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商業周刊專欄:台灣拿遍全球設計發明大獎,為何卻做不出Facebook?

在昆山希爾頓酒店房間裡,我把冷氣開到最強,躺在椅子上看電視,外面氣溫將近40度,熱得不像話,我來這裡演講。
電話鈴聲響起,主辦單位打電話來,請我可能的話早一點到會場,下午的活動即將開始。
我看了一下手錶,還有一個鐘頭,幹嘛這麼緊張?這是漫長難熬的一週,I deserve taking some rest。
電視上演的是「CSI: NY」,已經到第八季了,節目結束,開始播放背景音樂,這是英國老牌搖滾樂團「誰」(The Who) 的經典「Baba O’Riley」,CSI另外兩個系列主題曲也是用「誰」的歌曲「Who are you」和「We won’t get fooled again」,非常符合CSI主題,但我最喜愛的還是Baba O’Riley。
有幾秒鐘的時間我僵在椅子上,像電流一樣穿過我神經的是The Who的音樂,我不禁想起30多年前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感覺,即使過了多年,每次聽到都會讓我起雞皮疙瘩。
Baba O’Riley是The Who 1971年的作品,去年倫敦奧運開幕和閉幕式也都選這首歌為組曲,它之所以偉大在於多層面的創新。
第一、曲風前衛,融合了搖滾和印度音樂,到今天聽起來都不像是老歌。第二、概念超前。作曲者彼特·湯遜 (Pete Townshend) 想像未來世界,人們足不出戶,逐漸喪失了人際的交流及接觸,這不就是今日網路虛擬社會的縮影?第三、社會影響。60年代嬉皮盛行,年輕人對社會失望,但卻以頹廢來表達抗議,沒有轉成正向能量,Baba O’Riley曲中最強的詞彙是「Teenage Wasteland」(年輕人廢棄場),已成為經典語句,觸動了兩個世代的心聲。
台灣在經濟上非常保守封閉,但在文化上卻相對開放,願意接受新嘗試。以今年金曲獎為例,最佳專輯與女歌手是林憶蓮的「蓋亞」,最佳台語歌手是上海姑娘李婭莎,證明台灣的確有鼓勵實驗性創新及跨界的能力。
但可惜的是台灣沒有把創造力和商業能力結合起來,大部分的創新叫好不叫座,或者是沒有用對的方式去發揚商業價值。台灣人拿遍全球各設計和發明大獎,但卻無法像Facebook和Google一樣創造龐大無形經濟 (Intangible Economy) 的產值。
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總部都在美國,只有三家固定資產較大,其餘皆是以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和設計創造價值。台灣雖然有軟實力,但是缺乏加值的能力,即使鼓勵創業也沒有用,因為價值出不來。
我司機最近換掉他老舊的諾基亞,換了一支很炫的新手機,我看來看去看不出是什麼牌子,後來才知道是小米機,為什麼它征服了我們?
騰訊最近可能會以20億美元投資小米,小米不過幾年的光景就創造出近百億美元的身價,而宏達電股價被外資預估會跌破100。What went wrong?這不是技術問題,完全是行銷與市場操作;換句話說,這不是製造業,而是服務業。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還未簽定,台灣好像已經輸掉了上半場,但不是你想像的那些勞力行業。
台灣藝人結合創新和商業的典範之一是張惠妹,阿密特不僅實現了阿妹的理想,在市場上也大獲成功。江蕙的歌雖然能跨越老、中、青三代,但在跨界上比較不足。已故的美國雷鬼音樂之父巴布馬利 (Bob Marley) 把牙買加的民族音樂推向全球,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對象。
不過有三個台灣人成功地發揮軟實力的商業價值,並且走出台灣以外。第一是電影的李安,第二是音樂的周杰倫,第三是舞蹈的林懷民,上周他在美國剛獲頒終身成就獎。
他們的成功都有以下特色:首先是整合資源的能力,不只是創作而已,還能把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將夢想變為現實。其次是不斷自我突破,以李安為例,從來不拍風格相同的電影,永遠在做新嘗試;Jay更積極超出歌手定位,而以製作人為目標。
再者,他們都有吸引國際性客源的能力,可以跨越文化的鴻溝,種族的藩籬。最後,他們有獨特感動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年齡階層的特質,創作成果融合東西,整合多方元素,所以能夠變成一種social phenomenon,這種影響力已超越了單純商業價值。
剛上任的韓國總統朴槿惠也非常有突破現況的精神,她上任最主要的政策之一是推動「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請注意她是用creative而不是innovation這個字。她力排眾議,成立了一個新部會叫做MSIP (Ministry of Science, ITC and Future Planning),有一點像把我們的國科會、NCC和經濟部合併在一起。這個部會的主要任務除了推廣傳統ICT產業外,還包括打造創意經濟的生態環境,以及發展軟體及內容產業成為韓國經濟的核心,促進資訊和媒體產業的融合 (convergence)。
當台灣還走不出傳統代工巢臼時,韓國早已往軟實力大步發展;當我們還陷在媒體壟斷及4G發展方向爭辯時,韓國已勾勒出數位匯流 (digital convergence)未來的具體藍圖。
光看朴槿惠成立這樣一個整合性的部會,就可以看到韓國未來願景其實已超越了三星,it is more, way more。三星和台灣的ICT產業都屬於昨日硬體經濟,但韓國要走向的是明日軟體經濟。
從今天起,我們唯有學習做不一樣的自己,台灣才能成為不一樣的台灣。請跳出你的小框框,把心胸敞開,把台灣的大門打開。
台灣需要以開放創新的思維徹底重新設計經濟模式。我們要讓世界接受台灣,也要接納世界;唯有將台灣語言轉化成世界語言,以全球為舞台,台灣才有真正的價值。
Goodbye, Formosa yesterday; Hello, Taiwan tomorr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