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連結全球資本,重塑台灣資本市場

連結全球資本,重塑台灣資本市場

2008.04.30

新政府上任在即,提出許多施政方針,強調兩岸交流和全球佈局,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宣布明確的資本市場策略。

提出最多的是「鮭魚回流」,希望吸引海外台商回台上市。這是台灣政府的期望,但不應是唯一願景,也不能作為吸引外資的重點。

願景必須明確、前瞻,並且大膽。深圳提出「深港資本市場一體化」,大陸則強調「加快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以成長型企業分佈來說,台灣資本市場早已是亞洲的那斯達克。以結構來說,也早就建立多層次的市場。台灣的問題在於缺乏國際觀和格局,無法吸引多層次的國際投資人。

去年中國有三十家企業在美國上市,類型包括太陽能、生質能源,新型媒體和電視購物等,這些明日型的企業沒有一家選擇A股上市,為什麼?因為美國資本市場支持自主創新,讓創業家美夢成真。

台商的東南亞佈局大多以成本為出發考量,當然台灣對這些台商是最佳的市場,但是台灣股市不能以過去為侷限,更要支持台灣企業現在的轉型需求,並創造下一波的未來企業。

首先,台灣可以成為「大中華企業的整合平台」,台灣是世界和中國的橋樑,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關鍵地位。

台灣正在從「台灣製造」走向「台灣創造」,從內部發展轉向外部成長。上市公司作為資源整合平台,應該引進更多願意承擔長期風險的資本,例如私募股權基金,積極從事全球佈局和產業整合。

其次,台灣應成為「大中華創新型企業的集資平台」,創新的定義需廣泛,包括農業和新型服務業等,並應放寬控股公司、大陸台商及海外陸資來台上市。

第三,台灣是「大中華資本連結的平台」,開放陸、港資來台,台灣可在中/港/台三地資金流動中,創造另外一個蓄水池。

最後,台灣可定位「大中華創新金融商品的應用平台」,台灣的投資人對新金融商品接受度強,台灣可以作為中國大陸的先行市場。

目前台灣資本市場是「有形無神」,有資質但缺乏包裝,種類多但特色不強。如果能讓更多的資金進來,讓更多的企業轉型和走出去,2008年將是台股躍上大聯盟的第一個精采球季。【本文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