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蘋果,美鋁,AI法案,Fisker,陸電動車,哈雷機車,AI影音,ChatGPT,寧德,華為,阿里,新加坡,印度,日企中國,三星AI晶片,港股私有化,數位貨幣,科科科技,台泥,吃電AI

 理事長的話:蘋果,美鋁,AI法案,Fisker,陸電動車,哈雷機車,AI影音,ChatGPT,寧德,華為,阿里,新加坡,印度,日企中國,三星AI晶片,港股私有化,數位貨幣,科科科技,台泥,吃電AI

蘋果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313

 

儘管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日前股價迭創新高,業務前景看俏,但輝達不再是華爾街的AI股票投資首選,蘋果擠下輝達躍居投資人最偏愛的AI概念股。

 

知名財經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指出,市場興趣轉變的跡象之一是輝達8日股價出現戲劇性反轉,當日早盤一度躥揚逾5%,不料終場急轉直下,收低逾5%,單日波動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令人想起20003月網路泡沫逼近頂峰時不斷出現的現象。

 

此外,根據赫伯特追蹤表現優於大盤的投資通訊顯示,輝達不再是投資人最愛的AI個股。目前第一名為蘋果,有三份跑贏大盤的投資通訊推薦買進,臉書母公司Meta與微軟並列第二名,得到兩份投資通訊建議,反映投資人的目光拓展至輝達之外。

 

輝達的推薦程度下滑至第四名,與其他九檔個股並列。這九檔個股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阿美特克(Ametek)、英特爾、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 Semiconductor)、網飛、甲骨文、高通與德儀。

 

輝達不再是投資人心頭好的另一個跡象是,有69檔非AI個股在跑贏大盤的投資通訊比輝達更受歡迎,各獲得3份投資通訊推薦。這些非AI個股包括全州保險(Allstate)、製藥廠必治妥施貴寶、連鎖零售藥局CVS Health、通訊集團Comcast,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等。

 

輝達雖不再是華爾街最偏愛的AI股,但輝達股票的放空比率相當低,僅1.17%,相較於那些成空頭狙擊目標的個股,放空比率往往可高達75%。投資人避免放空輝達的原因是套利空間有限。

 

2024年截至11日收盤,輝達股價躥揚73%,過去一年狂飆逾256%。AI伺服器及儲存技術大廠美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漲勢更驚人,2024年來暴漲280%,過去一年狂飆超過1,068%,過去五年的漲幅更逼近6,000%。美超微股價突飛猛進的原因是市場對AI基礎建設需求激增。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成為AI概念股

                                       

第二、蘋果停止電動車計畫

 

第三、蘋果重新聚焦

 

第四、近期蘋果中國業績下滑

 

第五、但重新調整策略,受到投資人肯定

 

 

美鋁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佘葳芸,1130313

 

美鋁(Alcoa11日在官網宣布與合作夥伴的澳洲Alumina公司達成協議,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該公司,交易價值約為22億美元,此舉被視為重押金屬,也就是潔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原料。

 

外媒報導,消息一出,Alumina當天股價跳空開高,大漲10.4%,衝上20238月以來的最高點。美鋁股價則上揚2.1%,報30.5美元。

 

交易完成後,Alumina股東將持有合併企業約31.6%的股份,而Alcoa股東持股占比為68.4%。

 

鋁土礦可用於建造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和電動車,美鋁在買下Alumina後,擁有其完全控制權,規模問鼎全球半加工鋁礦商,且有望對其他煉油廠減少依賴,更能承受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

 

KCM 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華特拉(Tim Waterer)認為,這筆交易對兩家公司來說可能是雙贏。他解釋:「儘管產業成長前景黯淡,此一收購要約可當作對該領域投下信任票。」

 

報導指出,美鋁長期以來對氧化鋁業務十分熟悉。Alumina持有與美鋁的合資企業Alcoa World Alumina & Chemicals40%的股份,在澳洲、巴西和幾內亞等國家,皆有經營或擁有相關業務。

 

儘管身為最大金屬買家的中國經濟前景看淡,並且美國電動車市場銷量放緩,但全球礦產業近期出現大量併購和收購交易。先前日本新日鐵(NSC)宣布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金礦巨頭紐蒙特礦業公司(Newmont)也斥資150億美元收購同業Newcrest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屬資源產業受到投資人重視

 

第二、金屬資源產業具有稀少性

 

第三、電動車帶動很多金屬價格上揚

 

第四、澳洲是全世界礦產大國

 

第五、未來產業會進一步整合

 

 

AI法案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國際中心,1130314

 

歐洲議會十三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全球第一個人工智慧(AI)法案,將以廣泛規範來管理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AI系統。

 

歐洲議會以五二三票對四十六票、另有四十九票棄權,通過這項法規。歐盟官員表示,這套最初於二○二一年提出的規範在保障公民免遭可能風險波及之餘,也將促進歐洲的創新。

 

OpenAI獲微軟力挺的ChatGPT於二○二二年底問世後,掀起全球新一波AI競賽,歐盟當局自此便加快腳步,力拚通過新法。

 

法案起草人之一的歐洲議會議員圖多拉切說:「歐盟說到做到,不拿如果和但是當藉口,也不拖拖拉拉。」

 

歐洲議會通過法案文本後,歐盟廿七國接著預料於四月給予正式批准,法規最後將於五或六月發布在歐盟公報。這套規範將於法案正式成為法規之後十二個月生效,而企業必須於兩年內遵守大部分規範。

 

歐盟「AI法案」以風險高低為依歸,風險愈高的AI系統,受到的規範就愈嚴格。提供高風險AI的廠商,必須先執行風險評估並確保產品符合法規,才能讓產品上市。

 

未遵守法規的廠商恐遭處七百五十萬至三千五百萬歐元(約台幣二點六億至十二億元)不等的罰款,端看違規類型和企業規模。

 

法案禁止運用AI進行預測性警察活動,也不能用在能以生物辨識資訊推斷個人種族、宗教或性取向的系統。法案也禁止在公共空間進行即時臉部辨識,但執法單位享有部分例外,不過警方仍須取得司法授權之後才可進行任何的AI部署行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需要進一步規範

 

第二、歐洲制定AI法案,領先世界

 

第三、台灣也需要AI法案

 

第四、必須要在興利和防弊取得平衡

 

第五、法案禁止AI進行預測性警察活動

 

 

Fisker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0314

 

美國電動車新創品牌Fisker的股價周三盤中下跌超過40%,此前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這家陷入困境的電動車製造商已聘請重組顧問,協助處理可能的破產聲請。

 

兩周前,Fisker警告它有現金耗盡的風險,正與一家未透露名字的大型車廠洽談投資或聯合開發一個或多個電動車平台。

 

Fisker2020年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因其戰略是將電動車的實際製造外包、專注於設計和消費者界面元素,因而被譽為「汽車界的蘋果」。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Fisker聘請了財務顧問FTI Consulting和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處理可能提出的破產聲請。Fisker上月公布去年銷售為2.73億美元,有超過10億美元的債務。

 

Fisker及公司高管對破產並不陌生。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前身是Fisker Automotive,經營約六年後在2013年聲請破產。Fisker Automotive創辦人、丹麥設計師Henrik Fisker在破產之前因董事會內訌辭職,但他保留了部分品牌權利,並繼續創建和領導Fisker

 

Fisker謝絕發表評論。

 

過去一年,Fisker股價下跌95%,相較下,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約34%。該股上市首日的收盤價為10.14美元,周三在正常交易時段還上漲3.53%0.32美元,但盤後重挫47%0.17美元(約台幣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新創公司將會洗牌

 

第二、連大廠特斯拉都不支

 

第三、電動車產業會快速整合

 

第四、美國小廠應該都會出局

 

第五、中國電動車新創也會受到壓力

 

 

陸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0315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對於中國大陸電動車的軟體與感測器能擁有充足的控制,中國電動車終有可在美國上路之日。在美國肯塔基州參訪一家電動車電池新工廠的財長葉倫則強調,中國出口大增且輔以大量政府補貼,拜登政府現正致力確保國內電動車產業成功。雷蒙多率貿易團在菲律賓訪問期間告訴CNBC記者,有可能「有一天會看到這些車子(中國電動車)開在美國路上。」不過她強調:「但前提是,我們取得主要的控制權,充分掌握這些車輛的軟體和感測器的各種狀況。」白宮上月底表示,商務部將調查由中國進口的聯網車,是否有國家安全疑慮。雷蒙多說,美國政府須保護美國人民免於來自中國的威脅;「不論車子是在墨西哥或是北京製造完成」,北京當局都能夠取得中國品牌車輛所傳輸出去的位置、個人訊息等資料。

 

路透指出,美國在前總統川普時代,對中國電動車課徵25%關稅,至今仍維持,有效防堵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電動車變成「智慧車」

 

第二、電動車有「聯網」的能力

 

第三、美國擔心中國讓電動車停擺

 

第四、但同樣道理,特斯拉也有在中國銷售電動車

 

第五、講白點,這是地緣政治彼此間的角力

 

 

哈雷機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316

 

美國併購活動經歷了2023年的沉寂後,2024年顯露回春跡象。摩根士丹利點名哈雷機車和女性內衣「維秘」等八家市值相對較小的企業,可能成為收購標的,帶動股價大漲。

 

根據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併購活動交易額僅有1.37兆美元,原因是利率高漲和企業獲利展望疲弱,意味著融資成本較高和收購的潛在報酬下降,讓企業高層對併購交易意態闌珊。

 

2024年美國利率雖然仍位在高檔,但企業獲利慢慢回升,管理階層愈來愈有信心收購新資產可帶來可觀的報酬。

 

LSEG統計,2024年迄今美國企業宣布的併購活動已達3,882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激增63%。按照這個速度發展,2024年的併購交易額上看1.9兆美元。

 

Polen資本投資組合經理人萊瑟(Rayna Lesser)表示,美國利率穩定和企業坐擁龐大現金,有助刺激併購交易回籠,市值低於50億美元的企業可能成為收購對象。併購消息公布後,往往能帶動股價躥揚。

 

摩根士丹利的評選標準包括市值相對較低,和過去三個月獲利預測遭調降,理由是規模不大好入手,還有潛在標的在各自的產業遭遇難關,併入大型企業後將能脫胎換骨,迎接新生。

 

摩根士丹利篩選出的標的包括重機大廠哈雷(Harley-Davidson)、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祕密(Victorias Secret)、運動品牌安德瑪(Under ArmourUA)、科爾百貨(Kohls)、消費品公司Newell Brands、生技藥廠Sarepta Therapeutics、遠距醫療技術公司Teladoc Health,以及電池技術公司QuantumScape等八家。

 

上述企業的市值在15億至114億美元之間,股價皆位在各自的歷史高點之下,即便標普500指數2024年多次改寫新高紀錄,也未能跟上漲勢。

 

市值30億美元的安德瑪股價較紀錄高點低了將近90%,該公司甫於14日宣布創辦人普蘭克(Kevin Plank)回鍋出任執行長,盼能重振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併購活動今年將回春

 

第二、傳統產業是重點

 

第三、許多傳統產業價值被低估

 

第四、有不少知名品牌

 

第五、哈雷機車和維多利亞秘密都是代表品牌

 

 

AI影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311

 

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在美東時間10日晚間登場,今年在「奧本海默」與「芭比」兩部賣座電影領軍下,收視觀眾預料將回升,讓去年經歷兩場重大罷工的好萊塢娛樂公司,暫時度過歡樂時光。但近來一場始於串流的革命再度挑起好萊塢的科技焦慮: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影音威脅。

 

奧斯卡頒獎典禮去年轉播的收視觀眾降至1,870萬人次,還不到2013年水準的一半,但今年情勢不同,結合「奧本海默」與「芭比」的「芭本海默」熱潮預料將延燒到這場年度盛事,有望提振今年的收視人數。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以漫威電影「黑豹」和「奇異博士」聞名的概念藝術家和插畫師歐媞絲表示,好萊塢正在與「競爭感」搏鬥。

 

她說,今年好萊塢也喜愛的賣座強片「奧本海默」和「芭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今年好萊塢也在削減預算」,而OpenAI推出的文字生成影音AI服務Sora「讓人們嚇壞了」。

 

OpenAI215日釋出幾段Sora製作的精美影音,品質讓電影攝影師、動畫師和電影製片極為震驚。導演暨製片人派瑞已率先發出警告。他表示,在看過Sora的展示影音後,他已「無限期」暫緩8億美元的工作室擴展計畫。

 

1月一份報告發現,娛樂業是最早接納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產業之一,但這項科技可能導致「許多工作職位被完全消滅」。

 

該報告訪調300名企業領袖,近65%受訪者預期,生成式AI將在未來三年內導致工作機會減少。

 

在會消失的創意產業工作中,加州占了28%最高,其次是紐約。這還不包括也可能受到嚴重經濟的零工經濟從業人員和自由工作者。

 

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技術總監賈瑞特表示,他所處產業對生成式AI崛起的反應有很多種,一些人認有助減少辛苦乏味的工作,讓工作更輕鬆,但也有人認為將威脅自己花了大半輩子磨練的技能。

 

Sora目前只能生成約一分鐘的影片,且缺乏對物理作用的了解,但還在持續學習,而其學習方式正是好萊塢和其他產業的最擔心之處。

 

娛樂公司、媒體集團和一些個人,正嘗試阻止AI公司透過挖掘大量版權材料,強化其模型。

 

紐約時報去年12月控告OpenAI和微軟,成為第一家為了AI聊天機器人對簿公堂的美國大型媒體集團。微軟形容這樁官司是「末日未來論」,OpenAI則表示用來訓練的數據,都來自獲得授權和公開可取得的內容。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的奧斯卡順利結束

 

第二、好萊塢從業人員相當緊張

 

第三、生成式人工智慧,未來對影音有重大威脅

 

第四、娛樂業是最早受到生成式AI影響的產業之一

 

第五、這項科技可能導致許多工作被取代

 

 

ChatGPT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鍾志恆,1130311

 

Open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帶動人工智慧(AI)產業浪潮讓科技巨頭積極投入。但專家指AI耗電量驚人,光ChatGPT每天用電量就能供應逾1.7萬個美國家庭使用。在全球去碳化大趨勢下,要獲得足夠潔淨能源去掌握AI商機已成科技業重大挑戰。

 

ChatGPT面世兩個月後即擁有1億個活躍用戶,而且用戶數仍不斷增長。

 

美國雜誌《紐約客》報導指ChatGPT每天可能消耗約50萬度電,才能回應用戶約2億個使用請求。按2022年美國家庭平均每天使用29度電計算,即高達17,241倍。

 

由於ChatGPT背後的生成式AI展示出驚人潛在商機,吸引科技業紛紛投入這個領域。專家估計若生成式AI被進一步使用,其耗電量可能會更驚人。

 

荷蘭央行數據科學家德弗里斯(Alex de Vries)估計,若ChatGPT功能被整合在谷歌(Google)的搜尋引擎裡,谷歌每年耗電量將高達290億度電,超過肯亞全國一年用量。

 

他評估整個AI產業在2027年,全年總耗電量可能在850億度電到1,340億度電之間。以區間最高值計算,光AI一個產業就占全球總耗電量比率達0.5%。

 

他認為解決AI驚人耗電量是首要任務。

 

若沒有足夠潔淨供應,去讓AI碳排放受到控制的話,全球就要付出極大的環境污染代價。

 

目前科技巨頭積極讓AI與雲端運算結合來提供創新應用,為個人和企業創造更多價值,但這被視為令數據中心耗電量持續爆增的主因,讓人擔心給環保帶來災難性破壞。

 

國際能源總署(IEA)指數據中心和傳輸網路,占全球總耗電量比率已分別達到1.5%。其評估科技業要訓練一個AI模式,每年的耗電量就是一般家庭的逾100倍。目前生產潔淨能源來供應AI的速度,根本追不上AI的發展。

 

雖然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超大規模雲端用戶」(Hyperscaler)都增加使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為自家營運設下減碳目標,但在積極應用AI的情況下,專家認為這些科技巨頭根本很難完全達成自己設下的碳排放標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ChatGPT風靡全球

 

第二、但非常耗電

 

第三、現在大家開始重視到這個現象

 

第四、這對台灣整體發展不利

 

第五、AI需要成立許多資料中心

寧德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0308

韓國知名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近日公布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最新統計數據,2024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其中,大陸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電池裝車量為20.5GWh,全球市占接近40%,強勢維持全球第一寶座。

 

SNE Research報告指,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年增60.6%,其中寧德時代裝車量較上年同期上升88.1%,全球第一寶座愈坐愈穩。在裝車量前十大企業中,共有六家大陸電池企業入榜,六家陸企合計市占率高達64.7%

 

依品牌來看,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於1月達到39.7%,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5.8個百分點,也是全球供應商中唯一市占超過30%的企業。對第二名比亞迪在市占方面的領先優勢,從去年的16.7個百分點,擴大到25.3個百分點。

 

報告稱,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市場中,寧德時代不僅向極氪汽車和理想汽車等主要品牌供應電池,還向特斯拉Model 3/YBMW iX、賓士EQ系列、福斯ID系列等全球主要車企品牌供應電池。

 

而緊追在後的比亞迪1月裝機量為7.4GWh,年增34.4%,全球市占以14.4%居於第二,不過,低於去年同期的17.2%

 

SNE Research分析,比亞迪透過自行供應電池及汽車製造等垂直一體化策略,在價格競爭力上占據優勢,在大陸市場獲得高人氣。最近在大陸以外地區主要銷售的Atto3(元plus)和Atto4(海豹)加上「海豚」銷售量增長,全球占有率迅速擴大。

 

此外,前十名榜單的大陸電池企業還有中創新航(4%)、國軒高科(2.7%)、蜂巢能源(2.2%)和億緯鋰能(1.7%)。其中,蜂巢電池裝車量年增381%,增速為前十名中最高。

 

前十名非陸企則分別為韓國LG新能源(第三名,11.4%)、日本松下Panasonic(第四名,5.9%),三星SDI(第五名,4.8%)和SK On(第六名,4.0%)。

 

報告分析,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創下了60.6%的高增長率,但這是受1月的季節性因素和大陸春節時期的差異影響。雖然1月大陸電動車汽車銷量的成長率達近80%,但歐洲和美國的電動車銷量成長率低迷,因此,除大陸企業外,其他電池企業的電池裝車量都較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是全球電動車電池第一名

 

第二、寧德市占率逼近40%

 

第三、前十大企業裡面有六家是大陸電子企業

 

第四、比亞迪也積極進行垂直一體化

 

第五、日本業者只剩下松下在前十名內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0315

大陸科技大廠華為去(2023)年憑藉新手機及汽車等業務重返全球視野。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昨(14)日表示,華為去年全球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7,000億元(約新台幣3.08兆元),年增超過9%。其中,在大陸區企業業務收入增速超過25%

 

華為於14日至15日在深圳舉行2024年合作夥伴大會,汪濤在主題演講中稱,華為始終保持對研發的強力投入,透過技術創新來構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20212023年的研發投入均占營收超過20%。而在2023年時,華為的研發投入總額排名居於全球前五。

 

華為去年10月在官網發布2023年前三季經營業績,去年前三季公司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4,566億元,年增2.4%;淨利率16%。而上年同期,華為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4,458億元,淨利率為6.1%

 

以此推算,華為去年第4季實現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2,400億元,占全年銷售收入近35%。

 

分析指出,華為去年829日發布Mate 60系列,火爆整個大陸手機市場,並帶動華為營運恢復高速成長。華為這次並未發布去年淨利,而從去年前三季淨利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近十個百分點來看,可以預期2023年華為淨利將出現明顯增長。

 

此前,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經預測,華為Mate 60 Pro發布後四個月內,出貨量已達到約600萬支,發布一年內的銷量預計將至少達到1,200萬支。

 

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台「大風號」指出,從近期華爾街見聞報導中提到的華為Mate 60系列和Mate X5系列機型合計銷量突破1,000萬支來看,上述郭明錤的預測顯然有些保守。 華為手機的火爆銷量更令其成為大陸國內慘澹市場中的一枝獨秀。

 

根據Counterpoint報告,今(2024)年初前六周,大陸國內智慧手機銷量年減7%,其中蘋果、OPPOvivo等廠商都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蘋果的降幅達到了24%OPPO的降幅為29%

 

在一片蕭瑟之中,華為卻實現了64%的銷量年增率,另一家實現年增長的是榮耀,年漲幅2%

 

面對華為的強勢回歸,榮耀、小米、OPPOvivo等大陸國內廠商都在積極進行調整,技術方面的大招同樣不少,從AI大模型到自研作業系統,重大新品一個接一個拋向市場,蘋果也可能將在6月的WWDC上公布AI相關的最新進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去年捲土重來

 

第二、全球年銷售收入超過7000億人民幣

 

第三、年增幅超過9%

 

第四、相當不容易,證明華為強大競爭力

 

第五、華為未來不只是手機、電動車、雲端業務,成長均非常強勁

 

 

阿里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0318

傳阿里巴巴擬出售大潤發、盒馬鮮生合計人民幣300億元(約新台幣1,320億元)給中糧集團,消息人士指這是阿里創辦人馬雲在做最後拍板。分析認為,阿里有意去掉虧損的零售通路,專注在核心獲利的電子商務上,並投資更多在AI、雲計算等領域。

 

中糧集團是央企,為大陸糧食業龍頭企業,資金實力雄厚,旗下有蒙牛及酒鬼酒等知名品牌,但其通路相對薄弱,若能收購零售通路,有助於補強其銷售通路。

 

一財網報導,阿里在傳出正考慮出售銀泰百貨後,又有消息指出,阿里正在尋求出售部分消費部門包括盒馬鮮生、大潤發等資產,阿里內部基本已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大潤發約人民幣100億元,盒馬約人民幣200億元。對此,盒馬及大潤發相關負責人皆否認出售消息。

 

事實上,今年2月,阿里董事長蔡崇信在其財報電話會議上對「阿里退出實體零售」消息回應稱,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它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路透2月初曾指,有知情人士表示,關於上述出售計畫正值蔡崇信和新任命的首席執行官吳詠銘領導下,已將重點轉向核心盈利電子商務業務模式,同時切割非核心虧損部門之際。

 

市場研究公司凱度消費者指數總監楊傑全分析,隨著阿里管理層的變動,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而「這顯然是中國內的電子商務」,未來,阿里更希望投資更多AI人工智慧、雲計算以及海外擴張。

 

第一財經指出,大潤發方面稱,目前正忙於在大陸全國擴張,從今年1月開始,高鑫零售(大潤發主體上市公司)便加速開店。大潤發、大潤發superM會員商店等多個業態今年將在大陸開出21家門市。

 

中新經緯報導,阿里內部基本上已經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雙方框架協議已經擬定,是馬雲在阿里內部做了最後拍板。

 

值得注意的是,盒馬已不只一次傳出售消息。去年12月,盒馬也曾否認被出售傳聞,另外,今年3月初,多家盒馬門店傳出撤櫃關門的消息。盒馬聲明稱,由於物業合約到期,和個別商場不景氣等原因,今年上半年盒馬鮮生正常進行尾部門店汰換,在大陸關閉六至七家門市,目前有超過360家門市正常運作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計畫出售大潤發

 

第二、阿里未來計畫投資更多在AI、雲計算,以及海外擴張

 

第三、阿里在六年前併購大潤發

 

第四、阿里過去有虛實整合的策略

 

第五、但阿里未來發展重點可能是人工智慧

 

 

新加坡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1130311

 

新加坡向來以重視工作、不看重娛樂為世人所知,如今這座製造與貿易重鎮的城市島國,正力圖重新定位為文化中心,並透過邀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開演唱會,擺脫嚴肅無趣的形象。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繼英國搖滾天團酷玩樂團(Coldplay)和紅髮艾德的演唱會後,新加坡當局砸重金,搶下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的東南亞獨家主辦權,並已在上周末完成六場演出。

 

邀請流行歌手相繼前來開演唱會,是當局要為這座城市注入更多活力的最新舉措。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拜格談到這些政府支持的活動,包含F1賽事,大致算成功,「增加了無形資產,不再只是稅率而已」。

 

除了大型活動,星國也致力以其他方式推廣新加坡的酷炫。例如,當局為支持2018年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的製作,因為該片場景設在星國,展現當地的美味餐廳和花園美景。之後政府設立一個基金,提供財務支持給場景設在該國的電影。

 

新加坡的聲名鵲起,適逢一些區域競爭對手失勢。香港在中共加強控制後,人才陸續出走;以多彩多姿街頭生活文明的曼谷,在泰國爆發軍事政變及緊接而來的示威抗爭後,過去十年已走下坡。

 

但新加坡要營造酷炫形象時仍有些阻礙,包括生活成本高昂,獨立藝術家和音樂人負擔不起在當地生活的物價。此外,新加坡令許多人欣賞的井然有序,也伴隨著隨時要守規矩的壓力,缺乏柏林或紐約的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積極發展娛樂產業

 

第二、近期邀請泰勒斯演唱非常成功

 

第三、星國致力推廣新加坡的酷炫

 

第四、展現當地的美味餐廳和花園美景

 

第五、新加坡快速取代香港,在不同層面

 

 

印度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鍾志恆,1130311

印度貿易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表示,印度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協會(EFTA10日簽下自由貿易協定,其四大成員國承諾未來15年內,在印度這個有14億人口的快速崛起市場裡,投入1,000億美元來促進彼此貿易與投資關係。

 

EFTA目前成員國為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登斯敦。該貿易聯盟與印度之間談判已進行長達近16年。戈雅爾說,這是一個現代化、合理和公平的貿易協定,對所有簽約的五個國家都是雙贏局面。除了帶動經濟成長,也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戈雅爾強調,與EFTA簽下協定,可帶來巨大的貿易與投資機會,雙方在信任與目標追求上達到新層次。印度將盡可能支持EFTA,不僅讓大家達到所承諾的目標,甚至較目標更遠大。

 

瑞士經濟部長帕梅林(Guy Parmelin)說,這協定是彼此進行21輪談判所得結果,強調印度是一個在貿易與投資上擁有龐大商機的市場。

 

根據協定,除了促進EFTA到印度投資,印度在包括資訊科技和影音產業等重要服務領域可對EFTA輸出,印度專業技術人才也可滿足EFTA需求。

 

印度經濟持續崛起並積極吸引外國前來投資,不少國家希望與之加強經貿合怍。

 

過去兩年印度已跟澳洲和阿聯簽下貿易協定。多位印度官員透露,與英國的貿易協定談判已到最後階段。

 

印度積極跟各國簽貿易協定,是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一年出口金額達1兆美元的目標而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的一部分。

 

由四大成員國組成的EFTA成立於1960年,以其合計總量來跟其他經濟體相比較,其貨物貿易規模目前是全球第十大,服務業規模為第五大。EFTA已經跟歐盟以外的40個國家和地區,簽下約30個貿易協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國家

 

第二、印度如同20年前的中國

 

第三、美國積極和中國脫鉤

 

第四、印度企圖發展高科技產業

 

第五、但印度整體製造效率不彰

 

 

日企中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0314

 

《日經新聞》引述消息報導,日產及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上,不敵比亞迪及其他當地電動車製造商激烈競爭,已考慮減產。日產有意將中國年產量調降30%,約調降50萬台;本田打算把中國年產量調降20%,約調降120萬台。

 

消息稱,日產近日正在中國調整當地合資企業經營的廠房,打算將多餘產能用來生產出口至其他亞洲國家的車輛。日產在去年11月曾表示,今年起將自中國出口車輛至海外市場,初期每年出口10萬至20萬台。

 

日本汽車大廠自2000年開始將中國視為海外重點市場,紛紛赴中投資設廠。日產與東風汽車建立合資企業,在湖北及河南等地共同經營8座廠房。本田與廣汽集團建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4座廠房,2004年起又和東風汽車建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3座廠房。

 

當年日本汽車品牌以高品質出名,在中國銷售長虹,但隨著中國業者仿效日本技術並配合政策大力發展電動車,中國業者漸漸將更多資源投入壯大自身市占率。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有56%掌握在當地業者手裡,光是廣汽集團市占率就超過30%,反觀日產、本田等日本業者市占率每況愈下。去年日產中國銷售量下滑16%至79.3萬台,是過去14年來首度跌破100萬台。同一期間,本田中國銷售量下滑10%至120萬台,豐田也下滑2%至190萬台。

 

中國汽車市場不僅讓日本業者吃足苦頭,韓國及德國業者也陷入苦戰。去年韓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占率合計1.6%,較2019年減少3.1個百分點。德國汽車製造商中國市占率也在去年跌至17.8%,較2019年減少6.4個百分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企逐漸撤出中國大陸

 

第二、最具代表性的是汽車產業

 

第三、日產、本田都是例子

 

第四、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強大

 

第五、德國在中國的市占率跌到17.8%,減少6.4%

 

 

三星AI晶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30316

為了搶攻快速成長的人工智慧(AI)市場,南韓新創公司正積極設計AI晶片,在三星電子和政府部門的協助下,極力追趕如輝達(Nvidia)和高通(Qualcomm)等國際晶片大廠。

 

日經新聞報導,創立於2020年的南韓AI晶片新創公司Rebellions,目前正和三星的晶圓代工部門合作,開發新一代的AI晶片。

 

這款晶片可用於生成式AI運算,將結合三星最新的高頻寬記憶體HBM3E,最快可於今年下半推出。

 

Rebellions執行長朴成鉉(音譯)表示,「從架構到封裝,我們和三星電子的晶圓代工部門密切合作。對營運大型AI資料中心的全球業者,這款晶片預計將是另一選擇」。

 

Rebellions在近期一輪Series B募資活動中,從DG大和風險投資公司(DG Daiwa Ventures)等創投業者募得近1.28億美元。南韓第二大電信商KT也是該公司關鍵金主。

 

南韓電信業龍頭SK Telecom旗下子公司Sapeon,去年11月發表一款AI晶片,預計6月就能提供產品給客戶。這款晶片使用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製造,屬於最先進的製程之一。

 

Sapeon上個月與日本電信巨人NTT Docomo關係企業Docomo Innovations簽署合約,要協助Docomo Innovations替醫療到保險等產業,發展AI服務。Sapeon執行長柳洙正(Soojung Ryu,音譯)說,「我們很榮幸在2020年成為首家替資料中心研發AI半導體的韓國企業」。

 

尹錫悅政府去年也設立一項3,000億韓元的「半導體生態系基金」,旨在投資當地IC設計業者以及相關材料、零件和設備廠商。南韓政府也計劃提供24兆韓元的低利貸款,給IC設計業者。

 

全球半導體企業競相追逐ChatGPT掀起的AI熱潮之際,南韓IC設計公司趁勢崛起。目前輝達加速AI運算的GPU,在AI晶片的領域領先全球。記憶體為南韓強項,但該國在先進IC設計方面,落後美國。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晶片是未來市場成長重點

 

第二、南韓積極發展AI晶片

 

第三、但三星製造效率遠低於台積電

 

第四、南韓新創公司跨入AI晶片領域

 

第五、韓國政府成力半導體生態系基金

 

 

港股私有化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30317

近年低迷的港股正迎來一波私有化退市潮,多家龍頭公司如中集車輛、李寧、中國中藥、新秀麗等,近期不是啟動退市,就是傳出了退市的消息。

 

第一財經報導,中集車輛311日披露,將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進行現金要約收購,擬以每股港幣7.5元的價格回購全部已發行H股,並計畫從港股退市。當天,大陸知名「國潮」運動品牌業者李寧公司也傳出私有化的消息,但該公司隨後澄清,注意到近期股價及成交量波動,但董事會尚不知波動原因。

 

除了中集車輛、李寧等公司之外,近期中國中藥、魏橋紡織、新秀麗和歐舒丹等多家公司,都有私有化傳聞或進展。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港股私有化升溫,主要與市場流動性趨緊、估值低、流動性受限等因素有關。

 

以李寧公司為例,在私有化退市消息傳出前,李寧近三年股價不斷走跌,跌幅達到80%左右,市值縮水超過港幣2,000億元,其他已啟動退市的港股公司也存在類似情況。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至少有18家港股上市公司決定退市,包括IMAX中國、達利食品、雅士利等,家數遠高於2021年、2022年。

 

但私有化退市消息也成為相關公司股價上漲的推動力。312日中集車輛股價上漲2.58%,李寧股價也在午後大幅飆升,漲幅一度擴大至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金融市場委靡不振

 

第二、跟習近平打壓政策有關

 

第三、已經沒有什麼中國國企去香港上市

 

第四、目前上市的都是較小型公司

 

第五、這些小型公司以大陸企業為主

 

 

數位貨幣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巫其倫,1130315

中央銀行仍在研究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相關計畫,被部分立委質疑推動進度較其他國家落後,央行總裁楊金龍14日重申「謹慎」二字訣,表示現還在研究階段,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最少要三年以上,並強調其實台灣發展進度不輸其他國家。

 

楊金龍到立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朝野立委關心國內推展CBDC的進度,有立委以中國大陸為例,認為CBDC讓民眾交易軌跡透明、毫無隱私可言;但也有立委認為,大陸數位人民幣已開始試點,相較下台灣進度相當落後。

 

楊金龍強調,近期就連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提到,推動CBDC應審慎,特別是對於隱私權必須非常小心,大陸推行CBDC就相對不在意隱私權,與民主國家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央行並沒有反對CBDC,但強調利弊得失要考慮清楚。央行近期針對國銀及支付業者展開CBDC的問卷調查,預計4月底結束,5月可能揭露結果。楊金龍說明,目前問卷調查三路並進,包括電話訪問、網路訪問及實體訪問並行,後續也會舉辦公聽會。

 

楊金龍表示,目前台灣央行對CBDC還在研究階段,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最少要三年以上,他強調「科技越進步,你就要越小心」,但也表態央行有決心往前走,前提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我們速度不會輸其他國家」。他也強調資安議題很重要,不能造成央行被駭客入侵,導致支付系統大亂的情形,央行推進必須非常謹慎。

 

央行官員指出,4月底調查結束後,後續分三大階段推進,一是舉辦論壇說明會、公聽會等,二持續調整並精進平台架構,三是進入法規架構研議,這部分可能時間會最長,因此預估研究階段最少要三年以上。另針對虛擬資產,楊金龍也再次公開示警,強調比特幣等基本上屬性是虛擬資產而非貨幣,央行本於職責,對於投資人要提出警示,虛擬資產有漲有跌,應留意當中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貨幣成為全球趨勢

 

第二、央行也在研究數位貨幣

 

第三、但台灣對金融科技的開放相當緩慢

 

第四、台灣法規過於嚴格

 

第五、 比特幣近期大漲值得重視

 

 

科科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邱莉玲,1130312

KKBOX母集團科科科技(KK CompanyKKT-KY)三箭射「日」,以台灣為基地發展AI應用、多媒體串流、數位雲端科技,在近十年間協助日本大型企業完成影音數位轉型站穩市場,下一步要將成功商模外銷亞洲。為此,科科科技預計4月將以每股110元在台掛牌上市,市場估值逾200億元。

 

科科科技表示,已擬定三年計畫追求營收翻倍增長。今年起,科科科技將投入34倍的行銷資源與人力,攜手日本三大IT經銷商,搶攻日本逾40萬企業客戶,同時加碼開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

 

科科科技2023年海外營收逾55%,其中日本市場貢獻43%、港星馬占12%;同時,消費者品牌經營(KKBOX音樂串流B2C服務)、企業軟體服務(多媒體科技與AI智慧雲端B2B服務)並進,B2B營收占比成長至45%。

 

科科科技董事長王献堂指出,日本是科科科技面向全球市場的第一步,日本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市場規模大、客戶同質性高,在政府積極推動AI技術與企業數位轉型下,預估2025年日本AI與多媒體市場規模將達174億美元。日企大多數採取IT外包策略,也讓科科科技有機可趁。

 

科科科技在大股東也是大客戶日本電信KDDI集團助攻下,組建日本團隊、標準化影音產品SaaS到位,目前客戶群有日本OTT平台TELASA、有線電視業者Jupiter Telecommunications、健身品牌FEELCYCLE等,有了大企業背書,加上與三大公有雲業者深度技術合作,科科科技擴大日本戰果更有勝算,也有助快攻亞洲市場。

 

王献堂強調,強大的股東陣容與商業夥伴、完整的日本通路布建、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等四大核心優勢,是科科科技未來創造突破性成長的關鍵。

 

科科科技2023年前三季營收21.35億元、年減2.6%,獲利降至0.29億元,EPS0.27元,主因投資日本造成相關費用增加。王献堂預告,今年起相關投資布局發酵,營收將挑戰新高。

 

科科科技旗下三大事業群,一是音樂串流事業,科科科技去年收購台灣大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在中華電、台灣大統一以KKBOX服務上架下,帶動會員增長,市占率領先,將推出新的AI應用服務。

 

二是多媒體事業,加入AI模組應用,在日本市場具成長潛力,同時發展e-learninge-commerce、企業溝通服務,從影音產業跨足更多產業應用,新增銀行、遊戲業等客戶。三是雲端智慧事業,隨企業數位轉型、步入AI領域,帶動軟體服務與在線託管需求,是科科科技近年成長最顯著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KKBOX是較早期的新創企業

 

第二、積極進攻日本市場

 

第三、台商有好幾家互聯網在日本取得成功

 

第四、台灣企業日本上市代表是APPIER

 

第五、KKBOX的業務以音樂、多媒體、雲端智慧為主,相當平衡

 

 

台泥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1130308

台泥(1101)昨(7)日宣布,以總金額62,100萬歐元(約新台幣213億元) 完成對歐洲低碳水泥的擴大投資交割程序,其中對土耳其增加20%、葡萄牙增加60%持股。完成交割後,台泥將持有土耳其資產之合資公司60%股權,對葡萄牙Cimpor水泥公司持股達100%,兩公司的營收3月起併入台泥合併財報,將於5月上旬公布第1季財報數字。

 

台泥2018年攜手土耳其OYAK水泥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並透過合資公司進一步投資葡萄牙Cimpor公司。台泥表示,過去五年合資公司的稅後淨利成長六倍,持續挹注台泥營收。

 

台泥去年11月底再宣布,將增加OYAK合資公司持股由四成提高為六成,對Cimpor公司持股要從四成增加為100%,投資案昨天完成交易程序後,台泥正式成為歐洲低碳水泥的主要供應商。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總經理程耀輝與未來土耳其資產合資公司及葡萄牙Cimpor執行長Suat Calbiyik OYAK集團CFO Baren Celik等人親赴荷蘭阿姆斯特丹,在Cimpor公司總部大樓完成交割及股權移轉。

 

台泥為擴大對歐洲低碳水泥布局,也簽訂了8億歐元(約新台幣274億元)無擔保永續連結銀團貸款,銀行團包括歐洲最大金融集團之一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擔任永續架構行暨協調管理銀行,其餘還有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等銀行,本案共獲1.5倍超額認購貸之踴躍支持。

 

台泥強調,這項銀行團貸款與台泥企業團的範疇一及範疇二碳排強度指標連結,展現台泥企業團對於減碳及低碳轉型的決心,並持續增加綠色融資的比例。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Research Nester報告評估,20222030年歐洲低碳水泥市場每年將以8.5%年複合增長率成長。

 

台泥認為,未來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機制(CBAM),不管歐洲本地水泥或者進口水泥,低碳都將成為進軍歐洲市場的主要競爭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積極朝綠色轉型

 

第二、布局土耳其及葡萄牙,無人能及

 

第三、土耳其合資公司從四成,成長至六成

 

第四、台泥在歐洲的布局基本上成功

 

第五、低碳水泥非常值得關注的趨勢

 

吃電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譚淑珍,1130313

AI應用引領全球經濟浪潮,台灣也積極發展AI產業,但AI對於電力需求卻是「怪獸級」的吃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12日指出,政府單位應該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需找專家好好估算,AI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電力配置應如何調整,這是台灣需要面對的現實課題。

 

工商協進會12日與日本九州經濟連合會共同舉辦「台日(九州)經貿論壇」,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示警,AI對電力有如吃電大怪獸,將使全球從缺晶片轉為缺電,吳東亮坦言,他有注意到這個訊息,AI已經有很多企業在使用,連台新銀行都在研究是否設立「台新腦」,而任何一個新技術出來,都會對電力有需求。

 

吳東亮認為,政府有關單位應該也有注意到,建議政府應找專家好好估算,AI產業的發展會吃掉多少電,電力配置應如何調整,在在都需要由專家來進行檢視,也是台灣需要正視的議題。

 

新國會即將處理核電廠延役問題,對於核能延役是否能夠緩解產業發展時增長的電力需求,吳東亮表示,能源轉型問題、如何使用多元能源,應該要回歸科學面,由專家來評估,要少一點政治口水。

 

台日經濟論壇的主題是「強化半導體創新領域新鏈結」,護國神山台積電熊本廠上月營運,而台積電會前往設廠,就是看中九州的水力、核能等能源優勢。吳東亮認為,日本的作法可以給台灣作為參考,近幾年工商協進會多次舉辦台日論壇,就是希望藉由「他山之石」積極協助政府有可供參考的好例子。

 

而台積電在九州的投資設廠的經濟外溢效果,吳東亮說,超乎預期,不只是半導體產業,台灣的金融業,也跟著台積電帶動的熱潮,前往九州開設據點,像是玉山銀行開設了福岡分行,台新銀行的福岡支行,也即將在423日開幕,很快就能為台日企業提供服務。他說,日本這幾年經濟發展的很好,台新早在2016年就在東京設立分行,是第一家台灣金融機構到東京設分行,台新看到機會,也順應了這個勢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積極發展AI產業

 

第二、AI對電力需求卻是怪獸級的吃電

 

第三、工商協進會相當關注AI

 

第四、台灣長期缺電,引起外資關切

 

第五、除非恢復核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