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商業周刊專欄:在深圳找到台灣失去的衝勁

「從今天開始,上了這個課以後,你和你的企業將會徹底的改變。」
台上主持人激烈地揮舞著雙手,他的聲調鏗鏘有力,用詞清晰,速度飛快,面色越來越紅潤,底下觀眾也開始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
這是深圳一場企業管理課程的介紹和募捐會,在週日舉行,有200多位大陸民營企業家老闆參加,我被邀請來就我所熟悉的主題做一場演講。
「今天,我們還請到了來自台灣的投資銀行大師級專家黃老師,他將告訴你們上市和私募的關鍵,你們要成功募資找他就對了。」
我倒抽了一口氣,在腦海中將我要講的slides重新理了一遍,可以確定的是,這絕對不同於我以往的演講,激情指數一定要破百,可能這就是民企喜歡的風格吧。
我來過深圳很多次,每次的感覺都讓人不一樣。深圳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城市,永遠是那麼匆忙,永遠在搞建設,永遠充斥著來自中國各個城市的遊民,總是顯得有些髒亂無序。
但是深圳有一個不死的精神,那就是創新。
如果要選中國最創新的城市,深圳一定會名列前茅。深圳有一種拚勁,先天不如人,後天也未受到特別的重視,但是深圳從來沒有放棄,全球最大的電信製造商華為總部位在深圳,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騰訊發源於深圳,高盛投資在NYSE上市的中國最大民營醫療器材公司邁瑞發跡自深圳,全中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匯集地也在深圳。
三十年前,中國大陸將這個南方沿海的小漁村作為經濟改革試點的前哨站,開啟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先河。台商最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也是從深圳開始,鴻海在這裡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組裝基地,但也背上了血汗工廠的污名。
在深圳,你可以看見中國經濟的昨日、今日和明日。在中國經濟結構開始調整之時,無數的台商和大陸民企在這波轉型的洪流中被洗刷掉,但也有僥倖活下來的適應者,以及像華為和騰訊這種下一波新經濟的主宰者。深圳已不再歡迎勞力密集的高耗能低附加價值行業,這是富士康要往重慶和河南等內地城市遷徙的原因。
深圳剛剛宣布新一波的金融改革,主要是為了和香港有更緊密的雙向交流,包括深圳企業可以在香港借人民幣,發行人民幣債劵,為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企圖心打一劑強心針。這就是深圳,每當你覺得他好像已經不行的時候,只要一瓶蠻牛,他又馬上能甦醒過來。某個角度來說,「深圳精神」很類似「台灣精神」。
這次大會的主題為「素質教育」,這是大陸這幾年普遍討論的一個題目。大陸的教育非常狹隘,只著重成績的高低,但是並沒有強調德、智、體、群兼備,塑造完整的人格和全方位的能力,所以許多大陸人的素質是相對低落的,包括不排隊、不尊重別人、不關心別人、沒有禮貌等等。
大陸中央現在了解要成為一個強國,人民的整體素質很重要,而台灣是可以學習的對象。大陸朋友到台灣來,都覺得台灣人特別文明,充滿人情味。反觀大陸,最近有個故事是一個人被撞倒在路邊,四十多輛車子從他身邊經過,都沒有人願意下車幫忙,最後他被活活輾死。
今天很多東西台灣被大陸超越了,但仍然有些領域台灣保持一定領先優勢,包括醫療、文創和教育。雖然台灣教育被批評得一蹋糊塗,人才政策也一無是處,但是整體教育體系仍然比大陸強。台灣的教育層面廣,有超高創意,今年日內瓦發明展創紀錄地拿下有史以來最多獎牌,這些都是大陸人無法複製的。
台灣今天的問題是沒有把我們的創意和優勢商業化,建立商業模式,募集資金,快速成長發展,進行兩岸資源整合。看到大陸人那麼推崇台灣的優勢,不知道是應該開心還是擔心,Yes,一天天在流逝的優勢。
演講完畢,無數人衝上來和我換名片。「黃總,講得太好了,您的課程什麼時候要開?」
我有要開課嗎?! 主持人笑咪咪地走過來,「黃總,您有天份,我保證您會成為超級名嘴,我幫您預先廣告了幾場課程,每個參加演講的人至少收他個三、五萬(人民幣)。」
夜色已暗,外面閃亮著霓虹燈,彷彿在訴說一個故事,只要能夠活下去,明天就會有希望。
深圳就是這樣,永遠不斷地在滾動、改變、適應和追尋,我不禁想起了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這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How does it feel ?
To be on your own,
No direction hom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