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連續的時代,邁向下一個台灣
2006.04.18(工商)
最近台灣重新出版了彼得、杜拉克1969年的巨著「不連續的時代」。杜拉克指出,我們正面臨一個不同已往的新時代,原因包括新技術、全球化、多元化以及知識工作者個人化的興起。
2002年「下一個社會」書中,杜拉克指出因應新環境,我們需要有「創新型組識」,不只是靠所有權控制,還要透過策略、聯盟、協定形成結合基礎。今天台灣最需要的,正是社會、政府與企業組織的轉型。
「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指出新的力量正像推土機般把世界推平,這是很客氣的說法。我認為「世界是碎的」,台灣面臨的是毀滅大爆炸浩劫後的殘墟,時間和空間被打得粉碎,我們陷在碎片之間,茫茫不知所措。
新的潮流不斷迎面而來,每一波都把我們衝得更遠:傳統與現代之間、世界與中國之間、台北與上海之間、中國與印度、線上與線下、數位與類比、資訊電子與消費電子、代工與品牌、911與後911、安隆與後安隆、CEPA與後CEPA、中國/東盟「10+1」與後「10+1」…….每一次的衝擊又使我們更往下沉淪一點,無法預期,無法挽回,不能掙脫,直到你已經麻木……
台灣一直強調「主體性」,卻無法掌握「自主性」,我們的命運要受別人的擺佈。不管碰到北京的計程車司機或華爾街銀行的董事長,當被問起台灣會不會獨立,你只有感覺厭煩和無耐。這就像一個印記,不管你再怎麼努力,別人無法用對的焦點來看我們真正的價值。今天世界對大陸有期待,所以有「China premium」,但對台灣卻只有「Taiwan discount」。
要走向創新型組織,台灣企業首先要培養「改造力」,包括「重組」(restructuring)全球營運架構,並創造海外資源整合「平台」(platform),這是自身體系內的改革。
接下來,我們要鍛練「連接力」,將企業內部努力和外在資源及國際標準接軌,這包括「網絡」(networking)的佈局,以及和別人建立「夥伴」(partnership)關係,重新找回台灣世界公民的身份證。第三,我們要營造「擴張力」,透過資源和價值「整合」(integration),動態地經營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創造「槓桿」(leverage)效果,借力使力,以小博大。
2003年,一篇網路文章「深圳,你被誰拋棄?」引發全中國大陸的探討和爭議;幾年前,香港在經濟最低谷的時候,出版了一本書「香港,你要活下去」。今天,午夜夢迴,我在想:「台灣,你被誰拋棄?」,但我仍然要說:「台灣,你要活下去!」。【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