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回到未來,從香港到世界港

回到未來,從香港到世界港
2007.05.29(工商800)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萬人空巷,創造最高認購倍數紀錄。十年後的今天,香港已成全球最大籌資中心,以及中國大陸經濟的世界展示櫥窗。

將所有大銀行都在香港上市後,大陸開始轉向扶植A股,但這不代表香港股市的凋零,而是轉型。政策照給,從發行公司轉到投資人端,QDII代表將大陸資金系統化導入香港股市的開始。

從1993年青島啤酒H股上市,大陸公司香港上市歷經幾個階段:第一19993~97年是中央欽點的「H股」,第二是1997~2000年將企業捆綁上市「紅籌股」;真正轉捩點是2000年後將大型龍頭企業整合成超級產業控股公司「藍籌股」(如中國石油、中國電信等);如今邁向H+A股兩地上市的「世界級企業」(如工商銀行)。大陸成功利用香港資本市場對台灣的啟示包括:「海外平台」、「結構重組」及「世界標準」。

2003年SARS重創香港,但CEPA帶來空前的大陸觀光客,帶動旅遊、零售和房地產。不過以吸引「全球」觀光客來說,香港比澳門這兩年發展速度,相形失色。

香港的成功,不單是因為中國大陸,而在於其面向世界,匯集了世界的人和人才,形成勞力服務和知識服務的平台。

香港的隱憂,在於太過於依賴「引進來」和「從中過」(轉口橋樑)的策略。未來香港要成長,應像新加坡積極「走出去」,輸出香港經驗,不能只做中國大陸的附庸,沒有自己的個性。香港機場入股杭州機場,壹傳媒攻陷台灣,都是成功的例子。

香港的未來應有「大香港」戰略,整合廣東、深圳、澳門經濟體,形成區域管理格局,降低中環色彩;同時要找出新定位,如文化創意產業。香港要在「中國化」和「去中國化」(多元化)之間找平衡點。香港不能沒有中國,但不能只依靠中國。

自1842年割讓給英國起,香港註定了和世界接軌的命運,從世界貿易,世界門戶,發展到「世界級」。香港回歸中國,而中國又將香港還給了世界。香港可能越來越像中國,但是更需要越來越全球化。

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利用台灣作為基地,運籌東亞貿易。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重新發現過去,回到真正屬於台灣的未來!【本文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