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產能,並進而滿足英飛凌後續訂單需求。
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對此表示,汽車和電源管理市場都是日月光的策略關注領域,收購英飛凌在甲米地和天安市的工廠,都標誌著日月光對與英飛凌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開發後段製造解決方案以匹配未來成長機會的強烈承諾。
鑒於英飛凌在汽車和功率半導體的市場領導地位,以及日月光在後段半導體製造的領先地位,這個合作夥伴關係為整個生態系統,從產品公司到終端消費者,有望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
產業人士認為,日月光此次收購的動作,其實執行了先前吳田玉接受媒體聯訪提出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擴廠方式。
當時他談到,全球尤其歐美地區的Fabless、整合元件廠(IDM)廠的「擴產機制」也正產生質變,已經無法純粹用產品、區域市廠區分。
業者對此坦言,IDM廠這幾年也不斷提到,未來5年Fabless、IDM的質變,已經無法純粹用產品、區域市場區分。
事實上,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從趨勢觀察到,美系PA大廠Qorvo近期宣布,與蘋果(Apple)供應鏈之一的立訊精密達成最終協議,將售予位於中國北京以及山東省德州的封裝與測試工廠給立訊。
此舉除了拉攏立訊外,Qorvo選擇出售相對不重要的後段封測廠,可能也是為了樽節支出,對應日月光此次收購英飛凌位於菲律賓、南韓兩大廠的動作,在在顯現歐美IDM大廠或是供應鏈都在朝「輕資產IDM」前進。
同時,英飛凌後段營運執行副總裁暨負責人Alexander Gorski表示,日月光多年來一直是英飛凌值得信賴的策略合作夥伴,未來也將成為新業主,雙方將繼續依循這項成功的路徑,並進一步強化這兩個據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I商機籠罩下,全球晶圓代工先進製程戰再起,近期半導體議題中,先進封裝技術發展無疑成了市場熱門題材,近期台積電與日月光都有因應先進封裝產能,進行規模不了的擴廠計畫。日月光也正積極搶進先進封裝商機,值得持續留意相關進展。
各大半導體廠展開擴廠動作,意味著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未來持續受惠AI、HPC需求與消費性電子產業結束庫存調整,迎接新一輪的產業成長循環。
我們的看法:
第一、繼台積電之後,其他半導體廠也走向海外
第二、日月光的併購有指標意味
第三、併購菲律賓和南韓業者
第四、過去日月光在中國有併購
第五、這次有往北、也有向南,強化亞洲布局
矽智財日本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珈睿,113年02月26日
台積電(2330)熊本一廠預計今年第四季投產,以12/16奈米、22/28奈米特殊製程為主,生產包括CMOS、MCU等利基型產品。矽智財業者開始積極卡位,世芯-KY(3661)總經理沈翔霖指出,Sony是世芯長期合作夥伴,未來在熊本廠一定有合作空間。
另外,去年底甫上興櫃之益芯科技(7707)20年前便與日本整合元件製造商完成180nm ASIC設計服務,與日本客戶經驗及關係緊密,有望成為台積日本大擴廠受惠公司。
沈翔霖親自到場祝賀,見證了台積電重要里程碑;沈翔霖指出,與以往不同的是,熊本廠開幕儀式幾乎為日本當地廠商,其中,索尼和世芯合作超過20年,與董座吉田憲一郎交情深厚,並且曾為Sony打造90奈米之PSP ASIC晶片,索尼將會是熊本廠落成之後第一個使用之業者。
索尼在CMOS感測器領域為全球市占率第一,沈翔霖估計,索尼係因產能不足,與台積電共同投資。世芯目前與索尼合作ISP(影像處理器)專案,將是今年一大成長動能。
另外,去年底上興櫃之益芯科技,深耕日本逾20餘載,最初是美商益華電腦
(Cadence)在台灣成立專責IC設計服務業務的子公司,後來由台積電子公司世界先進接手。
據官網所示,益芯科去年參與「日本九州-台灣半導體交流團」,隨台積電赴日腳步,擴大營運規模;益芯科指出,有鑑於長期深耕日本IC設計服務供應鏈市場,因此成為訪問團除台積電之外,唯一訪問之IC設計服務公司。
自益芯科過往經歷,不難看出其與日本客戶合作已久,從日本IDM大廠開始取得成功之後,陸續獲得包括富士通、日系SSD、車廠等客戶之ASIC委託設計(NRE),並且從2020年起跨入12奈米,更於2021年即獲得AI特殊運算元處理器設計定案。
從日本開始著手,益芯科做出市場差異化,台積電於日本規模持續擴大之下,益芯科供應鏈管理服務(Turnkey)隨日本客戶專案進入量產,營收規模有望同步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熊本廠順利投產
第二、矽智財業者積極卡位
第三、世芯和Sony是長期合作夥伴
第四、Sony是台積電熊本廠落成後第一個客戶
第五、Sony的感測器在全球市占第一
服務業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113年02月25日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製造業與服務業所創造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分別為新台幣7兆7,227億元及13兆7,509.12億元,分別占GDP的34.17%及60.85%。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朱浩表示,服務業占GDP比率較2021年增加,且其占GDP已超過六成,顯示服務業仍是我國經濟生產的主要來源。
從各業GDP成長率來看,相較於2021年、2022年製造業為1.85%,而服務業則有2.37%。在服務業中,成長率最高者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達到23.47%;其次為住宿及餐飲業的13.75%,再次之為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的7.33%。
若依服務業各業別占GDP的比率來看,則是以商業範疇(包含批發及零售業、運輸及倉儲業、住宿及餐飲業)所占比率最高,生產毛額達到新台幣4兆9,968.81億元,約占整體GDP比重的22.10%,其次為不動產業之1兆7,040.23億元及金融與保險業1兆4,486.09億元,分別占整體GDP的7.54%與6.41%。
此外,朱浩還提到,由財政部統計月報,我們可從服務業的家數與銷售額預估觀察,進一步了解目前產業內的樣態,深化服務業的認識。我國服務業2022年銷售額達新台幣30兆2,351.83億元,家數約127.88萬家,2022年與2021年相比,營業家數與銷售金額均有提升。
另在服務業就業人口數和薪資表現上,服務業中以「批發及零售」人數與占比最高,與上年相同,占全國總就業人數比率的16.20%。朱浩分析,主要因為批發零售業,是將商品由製造業移轉至消費者的最後一站,市場對其需求較大,就業吸納能力較大;再者,
批發零售展店模式標準化,提高展店效率,在大量展店的情況下,投入人數亦最多。
關於服務業薪資結構,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服務業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達45,976元,超過上年度的44,802元,成長率為2.62%。
在各業別中,又以「金融及保險業」的經常性薪資在服務業中最高,達65,598元,其次為「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達64,035元,再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6,177元,而經常性薪資高於4萬元的產業還有「醫療保健服務業」、「運輸及倉儲業」 、「不動產業」及「批發零售業」。
除了從各項關鍵數字觀察我國服務業發展現況與商業發展趨勢外,朱浩還特別提醒,近年,由於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挑戰和環保意識抬頭,推動著各個行業尋求永續發展的道路。其中,服務業作為經濟中重要的一環,也面臨著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的壓力和挑戰。而我國的服務業在國內總碳排放中約占9%,主要來自辦公室能耗、交通運輸和供應鏈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服務業占比已超越六成
第二、台灣服務業薪資仍然較低
第三、製造業主要都是倚賴科技產業
第四、台灣服務業極度缺人
第五、服務業薪資水平有待提升
電視頻道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黃晶琳,113年02月26日
市場盛傳,隸屬富邦集團的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凱擘旗下MOMO TV,將賣給博斯頻道董事長王志隆。據傳MOMO TV交易金額低於2億元,但未獲證實。
業界分析,此舉意味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淡出電視頻道事業,但會持續製作招牌節目,以大雲文創為基地,未來將在網路上播出。
王志隆在2022年將旗下包含寰宇新聞台在內的亞衛電視賣給愛山林董事長祝文宇,手上頻道主力剩下以體育為主的博斯系列。據了解,王志隆收購MOMO TV,是要擴大體育、運動頻道布局,跨入CPBL中華職棒轉播。
蔡明忠及富邦金控(2881)董事長蔡明興兄弟旗下頻道事業包含凱擘旗下台灣優視媒體科技(MOMO TV),富邦媒旗下momo購物台,台灣大哥大(3045)旗下momo親子台。
此次出售的MOMO TV旗下原有MOMO綜合台、MOMO追劇台、Win兒童台。據了解,Win兒童台及MOMO追劇台已陸續在2020年及2021年停播。
MOMO TV位於有線電視的75台,定頻率超過90%,以體育節目為主,綜合資訊類節目為輔,首創以4K轉播CPBL中華職棒,以及職籃等運動賽事,擁有專業攝影棚及高畫質4K轉播車(OB車)。
MOMO TV雖然在有線電視平台上定頻,但非屬240俱樂部(固定收取版權費頻道業者)之一,不僅沒有版權費收入,且需支付上架費。消息人士透露,MOMO TV每年虧損1億元,且大董(蔡明忠)觀察近年全球趨勢,電視頻道「勢頭」已過,決定轉型數位頻道。
蔡明忠去年在富邦媒(momo購物)股東會上指出,momo起家是電視購物,隨著有線電視年輕族群收視改變,未來電視購物將轉型變成影音銷售平台,轉型為直播電商,將與線上購物發揮綜效。
據了解,MOMO TV出售後,其他體育相關的主要節目回到大雲文創。大雲文創是專做內容的公司,董事長為李四端,未來將持續投資內容,延續MOMO TV招牌節目持續製作,以大雲文創為基地,大雲食堂、Talk一杯、小宇宙大爆炸等以後在網路上播放,同時將盡量安置員工,留任或轉到關係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有線電視的黃金世代已經過去
第二、富邦出售有線電視頻道,不令人意外
第三、富邦將來會積極從事網路布局
第四、未來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會受到挑戰
第五、富邦仍是台灣最有實力的財團
富豪財管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戴瑞瑤,113年02月26日
今年國銀富豪財管業務競爭更形激烈,年初元大銀行加入戰局後,正式迎來10家國銀的激戰。根據金管會統計,1月國銀富豪財管業務累積客戶數來到7,328人,總資產管理規模(AUM)達8,842億元,預估2月將衝破9,000億元大關。
金管會目前已核准11家國銀承作「財管2.0」業務,年初最新開業的是元大銀,使得開業銀行數提高到10家,還有華南銀行也預計將在上半年開辦,另滙豐銀行正在審核中,若後續進行順利的話,今年開辦國銀高資產財管業務的銀行將有12家。
據金管會統計,1月10家已開辦國銀的高資產客戶數共7,328人,年增3,562人或95%,總資產管理規模持續飆高至8,842億元,年增4,137億元或88%。且自去年11月起,已連續三個月總資產管理規模單月增加超過200億元,推估若增加速度不變,2月總資產管理規模將一舉突破9,000億元大關,今年更有望力拚破兆元。
1月10家開辦國銀的成績單出爐,冠軍仍是中信銀行奪下,累積客戶數1,756人,AUM為1,792億元;亞軍是兆豐銀行,累積客戶數1,384人,AUM為1,698億元;合庫銀行力守第三名,累積客戶數1,264人,AUM為1,499億元。
因應今年可望達12家國銀開辦高資產業務,金管會擬開放高資產客戶可用外幣金融資產質借,向銀行進行外幣融資業務。
金管會官員表示,目前還在規劃階段,法規也須要跟著調整,預計會在第三季完成研議後對外公布。另高資產客戶門檻目前還是維持資產須達1億元以上。
證券商高資產業務部分,8家開辦券商累積客戶數達857人、年增35%;累計交易金額1,517億元、年增達2.2倍。
1月由永豐金證拿下冠軍,交易金額、客戶數為723億元、353人,亞軍是國泰證的487億元、139人,第三名兆豐證207億元、172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本土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光明
第二、超過10家銀行加入競爭
第三、中信金排名第一
第四、更多業者想要加入
第五、證券永豐金拿下第一,打敗國泰證相當不容易
綠能基建熱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113年02月26日
台灣綠能基礎建設發威,台電連三月釋出逾百億元大單,今年保守估計總訂單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未來五年持續增加。隨著政策利多力挺,重電業者大咬國家建設商機,近期更被訂單追著跑。
去年12月以來,重電五虎包括中興電(1513)、華城、士電、亞力以及大同吃下多筆台電訂單,成為最大贏家;線纜業者則由華榮、合機及大亞領軍,在手訂單量能持續衝高。
統計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近三月台電釋出的訂單,總量體達逾400億元以上。電力設備中,包括變壓器、161kV及345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自動線路開關等, 線纜則有345kV、161kV、69kV的電線電纜等。
重電產業中,近三月以中興電接單最耀眼,取得標案件數、總金額為最多,奪下至少25件,共34.1億元訂單,主因中興電是國內唯一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廠商,長期獨占345kV的GIS標案,此次台電釋出多筆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訂單,也幾乎全由中興電拿下,並取得單筆5億元左右的通霄電廠第二期161kV開關場統包工程。
變壓器也是台電此次主要釋出的訂單,由華城、士電及大同奪單,範圍包括345kV、161kV電力變壓器、69kV比壓器等,每台變壓器訂單價格最小1,000萬元,最大5億元,以345kV等級電壓器及改良套管型桿上變壓器每組標案金額較大,都約2億元或5億元左右,以華城取得較多筆,近三月拿下約28.1億元訂單,其次為士電奪單18.58億元。
亞力雖然取得標案件數較少,但都瞄準大金額標案,有三分之二標案規模都達億元以上,且亞力的強項之一為智慧開關及軌道統包工程,每次台電釋出自動線路開關的需求,亞力都可搶下多筆,此次更一舉拿下金門塔山發電廠23kV開關場統包工程約6.17億元訂單。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放電,大同為國內唯一可做線纜、又擁有變壓器、配電盤、GIS設計製造能力的廠商,因此線纜、重電訂單雙吃,近三月共拿下16件約40.4億元訂單量。
線纜業方面,台電近年釋出多以345kV、161kV的電纜訂單為主,每次總訂單量體都達百億元以上。上市櫃線纜廠僅合機、華榮、大亞,非上市櫃為大東有能力生產345kv超特高壓電力電纜,因此,每次台電釋出相關訂單,都是由上述四家業者奪單,此次合機、華榮、大亞都有拿下單筆達26.41億元的345kV線纜大單。
另一方面,華電、大山、宏泰及華新也都有獲得台電69kV、161kV電纜訂單,近三月取得訂單金額量皆超過1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綠能市場呈現大爆發
第二、有很多基礎建設工程
第三、對於重電業者來講是龐大商機
第四、近期都被訂單追著跑
第五、未來綠電基礎建設看好
碳抵換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林于蘅,113年02月26日
攸關企業營運成本的碳費費率將在3月出爐,讓碳權交易也跟著發熱,除第二批碳權商品3月將上架外。碳交所表示,台灣每年約有300萬至400萬噸的碳權需求,預估二~三年內,台灣企業可望登上國際碳抵換的前十名排行。
歐盟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去年10月試行,緊接著美國版的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也將在2024年通過;台灣碳交所在去年12月啟動首批碳交易,環境部也將在今年第一季拍板碳費徵收費率,各行各業企業的綠色需求愈來愈強烈,自願碳抵換成為主要減碳管道。
台灣是製造大國、年碳排量達到2.7億噸,扣除台電、中鋼等能源及傳統製造業,多為半導體、電子業等外銷導向產業,但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抵換排名」中,前十買家都還沒有看到台灣企業的身影。第一名的波音公司抵換的數量約落在100多萬噸,第二名是德國能源供應商ENTEGA,不及60萬噸。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台灣每年都將會有300萬至400萬噸的碳權需求,碳交所將持續推動碳權交易,預估台灣企業在未來二至三年內,可躋身國際碳抵換前十名。
田建中指出,只要一項商品有碳中和的需求,需求就會一直持續存在,未來全台的碳權交易量將持續成長,不會只是單年度的需求。
另外,台灣的綠電尚處於發展階段,價格偏高,以目前綠電憑證的價格來衡量,減一噸的碳,成本花費高達160至170美元,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倡議對台灣企業來說負擔沉重。田建中認為,現階段企業應審慎規劃自身減碳路徑,朝較易執行的相關永續標準進行。
企業可參考ISO14068-1碳中和標準,在邁向碳中和的進程中,採用碳權抵換的方式作為減碳計畫的緩衝,提升碳中和目標的可達成性。相較於購買綠電,碳權負擔也確實較為輕鬆。
目前也有科技大廠不惜砸下重金研發碳捕捉的減碳技術,特意購買每噸高達100至200美元的科技除碳商品,目的是要達到自身製程減碳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碳權交易愈來愈熱
第二、碳權交易所去年正式成立
第三、預估2-3年內,台灣企業可望登上國際碳抵換前十名排行
第四、台灣企業需要再教育
第五、目前業者的意識普遍還不夠
碳交所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林于蘅,113年02月27日
碳交所第二批碳權商品拚3月底前上架,其中又以自然碳匯最受矚目,為此,碳交所宣布,攜手中興大學推動本土自然碳匯,要讓自然碳匯的碳權交易在地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自然碳匯是國家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之一,土壤、森林等自願減量專案,未來都將是國內減量額度的重要供給。
碳交所表示,碳權的類型多元,依功能特性分為「移除型」,如植樹造林、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等,以及「減少或避免排放型」,如再生能源、潔淨水源等。國內首批上架的商品,都集中在國際碳權,性質屬於再生能源及潔淨水源等類型,未來碳交所也將延伸到移除型碳權交易。
不僅如此,為了擴展碳權的多元性,碳交所今年陸續跟台北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及成功大學等五所指標大學,依不同大學屬性推動合作項目。例如,清大就鎖定高科技製造業的減碳作業,中山針對排放量較大的鋼鐵製造業及海洋碳,北大聚焦國際碳權趨勢,興大鎖定自然碳匯方面,成大將以營造建築業減碳為主。
以自然碳匯而言,碳交所指出,考量企業對各類型碳權有不同需求及用途,自然碳匯的專案具有固碳、環境效益、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價值,是未來國內外重要的交易類型,因此,碳交所持續往多元類型的方向努力,以符合企業減碳策略的廣泛性需求。
據了解,這次碳交所和興大簽訂的合作意向書(MOU),合作範疇包括知識普及、產業再造等,未來還會依照具體合作計畫會再另簽協議,希望透過農作物種植來增加碳吸存量,另外也將研發增匯的作物栽培法,讓台灣農民也能在申請碳權到碳交所交易。
林修銘強調,碳交所將透過強化自然碳匯潛量,發展綠色商機,助攻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同時也增加農友及產業利害關係人收益。興大校長詹富智指出,興大具備豐沛農產業技術、研究及人才資源,對氣候衝擊、增匯及碳匯方法學皆有深厚研究,推動台灣自然碳匯責無旁貸,將與碳交所結合雙方優勢,深化農產業界對減碳行動及碳權的認識和參與。
我們的看法:
第一、碳交所第二批碳權三月底上架
第二、自然碳匯最受矚目
第三、自然碳匯有很多問題
第四、台灣碳交易跟國際沒有接軌
第五、未來碳市場有龐大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