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成功的企業募資案,完全不在計劃內...一位投資銀行家對「超前部署」的領悟
我父母親生長在一戰亂的年代,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和國共抗戰,當年逃難到台灣,顛沛流離。我以為,我們這一代再也不會經歷這種苦難,但是我錯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但這次是以不同的形式。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正經歷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美國加州矽谷,是全球科技重鎮,我曾在此唸書;紐約市,乃世界金融中心,我曾在當地工作,現都已成為新的震央。
第三次世界大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捲全球,之前沒有人注意,等發現已經太遲了,許多專家這次都看走眼。
首先是股神巴菲特。他手上有800億美元現金,一直在找好的投資標的。前一陣子股價剛開始下跌時,他去承接達美航空,這是美國經營最好的航空公司,且機隊中沒有出問題的波音737 Max,而巴菲特一向支持「American Champion」。誰知短短一個月內,股價竟然跌掉一半。
其次是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Bridgewater),該公司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由於策略運用得宜,投資組合只下跌8%,但這次僅幾週就虧掉20%,主因是誤認為新冠肺炎是短期現象,市場應可很快復原,當然大錯特錯。
高負債、低利率、強權鬥爭...橋水避險基金達利歐:二次大戰前也是如此
然而犯最嚴重過失的,當屬美國總統川普。他在疫情初期,輕忽大意,對於中國冷嘲熱諷,認為火不會燒到自家門前來。後來疫情反轉,又沒有在第一時間採取果斷措施,等到疫情大爆發,一切為時已晚,美國醫療體系的缺陷完全突顯出來,只好向全球求助。
中研院院士、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人何大一表示,美國上層準備不足、領導失敗,而且因缺乏檢測而對疫情「盲目」,是不可原諒、難以辯解的事。
這些都是典型的「黑天鵝」現象。我們正進入一個未知的時代,全球發生的事件完全沒有脈絡可循,所以那麼多專家才會陰溝裡翻船,他們都被以往經驗誤導,以西方價值為依歸,這是管理上致命的錯誤。
矽谷最有名的創投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前一陣子對其所有投資公司,發出黑天鵝預警,表示最壞的時機即將到來,建議企業檢視六大問題:現金部位、資金募集、銷售預測、行銷預算、人力控制、資本資出,並建議企業對目前變化快速的經濟環境盡快做好應對措施,因為未來營收及現金存量衰退會比支出更快。
商業環境好比生物界,就像達爾文曾說:「存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壯或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全球最大高階主管顧問公司Korn Ferry,最近也發表類似觀點,強調未來需要的領導風格是「Adaptive Leadership」(適應型領導)。
Korn Ferry的研究報告,特別提出ADAPT(適應)架構。
1. Anticipate(預測)-領導者必須能掌握情報,迅速做出決定,創造商機。即使環境充滿很多不明確,也要能指引方向、聚集眾人力量。
2. Drive(驅動)-在負面信息中,激勵部屬,創造一個樂觀、正面的工作環境。
3. Accelerate(加速)-整合不同的知識來源,持續創新,快速將好的創意商業化。
4. Partner(結盟)-超越組織界限,促進想法交流,整合互補專業,達成高度績效。
5. Trust(信賴)-在組織內部形成新工作關係,讓不同的人凝聚共同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適應」,不只是被動的「反應」,等危機發生再處理,必須有前瞻主動的準備,可隨時因應各種情況。
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超前部署」,講起來很容易,但執行起來絕非那麼簡單。
我幫過多企業募資,最成功的一個案子,卻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這家企業原來要上市,我們準備了很久,有一次在工作會議時,我看到老闆因為生病,痛苦的坐在會議室外面。我經過時,他對我拋了一句:「實在太累,乾脆把公司賣掉算了。」我大吃一驚,確定他不完全是開玩笑後, 立刻改變策略,同步幫他找買家,結果在兩個月內成功將公司高價賣掉,雖然這完全不是我們原先的規畫。
我們未來所面臨的環境,充滿了未知數,每個人做決定的時候,不但要有Plan B,可能還要有Plan C、Plan D,完全是新的環境、新的場景,不一定會有平常的團隊及支援,也不可能有周全的規劃。
這幾年,全球開始流行「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如Uber、Airbnb等,完全跳脫傳統的商業模式。Korn Ferry也提出一個新名詞,叫做「Self-Disruptive Leader」(自我顛覆型領袖),就是能不斷引領創新、推倒現況,能防守也能進攻,帶領企業邁向未知的明日領導人。
目前許多企業都急需「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第一步是將IT基礎設施「雲端化」,翻轉傳統IT架構,但接下來更重要的是「組織」及「心態」的變革,要能隨時機動調整、重新出發。
911事件時,世貿大樓受創最重的,是證券公司Cantor Fitzgerald,他們位於101至105樓,現場658名員工全數罹難,等於全公司70%人力。雖然公司設備和人員受到重創,但透過倫敦辦公室及其他支援,他們在一週內即恢復了交易。
現在管理者需思考:假如工廠停止運作、所有人不能再進辦公室、一半(甚至更多)的客戶抽單、未來一年都不能再出國、核心團隊(包括自己)確診,下一步該怎麼做?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時代,「危機」將是「新常態」,所以不能「等到回復正常再開始」。
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企業的應變力、生存力和恢復力,正考驗台灣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