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商業周刊專欄:當我的下屬在北京飛黃騰達...

「老闆,下次你到北京來想見什麼人,提早告訴我,我幫你約。」
坐在北京旅館的大堂裡,我以前的下屬很熱心地對我說。我還記得16年前他MBA剛畢業時青澀的模樣,我一直很喜歡他的真誠、善良和積極。現在他已是一家知名跨國公司中國區,oh不對,亞洲區的總裁,負責提供金融商品的服務。
「Michael,你是1967年生的吧?」
「老闆,你搞錯了,我是1970年的,現在都40好幾了。」
1970年,42歲,比我年輕10歲,我在腦中迅速地算了一下,亞洲區總裁,還是很厲害,台灣大概就沒有這種機會了;oh不對,最近不是有一個29歲的台灣人當上中國區總裁嗎?
「Michael,我好多客戶都提起你,和你見過面,我告訴他們你是我以前同事。」
我真的很以他為榮。
「什麼同事!老闆,您是我的老領導!我可是幫您打工的,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您帶我入行的啊!」
我不禁微笑了,趕快停止這虛偽的對話,年紀大了,就喜歡倚老賣老,自己沒什麼成就,但某某以前是我的部下,某某是我同公司的,誰又是我朋友的老婆,我也會與有榮焉,dropping name也是襯托自己的一種藝術。
「Michael,這次我來北京是想看看兩岸有沒有什麼可以合作的項目,你也知道,台灣和大陸最近剛簽了ECFA,也開放三波大陸企業投資台灣產業的名單,你客戶關係多,有沒有什麼公司想到台灣投資或上市的?」
他停下來想了一下,皺著眉頭,「老闆,真的沒有欸,他們忙國內的項目都已不可開交了,台灣對他們來說真的太小了,沒有什麼特別意願。」
對於他的回答我並不覺得訝異,兩岸交流熱絡的榮景也許是台灣政府營造出來的,或者是大陸國台辦仍然在努力的一個目標,但真正現實還很遙遠。福建對台灣或許還有好奇,但北京沒有,至少在經濟上沒有,政治上可能有,和他們聊聊阿扁或蔡英文或許還能引起興趣。
大陸不斷在進步,進步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想像,二十年前台灣還有領先優勢,但是今天除了在極少數領域,已遠遠地落後。最大的差別是人才,台灣人才到大陸工作不是流失,而是在世界級的舞台上歷練。我1994年被獵人頭公司挖腳到上海,34歲當上中國區總經理,但今天不知有多少像Michael這樣40出頭的大陸人,已經當上亞洲總經理,Michael另一位同學現在已成為全中國最大股票基金的操盤人。
只要成為中國第一就是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今天中國的口號是「走出去」,利用市場和資金的優勢征服全球。這對台灣來說是危機,但也是機會,中國有錢,但極度缺乏跨國管理的經驗。
送走了Michael,另一個大陸朋友來找我,他是某個中部省分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總監,因為在網上讀了我的文章,希望更加了解台灣。
「黃先生,什麼時候來我們省裡坐坐,我們的資金很多,少說有幾百個億(人民幣),大家可以來探討兩岸怎麼合作。」
北京人可能是看得太透了,所以不會花精力去搞一些虛無飄渺的兩岸對接,專注在一些長遠布局的大戰略和大項目上,和台灣合作太累了,台灣企業向來就缺乏大戰略,只願意搞一些小項目,更何況還有的政治問題。大陸其它省分的人可能因為從來就不是在天子腳下,所以對任何 "兩岸交流" 還抱持比較樂觀的想像。兩岸合作看來更多層面是國台辦在「拉動」,連「推動」都沒有,因為企業是被動的。
稍後,我看著我的北京電話簿,一個名字映入我眼睛,這是一個夜總會的媽媽桑,已經三年沒有和她聯絡了,我是她唯一的台灣客人。
「莉莉,好久沒有聯絡,你現在還在做老本行嗎?」
「哎呀黃總,我早就退休了,三年前嚴打(掃黃)後我們店就關了。」
媽媽桑底下的小姐都來自東北,個個身高在一米七以上,我要請客的時候會找她安排,但台灣朋友都不喜歡,因為坐在美女旁普遍矮一個頭。
「黃總,需要我安排什麼嗎?」
「莉莉,我身體不好,已經不再喝酒應酬了,只是打個電話問你好不好。」
我看了一下手錶,已經十點半了,time to sleep,明天要起個大早,趕直航的飛機回台灣。以前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飛機和旅館,不會那麼想家,直航確實帶起了回家的衝動。Yes finally,回家的感覺真好,I miss my d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