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亞馬遜MBA,Victoria's Secret,博報堂/格威,東南亞新創,英國FinTech,比亞迪/電動大巴,新光現增,迪士尼,特易購/華潤,台紙


理事長的話:亞馬遜MBA,Victoria's Secret,博報堂/格威,東南亞新創,英國FinTech,比亞迪/電動大巴,新光現增,迪士尼,特易購/華潤,台紙
亞馬遜MBA
總部設在西雅圖的亞馬遜公司(Amazon)希望擴大新進管理人才的背景來源,將減招來自名校商學院的企管碩士(MBA)。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直到最近,這家美國線上零售和科技巨擘每年都從20幾所名校錄取上千位MBA。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和德州農工大學梅斯商學院等校的校園,能定期看到大批亞馬遜員工和主管,親自到校面談徵人。但如今,亞馬遜更想招募同時擁有科技實力和商業敏銳度的人才,將擴大向大約80MBA課程求才,減少造訪部分學校,並增開虛擬會議。高盛和貝恩等公司也改變策略,希望新進人員的背景和才華更多元。

少了親自面談和非正式聚會,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和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都說,2019年畢業的MBA進入亞馬遜的人數比2017年時大減逾60%;亞馬遜自柏克萊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招進來的MBA,也較一年前少一半;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和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則減少近四成。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在2017年之後不再公布就業人數。當年亞馬遜是密大MBA畢業生的最大雇主。校方說去年進亞馬遜的人數已經減少。

亞馬遜發言人安德森表示,今年預計招募逾千名全職或實習的MBA,打算擴大撒網,已廣向北美80所學校的MBA發布求才廣告。安德森謝絕說明哪幾間學校擠進新名單。該公司美洲學生選才方案負責人金姆說:「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到每一處進行招募,但會努力讓招募工作能協助我們接觸和評量全球各地的人才。」

部分學校學生職涯發展中心的行政人員表示,亞馬遜採用虛擬徵才後,願意效力的學生會變少。根據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助理主任布瑞南的說法,有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吸引學生。

亞馬遜已開始在喬治亞理工學院施勒商學院進行虛擬面談,但每年秋天也會派出數名代表到校,接觸MBA學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純MBA越來越沒有實用價值。
第二、未來需要「跨領域」人才。

第三、亞馬遜去年就宣布不會再雇用沒有技術背景的員工。

第四、台灣的學生其實從大學起,就應該培養自己跨領域的能力。

Victoria's Secret

曾經名噪一時的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近年銷售慘澹,母公司L Brands旗下品牌也多表現不佳,甚至創辦人兼執行長韋克斯納(Leslie Wexner)也因與戀童犯交往而備受批評,終於在今天美媒披露,韋克斯納將會辭職,並尋求出售維秘;此消息讓L Brands盤前交易大漲逾10%

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韋克斯納目前正在談判,為維秘尋求「戰略性的選擇」,也就是旨在決定維秘的潛在買家,除此以外,韋克斯納也將在未來幾週內考慮接任計劃,為離開執行長一職作準備。

L Brands旗下品牌表現亦不佳,如經營123年的老牌Henri Bendel於去年1月宣告歇業,儘管L Brands近期旗下品牌表現已有改善,但最知名的維秘卻依然是L Brands的「拖油瓶」,業績下滑幅度仍在加劇,連其知名的內衣大秀「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也在去年宣告停辦。

而韋克斯納本人形象亦不佳,不但與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有所往來,甚至還請愛潑斯坦擔任個人投資的監督人;愛潑斯坦被控性侵並仲介賣淫數十位未成年少女,後在獄中於審判前自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有很多零售品牌經營不佳,如Forever 21
第二、以往成功的經驗不能保證未來,「維多利亞的祕密時尚秀」停辦,就是一個例子。

第三、現在是PE進場併購品牌和資產的大好時機。

第四、PE帶來的不只是資金,還有管理人才,以及全新的經營思維。

博報堂/格威
國際公司首度出手收購台灣行銷服務業!世界第六、日本第二大廣告行銷集團博報堂25日宣布,擬砸18.53億元公開收購台灣首家廣告行銷上市公司格威傳媒73.5%股權,收購對價為每股69元。格威將於311日前做出回應。

據了解,此收購案屬合意併購。台、日兩個集團互有往來,博報堂展現想長期合作的善意,加上博報堂訂有五年計畫,希望增加國際投資比例,看好台灣市場與人才,希望藉由入主格威在傳統廣告公關客戶業務創造互補綜效,並進軍國際開拓數位媒體、會展服務等新市場,因此決定收購格威。

據了解,博報堂看上格威理由有三:一是博報堂主要服務日本企業客戶,包括汽車、飲料業等,希望透過格威開發更多台灣企業客戶;二是格威旗下的米蘭營銷等,具數位科技、多媒體領域技術與經驗:三是格威旗下的安益國際、光洋波斯特等長於國內外策展會展,格威集團已完整串連線上與線下行銷模式。博報堂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具有百年以上歷史,在全球20個國家有超過150個據點。根據台北博報堂投資公司的公開收購說明書,博報堂將以現金收購格威約2,685萬股,約占格威73.5%股權,收購對價為每股69元,收購金額約18.53億元。

格威董事會已收到台灣博報堂集團收購格威發行在外流通股權的相關書件,將委請專家、依照法令就收購條件進行查證和審議,並於311日前做出回應。此案預定收購數量,不含格威第一大法人股東與法人董事廣利美公司持有、集保中的7,220,275股,廣利美屬於達勝KHL投資公司旗下投資公司。

據了解,格威大股東認為只要有助於集團長期發展,將對此收購案樂觀其成。以往國際公司收購台灣企業,多為科技、製造業,日本博報堂此次收購格威,也肯定了台灣人才實力。格威去年營收40.5億元、年增6.07%,法人估每股盈餘逾5元;目前旗下有22家子公司,分為媒體與數位、廣告、公關、會展與特展等四大事業中心,居本土廣告媒體、公關會展市場龍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又是另外一家日本企業投資台灣的例子,而且是從PE手上買下來。
第二、日本投資台灣的產業種類越來越多元,從零售、金融科技(樂天)到現在廣告。

第三、許多台灣企業由於交班和環境的衝擊,未來都有出售的可能,台灣為進入M&A大時代。

第四、博報堂世界第六、日本第二,算是相當有規模的世界級廣告集團。

東南亞新創
東南亞身價最高的新創企業Grab,已從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等投資人手中集資逾8.5億美元,為擴大東南亞市場金融服務挹注資金。Grab也已陸續在越南、泰國等國推出「雲端廚房」服務GrabKitchen,協助餐飲業者壓低成本。

彭博資訊報導,MUFG與雲端服務業者TISGrab的投資金額,分別為7.06億和1.5億美元。Grab將與這兩位投資人聯手,共同開發金融商品與解決方案。

MUFG數位轉型部門高階主管大澤政和(音譯)表示,GrabMUFG透過使用彼此客戶的資料,將共同開發新款「放款評分模型」,但個資共享須經客戶同意。GrabTIS的合作,則聚焦東南亞與日本的數位支付基礎設施,目標是推廣無現金支付。

在東南亞地區,人們愈來愈常見到新創企業與銀行業者建立合作關係,原因是在消費者普遍使用智慧手機的情況下,讓銀行得以接觸到原本難以觸及的消費者。

Grab在軟銀集團的支持下,一直致力於擴大金融服務,陸續推出叫車、美食外送、電子錢包等服務,力拚對東南亞隨選服務的需求提供「一站購足式服務」。

日經新聞報導,Grab已在印尼、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推出雲端廚房服務,這項服務可讓饕客不必外出,在家中或辦公室就可享用美食。

Grab在星國成立的第一個GrabKitchen,坐落在西北部山景社區(Hillview),擁有WaboruPlaymade等十家虛擬餐飲業者,且工廠與倉庫共用一棟建築物。

雲端廚房是Grab擴大旗下美食相關業務的一環。Grab在七個國家推出美食外送服務GrabFood,截至去年12月,用戶在這項服務上面的支出較一年前躍增420%,且用戶總人數激增兩倍。

雲端廚房也有助於節省餐館業者的人力成本。星國餐飲業者不僅面臨高額店租的問題,也遇到人力短缺的困境,而GrabKitchen能減緩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壓低創業成本,並減少業者親自與顧客互動的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南亞新創企業的估值遠遠超過台灣,值得我們檢討。
第二、日本大咖如三菱銀行投資Grab,意義重大,因為日本正積極布局東南亞。

第三、最近台灣光陽機車也投資Grab 3,000萬美元,其中600萬美元投資Grab集團公司,2,400萬美元和Grab成立電動機車合資公司GrabWheels

第四、Grab早已超出共享汽車,現在「雲端廚房」又是新的商業模式,逐漸發展成為星國的阿里巴巴和軟銀,未來發展值得注意。

英國FinTech
英國獨角獸Revolut在最新一輪融資成功籌得5億美元,一舉成為英國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公司,新資金將用於推出新服務鞏固歐洲市場並進軍海外,盼能突破獲利停滯的窘境。

路透報導,Revolut在由美國創投公司TCV領頭的D輪融資中籌得5億美元,使平台估值達到55億美元,成為全球價值最高的金融科技企業之一;Revolut目前累計已籌得8.36億美元。

成立於2015年的Revolut,憑藉方便的資金管理工具,以及在外匯、股票交易與匯款方面優於傳統銀行的價格,迅速累積逾1,000萬名客戶。Revolut正擴展海外版圖,並與信用卡公司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建立合作關係,瞄準在今年上半年進軍美國金融市場。

2,000名員工的Revolut表示,新資金將用於提升現有市場的金融商品,並向零售和企業顧客推出貸款服務,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Revolut也會投資客戶服務和擴大英國以外的儲蓄服務。Revolut創辦人史托隆斯基表示,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金融平台」。

Revolut這類「金融科技」領導廠商,正快速累積客戶和估值,但他們也陷入難以實現獲利的困境,例如Revolut2018年損失3,300萬英鎊(4,258萬美元)。而英國FinTech產業也開始浮現一些放緩的跡象,根據埃森哲(Accenture)顧問公司的資料,英國去年下半數位銀行的客戶成長率從170%降至150%,平均存款餘額也下降25%,至260英鎊。

有鑒於此,英國FinTech業者正瞄準海外市場,以維持成長,像Revolut的勁敵Monzo行動銀行,去年已開始在美國推出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次該公司募資5億美元,成為英國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
第二、但55億美元的估值,還不到新加坡Grab的一半,只能說亞洲的獨角獸實在厲害。

第三、台灣FinTech法令限制過於嚴格,而傳統金融業勢力又過於龐大,以致少有FinTech新創企業成功的例子。

第四、增加台灣新創企業的估值,促進和產業的連結,以及協助他們國際化,都是當務之急。

比亞迪/電動大巴
儘管大陸經濟正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各行業面臨復工復產困難、供應鏈「斷鏈」危機,但大陸本土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近期利多題材不斷,股價反而持續上揚。25日再傳出,比亞迪拿下美國史上最大電動大巴訂單,推升其A股股價當日收報大漲7%。

東方財富網25日報導,美國洛杉磯市長Eric Garcetti日前宣布,該市已採購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純電動大巴訂單,總計155輛,其中有134輛來自比亞迪。該批大巴之後將會交付洛杉磯交通運輸局,有助於洛杉磯早日實現其通過的「洛杉磯綠色新政」,該命令要求洛杉磯交通運輸局在202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開幕式之前,所有車輛達成100%零排放。

另外,為振興因肺炎疫情影響的經濟活動,大陸工信部日前宣布,將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以及5G、工業互聯網、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智慧製造、新型顯示、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受此利多消息激勵,陸港兩地上市的比亞迪25日股價飆漲。比亞迪A股在臨近午盤前直線拉升,一度大漲9%至人民幣(下同)72.19元,最終收報70.85元,漲幅7.02%。比亞迪H股收盤漲3.79%,報52港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早已成為全球電動大巴的領導廠商。
第二、比亞迪已經有倫敦市一半電動大巴的市場份額。

第三、川普沒有來阻擋這個案子,有點奇怪。

第四、台灣現在才剛要開始發展電動大巴市場,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新光現增
金控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充實人壽或銀行子公司資本的風潮持續。新光金控25日董事會決議,擬發行普通股4.2億股、乙種特別股2.22億股,預計今年第2季完成,為金控業今年現增首例,法人估總金額將達140億元。

為提升主要子公司資本適足率,國內金控業去年以來,已有中信金、國泰金、新光金透過發行普通股或特別股方式籌措資金,新光金更是短短不到半年二度辦理現增,總計三家金控去年以來,已吸金逾500億元。

新光金資深副總徐順鋆表示,普通股發行價格,可能用定價日期之前的一、三或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均價計算,新光金昨日收在每股9.74元;特別股的發行價格則介於每股4060元之間。

新光金昨日也公告,乙種特別股的股息年率,以定價基準日之7年期IRS利率+固定加碼利率,實際固定加碼利率授權董事長於2.2%~4.2%的範圍內核定。

徐順鋆說,新光金去年發行的甲種特別股,股息年率為3.8%,「今年應該不會超過3.8%」,因市場利率已大幅走低。

他表示,本次現增金額,將注資新光銀行30億元,新光人壽則會超過100億元。不願具名的美系外資分析師則是指出,新光金本次現增金額約在140億元。

現增用途方面,徐順鋆說,將用來提高銀行與人壽子公司的資本適足率,新光銀的普通股資本適足率與第一類資本適足率,均將提升0.5個百分點。新光銀目前普通股資本適足率10.5%、稍微低於同業平均;第一類資本適足率11.8%,高於同業平均。

新光人壽部分,資本適足率(RBC)預計可提高1320個百分點。法人表示,新壽的RBC去年底約在221%,未來仍有增資提升的空間。

新光金昨日董事會也通過去(2019)年財報,合併稅後純益166.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34元,總資產規模逾3.9兆元,較前年底成長9.1%,合併股東權益為1,952.9億元,每股淨值約15.4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所有保險公司因為IFRS 17,未來都需大幅增資。
第二、國泰金已經宣布增資,新光第二槍,未來還會有更多。

第三、台灣保險公司未來將進入多事之秋,人口結構老化、天然災害不斷、資本率不足、金管會又加強管理(南山人壽是例子),由此看來,整合勢不可免。

第四、保德信投信撤出亞洲,公司是美國保險公司,代表外商對亞洲市場的興趣也逐漸降低中。

迪士尼
迪士尼(Walt Disney25日意外宣布任職14年的執行長伊格(Bob Iger)下台,較原訂退休時前提前22個月,交棒予迪士尼樂園主管包正博(Bob Chapek),後者即日起成為迪士尼第七任執行長。

2005年起接下迪士尼執行長的伊格,先前已多次延後退休時間,此次突然決定卸任,接班人不是先前呼聲頗高的串流事業主管梅爾(Kevin Mayer),皆令投資市場跌破眼鏡。迪士尼股價周三早盤重挫1.8%。

在宣布這項消息後的法說會上,伊格強調他會選在此時卸任,是因為想要專注在創意領域。他指出,隨著成功推出Disney+服務以及持續整合21世紀福斯公司,「我認為這是交棒給新執行長的最佳時間」。

現年60歲的包正博1993年加入迪士尼,在接任執行長之前,他負責迪士尼旗下最大事業、也就是樂園、體驗與產品部門。迪士尼表示此人事令即刻生效,未來包正博將向伊格報告,未來會加入董事會。

不過,伊格將持續在公司扮演要角。迪士尼指出,在20211231日合約到期前,伊格擔綱執行董事長。伊格早已在物色接班人選多時。去年在迪士尼投資者日曾透露,最後會在2021年下台。

科技策略顧問公司Activate創辦人沃爾夫則讚賞包正博「是娛樂業界最好的經理人之一,只是沒有很多人知道他的功績」。

伊格在執行長15年任內積極擴展迪士尼版圖,他透過一連串的併購案,打造迪士尼成為媒體巨擘,包括在2006年買下皮克斯、2009年買下漫威(Marvel)、2012年收購擁有《星際大戰》版權的盧卡斯影業,他最大的併購案為去年買下的21世紀福斯,為即將推出的Disney+預作準備。

在伊格帶領下,迪士尼業績大幅增長,去年淨利104億美元,比起伊格擔任執行長首年的淨利25億美元躍升逾3倍,目前股價約達128美元,比起2005年的25美元大增逾4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伊格在迪士尼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王朝。
第二、市值成長5倍,股價成長4倍,淨利成長3倍,變成會跳舞的大象。

第三、迪士尼做的併購都非常有未來性,包括2006年的皮克斯,2009年的漫威(Marvel),2012年的盧卡斯影業。去年買下新世紀福斯,是迪士尼有史以來最大的動作。

第四、去年起開始布局數位串流業務,業績在很短時間內突飛猛進。

第五、但擔任15年的CEO,也實在太久了一些,現在交棒正是時候,可以畫下完美句點。

特易購/華潤
繼沃爾瑪、家樂福退出大陸市場後,英國最大的零售商特易購(Tesco)在英國時間25日宣布,該公司將向大陸企業華潤集團出售與華潤成立的合資公司Gain Land20%股權。此次交易將為公司帶來約2.75億英鎊的淨現金收入,意味著特易購將全面退出大陸市場。

據新浪財經報導,2004年,特易購集團收購台資頂新集團旗下樂購超市(Hymall)的50%股權進入大陸市場,並在兩年後增資至90%股權。但特易購在大陸的發展並不如意。2014年,特易購的大陸業務虧損額超過人民幣113億元,在大陸經營連鎖協會的榜單排名中,僅排在第29名。

最終,特易購在20145月與華潤集團合作,兩家公司完成組建合資公司,華潤方面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特易購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份,特易購將旗下在大陸135家門市統一改為「華潤萬家」。

此次特易購將合資公司的20%股權出售給華潤集團,意味著該公司將徹底退出大陸市場。特易購表示,這筆交易將帶來約2.75億英鎊的淨現金收入,資金用於一般公司用途,未來特易購將聚焦在核心營運業務上。

儘管特易購退出大陸市場,但華潤集團仍看好此次的交易,華潤集團內部員工表示,此次股權出售表明集團對華潤萬家的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交易完成後華潤萬家也將與特易購在大數據、供應鏈等多方面長期保持合作。

特易購近年來在海外發展的佈局並不順利,除了撤出大陸市場外,該公司還退出日本和美國的市場,並出售了其在韓國的業務。201912月,特易購直言,公司將從沉重的全球擴張計劃中撤退,開始審視其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業務,繼公司退出大陸市場後,這兩個國家是特易購在海外佈局中僅剩的亞洲市場。

若特易購未來退出泰國和馬來西亞市場,屆時公司在海外的營運點將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包括: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維尼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量販店紛紛撤出中國,大潤發是第一家,後來又有家樂福。
第二、德國的麥德龍也準備出售。

第三、新冠肺炎會加速這一波外資的撤出。

第四、特易購和華潤的合資只是占小股,撤出是很正常的事。

第五、有趣的是,特易購2004年透過收購康師傅在中國的樂購,才正式入足中國市場。

第六、中國市場未來是大陸企業才玩得起,才懂得經營的市場。

第七、另一個關鍵是外商企業不懂「線上經濟」,也缺乏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

台紙
台紙27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為使旗下三大事業體經營績效能有突破,董事會通過與新誠資產管理公司股份轉換案,擬以每股20.8元現金對價,相當於斥資約83.6億,取得台紙四億股,約六成流通在外股份,成為新誠100%持股子公司,並私有化下市。

新誠為台紙董事長余美玲家族持有的子公司,余美玲為京城銀董事長戴誠志夫人,余美玲持股台紙約7.81%,戴誠志持股台紙達19.58%,新誠董事長為戴誠志之女戴頌雯,持股台紙約4.45%,另戴誠志之子戴頌偉持股台紙約4.41%;余美玲本身也是新誠董事,家族成員將以持有的台紙股份轉換價金注資,預計斥資83.6億元,取得台紙全數流通在外股份。台紙27日股價20.25元,新誠現金對價20.8元,僅溢價約2.72%。

台紙預計4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請表決,若議案順利通過,暫定61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亦即台紙最快將於61日私有化下市。

台紙為台灣造紙工業先驅,105年轉型前主要產品為文紙、紙漿及化工產品。考量到新營廠設備老舊、成本居高不下,紙類業務持續虧損,因此當年9月底董事會決議停止新營廠漿、紙生產線,主力產品轉為氫氧化鉀、碳酸鉀,在台灣轉為提供化工化學產品的工廠,另在越南則透過轉投資從事紙器製造及運動休閒業。

台紙發言人郭席揚表示,台紙私有化下市規畫,是希望讓旗下三個事業體獨立可以有更好發展。目前化工產品在台灣產能規模有限,價格無法和許多國際大廠競爭;越南紙器只佈局在胡志明市,這是低毛利、勞力密集的產業,且大陸未來兩年有許多產能相繼開出,競爭將更激烈;另位在胡志明市的高爾夫球場僅為單一球場,當地近來增建許多後進新球場,競爭加劇。有鑑於三大事業體間因產業特性與管理重點迥異,對台紙無法產生相互拉抬綜效,身為上市公司須使所有股東獲得最佳報酬,亟需彈性尋求各種方式,使三事業群得以突破。

郭席揚強調,決定此次股份轉換案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新營化學廠的投資大,眼見未來還要持續投入很多資本,但經營團隊在上市架構下需對股東負責,但這些努力能否成功仍具風險,也無法預期短時間獲利,加上最近大環境狀況差加深經營挑戰,因此大股東與新誠決定用相對較好的價格讓股東可以先出場。未來如果三大事業體分開獨立,也許有機會再IPO上市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紙是老牌上市公司,選擇私有化下市,意義重大。
第二、自己選擇終結上市地位,下市是重組的開始。不是一般企業能做的決定,國外很普遍,但台灣極少。這個案子是大股東私有化,不是PE私有化。

第三、台灣傳統業務已沒有成長性,但新業務又成長不起來。

第四、台紙大股東戴誠志是台灣最有智慧的金融家之一,所以能毅然決然做出關鍵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