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保瑞/GSK,新基建,數位金融,臻鼎/先豐,社交電商,台灣大,聯想/現代財險,外勞,歐洲專利,IPO
保瑞/GSK
保瑞藥業(6472)9日宣布,以新台幣8.3億元取得英國上市公司GlaxoSmithKline葛蘭素史克(GSK)加拿大藥廠,並簽訂長達五年之藥品代工合約。
這是保瑞近年來成功完成的第五件收購案,規模亦為歷年之最。透過此次指標性的收購,保瑞將於北美新增一個國際據點,掌握全球代工產品出口市場與地理優勢,同時擴大產能、大幅增加外銷出口國,快速布局國際委託研發暨生產服務(CDMO)業務。
保瑞表示,此次購入之標的為全球前八大國際藥廠GSK之加拿大子公司所持有之製藥廠,該廠位於大多倫多地區,是北美主要國際藥廠生產聚落。不只人才聚集,且地處運輸樞紐,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生產的藥品包含口服固體劑型、液體劑型及外用半固體劑型等多達50項產品,有助完整保瑞既有的劑型生產線;OTC用藥則含括止痛用藥、感冒用藥及過敏用藥等。
該廠所生產產品可直接出口銷往全球88個國家,其中出口全球第一大藥品市場-美國,約佔廠內生產的七成,收購此生產廠後,保瑞將成為台灣製藥業掌握最多外銷國的藥廠。該廠不僅製藥技術成熟,且設備與生產劑型多元,廠房亦建置了小規模生產區,可銜接藥品量產前的試製,更有助發展藥品代工事業,是擁有多重優勢的國際專業藥品生產廠。
穩健成長的保瑞藥業,透過精準與策略性的併購,逐步布局完整劑型生產線,擴展集團規模與國際代工能量,每次併購案均含括原廠代工品項生產合約,擴大產能的同時,也持續增加外銷出口國。
保瑞不斷複製成功併購模式,拓展全球代工事業,CDMO業務是保瑞最重要的發展動能之一,保瑞目前已掌握原廠日本衛采及美國AMNEAL國際藥廠代工訂單,並積極爭取國外藥廠CDMO業務合作計畫,此次收購GSK加拿大營運資產,除收購土地、廠房、辦公大樓及設備外,並簽下五年代工合約,預計將可大幅帶動保瑞營運成長。
展望未來,保瑞將持續提升台南廠、竹南益邦廠及加拿大廠的產能優勢,全力衝刺全球CDMO代工業務。並將持續開發優質的併購標的,透過策略性的國際佈局,讓集團核心的代工事業能多元整合,發揮最大優勢,邁向營收與獲利的永續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保瑞過去的併購以台灣為主,這次延伸到海外。
第二、保瑞擅長「以小搏大」。
第三、保瑞CEO相當國際化,容易取得外國企業的信任。
第四、台灣的醫藥產業需要進一步整合,並且走向國外。
新基建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大陸以5G為首推出科技「新基建」拉動經濟,截至目前至少有22省市推出共人民幣47兆元(約新台幣202兆元)投資,聚焦5G、大數據、AI等的新基礎建設。(5G相關應用提前爆發)
華商網報導,據「企業透明度報告」不完全統計,22個省市累計公布人民幣47兆元的投資金額,受矚目的是,台資企業投資密集的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多省,都將推進新基建投資。
22省市推出人民幣47兆的新基建投資,台商看得到,吃得到嗎?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上市項目總監梁祥賢指出,台商不怕沒機會。
新基建主要採用 5G、大數據、人工智慧(AI)、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數位化基礎設施。被視為是「新時代的電力和石油」,數位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
梁祥賢指出,這些領域都可見光通信、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等台資台商的參與。他還表示,新基建有別「要想富先修路」的老基建-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是大陸投資拉動的舊招,更是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轉變的新招,台商可以借力使力,切入大商機。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對衝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而「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大陸經濟增長潛力。
中信證券認為,以5G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新基建」,有望成為在傳統政策工具箱基礎上的核心增量發力點,以實現對經濟增長與自主創新的有力支撐。
近20天內,中共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四次提及「新基建」,頻率史無前例。早在 2018 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5G、AI、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定位。「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 年提出「加強戰略性、網路型基礎設施建設」。
為達成經濟目標,各地方政府頒布比往年更為龐大的投資計畫,截至目前,已有25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
廣發證券測算,目前廣義「新基建」在基建整體占約15%,今年有望繼續上升。七大領域新基建的年內投資規模將達人民幣1.1兆元,約占2018年基建投資總額6%,不含城際高速和城市軌道交通大約人民幣4,500億至5,500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剛完成5G競標,中國大陸也宣布「新基建」。
第二、這是非常正確的願景,畢竟中國大陸5G設備世界第一,使用人口也第一。
第三、中國大陸發展完整的5G生態系,將加速超越美國。
第四、「遠程辦公」和「工業互聯網」由於新冠疫情,將快速發展,帶動5G應用。
第五、這個新基建令人期待,效益應該很快會顯現出來。
數位金融
國際調研機構Juniper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數位銀行用戶總數將從2020年的24億,到2024年時增加到36億,即四年內會增加54%,而且這僅是數位金融服務的催化過程之一,美國銀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等三大傳統銀行,已確定掌握數位轉型的全球領導地位,也掀起跨國銀行新一波的競爭態勢。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亞太供應鏈的正常秩序,帶給供應鏈現金流的新挑戰,意外讓外界看到供應鏈金融財務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除了大型銀行強化與R3等區塊鏈聯盟的試點合作機會,部份新創事業也冒出頭角,如安誼金融(Assured Asset Management)最新研發的金融科技「可追溯應付賬款」(TAP)。
Juniper研究員梅納德(Nick
Maynard)發表全新研究報告,發現多家國際級銀行在2019年對數位轉型和創新數位產品進行大量投資,短時間內就在銀行圈形成新的定位。
例如美國銀行同時推出Erica聊天機器人和大範圍的數位解決方案,客戶使用數位服務意願和數量都有明顯增長。BBVA的BBVA開放平台量提供API形成新的生態。摩根大通導入的試驗性區塊鏈,也和競爭者拉開距離。
數位轉型是所有企業當前必須跟上的重大工程,梅納德認為,銀行業的數位金融服務不是投入資金就可以,從各大銀行已導入的數位改造,顯示業者已經很有執行力,「但數位轉型沒有終點,銀行必須更為關注外部環境變化,保有數位領導地位所需的新戰略」。
從企管顧問業The Financial Brand調查顯示,數位金融轉型的成果,前三項分別是改善客戶經驗、提升數位產品上架或服務增加,和強化創新流程,成功滿意度都沒有超過50%,而監管單位十分要求的法遵、風險管理等更低於20%。
安誼金融主管也就供應鏈金融指出,銀行行業若欲在平台建制、效率提升,除了從源頭就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資料加密,此外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信用度,一是融資成本,這些都是很棘手複雜的工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眾多的金融機構,今年會積極開始「數位轉型」。
第二、傳統金融機構透過數位化,將比「純網銀」更有競爭力。
第三、純網銀設有實體通路,台灣實體銀行過多,而法規對開放新業務又限制嚴格。
第四、台灣要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有很多挑戰。
臻鼎/先豐
全球PCB龍頭臻鼎10日宣布,將以發行新股的換股方式入主先豐,在今年11月11日轉換股權,取得100%先豐股權。雙方換股比例暫定臻鼎每0.2股換先豐1股,先豐換股溢價率約4%至8%。先豐將成為臻鼎子公司並將下櫃、撤銷公開發行,員工全數留任。
就是這次併購金額;但臻鼎強調,先豐股東也取得臻鼎股權,實際價值遠高於此金額。
業界觀察,這是2009年欣興併全懋後,睽違數十年PCB行業再出現的大動作整併。這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臻鼎以優質產能、分散風險以及大者恆大三面向推動的策略。
以換股比率計算,臻鼎預估增資發行新股約44,819,274股,以每股面額10元換算,發行總金額約4.48億元和先豐股東交換。以雙方30日、60日以及90日股價均價換算,臻鼎以溢價率約4%至8%併購先豐。
以兩家公司停牌前一個交易日股價計算,臻鼎收盤價112元、市值約1,010.5億元;先豐收盤價25.9元,市值約58億元。
臻鼎董事長沈慶芳表示,臻鼎是全球PCB行業龍頭,評估各項投資機會,在一站購足(one ZDT)策略之下,取得先豐股權可以強化臻鼎在車用與高頻領域布局,發揮雙方技術及產品線互補優勢,加深與世界級汽車及通訊廠商的合作。
沈慶芳也說,臻鼎可以協助在產線自動化、生產良率等方面提供先豐資源,臻鼎本身資通訊起家,則加快基地台、汽車雷達領域布局。先豐在全球第一線車用雷達板上,掌握全球半數應用訂單,雙方產品線並無重疊,互補性極高。
兩家公司宣布換股計畫,先豐股東會將先通過換股案,臻鼎因屬KY公司,須通過金管會與投審會審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由於5G和新生態系興起,取代手機,電子五哥會加強併購。
第二、鴻海太大,由子公司臻鼎進行整併就好了。
第三、先豐是專做汽車電子產業的公司,鴻海新董事長劉揚偉已宣布,電動車是鴻海要打造的新產業之一,最近和裕隆汽車成立電動車合資公司。
第四、這些算是水平的產合,因為是大吃小,同業併購同業。
第五、電子業一般PE很難插手,因為電子大型公司本身就在做PE的事情。
社交電商
葡萄王生技11日宣布與上海達爾威(TST)公司簽定策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合資285萬美元(約新台幣8,550萬元)預計在中國大陸上海青埔成立公司,搶攻社交電商商機。
葡萄王指出,合資公司尚未確定名字,股權則是由TST持股65%,葡萄王生技持股35%,因此葡萄王將先投入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注資。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達爾威是由台灣資深藝人林瑞陽和張庭創立,據了解,該公司一年收入超過新台幣500億元,專攻社交電商,連續兩年被評為上海市青浦區百強優秀企業,會員人數近900萬人。
葡萄王表示,本次合資公司將以35%股權取得一席董事、一席監事,另有二席董事由TST擔任。
葡萄王指出,未來公司將結合雙方在研發、製造及通路方面的優勢,其中上海葡萄王負責生產,以一站式優質服務,確保產品品質管控並做好食安把關。而TST則運用其通路優勢及社交電商行銷策略進行商品銷售。不過葡萄王並沒有明確表示是要以誰的品牌進行銷售。
葡萄王深耕兩岸市場,前二月營收12.56億元,年增2.27%,光是2月單月就有45%的年成長。該公司指出,母公司台灣葡萄王相較去年同期成長99.71%;子公司葡眾營收也有61.51%的成長率。
葡萄王近期股價表現亮眼,尤其旗下益生菌的題材讓市場追逐,近半個月以來股價漲幅一度近兩成。該公司昨日上漲5元,收225元。
葡萄王在上海擁有一座工廠,上海葡萄王因受疫情影響開工時間,造成出貨延滯,2月營收雖不理想,但3月至今復工已達100%,會優先消化已滿載的益生菌產品訂單。葡萄王指出,本次與TST策略聯盟,可望於今年第2季開始發酵,同時為雙方拓展中國市場注入新動能,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社交電商」不稀奇,但這是和中國大陸業者合作。
第二、但上海達爾威是台商,擅長線上行銷,是現在最成功的業者。
第三、這是典型新經濟的玩家手法。
第四、葡萄王非常了解中國市場才是最大的市場,而且要有不同的遊戲規則。
台灣大
不滿競業「電信三雄變雙雄」、將台灣大排除在外的論調,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11日臉書發文反擊。林之晨說,對於早先同業有所謂「電信三雄變兩雄」的說法,他個人非常贊成,但從近期財務表現,台灣大是電信三雄中唯一維持營收、獲利成長的企業,隨著第二曲線momo持續高速成長,台灣大早已脫離電信慘業,大步邁向新時代科技公司行列,並語帶「反酸」、祝福剩下的兩雄早日找到新的成長引擎。
市場解讀,這是林之晨反擊遠傳總經理井琪的「電信三雄將變成電信兩雄」的說法,台灣大哥大與遠傳兩家電信公司因此出現總座隔空叫陣互嗆的局面。
之前井琪認為,電信市場一大(中華電)、兩中(台灣大、遠傳)、兩小(台灣之星、亞太電)的局勢,將因為5G競標結果而改變,轉為「大聯盟」與「小聯盟」的新局面,拿到90MHz頻寬的中華電信與拿到80MHz頻寬的遠傳電信將躍升為「大聯盟」,暗指台灣大哥大因為拿到60MHz的頻寬不如其它兩家競業,可能在5G時代處於劣勢。
林之晨除了上周在台灣大法說會中,直接把矛頭指向遠傳的三雄變兩雄論壇是「假訊息」後,11日再摃遠傳。林之晨認為,多數用戶選擇電信商不會只考慮上網速度和頻寬、否則大家都會選擇中華電、但事實不是如此。
電信三雄10日公布2月營收及獲利,台灣大再度奪下2月及1~2月的每股獲利王,林之晨強調,台灣大今年1、2月再度繳出優異的好成績,除了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7%外,稅後淨利更年增達12%,是三家電信公司中唯一維持營收、獲利成長企業,主要歸功於富邦momo持續高速成長,早已讓台灣大脫離電信慘業。
富邦媒2月合併營收49.5億元,年成長39.95%,累積1~2月合併營收98.8億元,年增26.3%,推升台灣大前二月合計EPS達0.81元,領先中華電的0.73元及遠傳的0.44元。
另外,林之晨也透露,台灣大正積極招募數位人才,包括電腦科學 (軟體工程)、數據科學、數位行銷等領域,但未透露徵才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大的總經理林之晨,是最了解新經濟遊戲規則的超級玩家。
第二、沒有押重金搶5G頻寬,並不代表台灣大未來會落後。
第三、台灣大可能了解5G應用的價值與現實,因此不過度出價,時間會驗證他們的策略。
第四、momo已成為台灣最大電商,未來會成為台灣大新的金雞母。
第五、從南韓的經驗來看,5G的應用,不宜過度樂觀。
聯想/現代財險
大陸科技公司加緊布局金融服務產業,韓國現代財產保險近日引入4家新股東,包括聯想、滴滴旗下子公司迪潤科技,以及另兩家法人股東。其中,聯想和迪潤科技將各自持股32%,並列第二大股東,凸顯兩家公司在擴大金融產業版圖的野心。
據證券時報報導,大陸銀保監會公告,批准現代財產保險(中國)公司增加註冊資本金人民幣(下同)11.17億元。增資後,現代財險的註冊資本金從5.5億元變更為16.67億元。另外附件顯示,滴滴出行全資子公司迪潤科技出資5.33億元,占股32%,與聯想控股並列為第二大股東。
現代財險的母公司是韓國現代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是在北京設立最早的外國獨資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為5.5億元,公司經營業務範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財產保險等業務。
市場人士分析,現代財險引入中資股東可謂「雙贏」。自現代財險自2007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已連續9年虧損,2015年,公司淨虧損額高達3.04億元,若不轉變市場戰略,引入大陸巨頭推動業務發展,公司最終恐將敗走中國。
另一方面,滴滴公司近年持續進軍金融服務,尤其是在旗下APP平台上推出理財、保險商城、汽車金融等多個入口,顯示出其開始有意集中發展金融業務的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的保險業務正好與現代財險的車險、旅行險、意外險、責任險等相呼應,恰巧符合應用場景。業界人士稱,兩者合作不僅可以實現流量變現,還可以通過布局金融業務探索新價值。
此外,作為大陸跨國科技公司的聯想集團,早在2002年開始便涉足保險業,該公司在2019年6月更與金融科技公司拉卡拉、鼎珮證券擬共同投資15億元,發起設立聯信證券,持續擴大其金融產業的版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非金融企業紛紛跨足海外金融並併購,只能說錢太多了。
第二、當然未來是「跨界」的時代,「智慧」和「金融」相結合,有何不可?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要併購歐美公司越來越困難,轉向韓國。
第四、台灣元大集團有併購韓國證券公司,相對還算成功。
外勞
武漢肺炎造成中國復工不如預期,為因應斷鏈危機,經濟部長沈榮津昨與資通訊業對談,廠商紛表示因應斷鏈希望擴大回台,但憂心人力不足。經濟部表示,三月初已放寬電子業急單可適用七休一例外,包括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此外,過去部分大廠申請台商回台時並未申請外勞,為因應回台或急單,擬讓其增補申請外勞因應。
台商原評估若本月中國生產基地可順利恢復開工,斷鏈危機將解除,但未如預期樂觀,經濟部昨起以兩週時間,分別與資通訊、民生化工、內需型服務業及金屬機電等四領域業者進行座談,擬定因應斷鏈相關方案。昨日首場與資通訊業者溝通,包括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以及聯電、日月光、緯創、和碩、億光等大廠代表均出席。
沈榮津表示,廠商提出主要訴求有三,包括人力運用希望有彈性,以及在空運貨運班機酌增、搶轉單時間,最後是希望原物料通關能夠更快速。官員透露,不同廠商對是否斷鏈、受疫情影響態度依舊分歧,但不少認為因應斷鏈及分散風險,希望後續回台投資,但擔憂人力不足,希望放寬勞基法等相關法令。
台商回台方案允許再增聘外勞比率由十%提升到十五%,四十%天花板未變;開放補申請後等於可增加五%外勞使用,但補增聘部分仍是依原先規定、且天花板不變,並未額外再多開放。
廠商也反映因中國航線受影響斷航,希望政府協助調整。官員透露,華航已表達目前因客運減少,將幫助在貨運適度調度增班,幫助台廠儘速獲得所需原物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製造的根本問題是勞工不足。
第二、政府強調要高端製造,但手段卻是低端勞工。
第三、日月光、緯創、和碩,這些都是科技大廠,談外勞引進,顯得有點奇怪。
第四、台灣企業國際化程度不足,不管是「走出去」或「引進來」。
歐洲專利
歐洲專利局12日發布2019年專利申請數據顯示,中國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以3,524件申請排名第一,較2018年排名上升一名。韓國三星、LG分別以2,858件、2,817件,位居第二、第三名。此外,OPPO、阿里巴巴、京東方、小米等專利申請均在200件以上,位居中國企業前段班。
第一財經報導,歐洲專利局在官網發布報告稱,2019年共收到逾18.1萬件專利申請,年增4%。其中,來自美國、德國、日本企業的專利申請件數位居前三名。來自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件數為12,247項,年增29.2%,在所有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四。
歐洲專利局指出,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前三大技術領域,第一為數位通訊,占中國企業申請總量的26%,其次為電腦技術領域占比為11%,第三為電機、儀器及能源領域,占8%。
2019年,中國企業專利申請增長最快的技術領域是數位通訊,年增64.6%,生物技術則年增63.5%,視聽技術年增43.4%,以及有機精細化學年增39.8%。上述數據意味著來自中國企業的專利技術組合,正在進一步擴大。
對此,歐洲專利局主席Antonio Campinos表示,就歐洲專利申請而言,2019年中國企業在該局的申請數量、增長率雙雙奪冠。Antonio Campinos又稱,數位技術應用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增,而中國企業對此所做的貢獻,顯示中國是技術領域的驅動力,這些領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創新領域。
另一方面,美國10日第五度豁免華為出口禁令,使華為仍能與美國企業維持部分交易之際。美國政府原定於美東時間11日舉行針對華為方針的重要會議,則據傳再度延後召開。
路透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上述會議最初定於美東時間2月28日舉行,但隨後被延後。與會人員預計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國防部長Mark
Esper、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財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從專利申請件數來看,華為走在世界的前面。
第二、前10名中韓國有2家,日本1家,美國1家,台灣沒有。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的申請。
第四、諾基亞最近CEO下台,因為競爭不過華為。
IPO
顧問業者貝恩公司(Bain&C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可能在今年嚴重衝擊亞洲的新股上市,並阻礙企業的合併與收購。
未上市的亞太企業2019年市值已蒸發850億美元,比前五年大減31%,但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使2020年的情勢雪上加霜。
貝恩公司說,疫情可能升高市值全面萎縮的風險,因為2020年初的企業交易活動陷入低迷,尤其是中國大陸。
貝恩全球總監迪薩德說,當全球總體經濟情勢不明,收購者在找尋收購對象時,會更加謹慎,且疫情對旅遊的衝擊,也導致投資人難以舉行會議,「人們可能無法搭機前往各地、無法勘查公司,基本上很多事情都因旅行的不便而延期。」
亞太地區是全球私募股權領域的要角,資產管理規模達1.2兆美元,占全球四分之一,而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也帶動了區域的成長。亞太市場目前匯集了3,880億美元已募得、但尚未投入的資金。
物業管理業者建業新生活已表示,不會按照原先計畫於今年第1季在香港上市,而深圳支付業者移卡欲募集2.5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案也岌岌可危。
貝恩公司的報告顯示,去年退場公司(被收購)價值已減少三成至440億美元,退場件數也減少47%至147件,整體購併案的價值縮減16%至630億美元,交易件數也減少19%至488件。
該報告也指出,東南亞、日本、南韓、印度退場的公司數減少,但引進的投資金額與件數都增加,相較下中國大陸的交易件數與規模都下滑。
新加坡KPMG會計事務所合併與併購及資本顧問主管班傑明.王(音譯)說,投資人仍看好東南亞的前景,並經由購併持續投資該區域,但他也承認新冠肺炎疫情使情勢高度不明,也影響了投資人信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股崩盤,全球IPO市場玩不下去了,今年整年恐怕都會如此。
第二、由於新冠肺炎,全球人員無法移動,併購(M&A)活動也會大幅減少。
第三、今年全球投資銀行業務,將會受到重創。
第四、東南亞資本市場由於有幾家獨角獸,可能會好一點。
第五、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正走出不一樣的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