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企業宜在海外成立資源整合平台

企業宜在海外成立資源整合平台
2005.04.29(工商800)

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台灣企業近年來在海外的投資,早已超越台灣境內。台商投資大陸的金額已高達數千億美元,台灣人每年投資海外金融商品的數目也有數千億台幣以上。
今天真正的台灣經濟有兩個,一個是島內有形的台灣,另一個是國際無形的台灣。台灣企業主和投資人知道這個事實,但是台灣政府看不見,也很難管;全世界大部份的人也看不見。
香港和澳門經濟的復甦,說明了人流、物流和金流的重要性。只要能作為流動資源的節點,就能產生經濟效益。這是為何新加坡要開放賭場,澳洲要大舉投資大陸銀行的原因。不幸的是,台灣非但沒有優勢,還有流動的限制。
就海外的基礎設施(infrastracture)來說,台灣的機會已經不多。金融業現在才開始在佈點;無法三通限制了物流;而政府也尚未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或者來台工作。台灣真正有機會的是作「知識流」與「跨國產業鏈」的整合者。
由於缺乏和國際接軌的跳板,台灣企業應該更加自立自強。唯有在海外成立公司或資源整合平台,才能真正落實資源和資金的整合。
台灣企業若能有效整合,將可創造和國際資源接軌的條件。國際資源包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台灣企業可善用金融資本(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將其視為產生變革與創造綜效的手段,而不只是控制所有權的工具。
台灣企業主應該重視公司治理,強調自已的專業經理人價值,而不是擔心股權的稀釋或者一定要超過51%。張忠謀在台積電的持股不到1%,但是幾乎沒有人想要併購台積電或把張忠謀換掉。總之,「知識資本」是創造並整合「金融資本」最關鍵的因素。
大陸為了加速國營企業的私有化,最近剛宣佈新的法人股轉讓措施,限制大陸當地的MBO,但鼓勵國際產業和外資基金介入。台灣有大陸不具備的管理優勢,其實更有條件吸引國際資金。
台灣真正的舞台在全球,不在台灣。台灣企業要作世界公民,而不是世界孤兒。我們應該關心資金交流,而不是資金回流。除了要從「台灣製造」走向「台灣創造」,未來更要提升到「台灣整合」(Integrated by Taiwan),將理念付諸行動,如此才能真正變成全球的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