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專欄:在黑手大城遇見創新發明家

公司派了一部車到酒店來接我們。一路上陰雨綿綿,從車窗向外望去是一棟棟單調的建築,這是典型深圳工業區的景觀。
我們來考察一家做風力發電機的大陸民營企業。風電是新能源的一種,在中國大陸屬於「七大戰略新興行業」之一,我之所以想來看是因為這是台灣所沒有的「明日行業」。
「黃總,你往右看,路燈上面那個不斷在旋轉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產品。」陪我們的人在一旁解釋。
我注意到這些路燈的確和一般產品不太一樣: 每一盞上面都裝了一個小型像旋轉木馬的東西,不斷轉動,配合繽紛的色彩,如果沒有人告訴你這是風力發電機,你會以為它是某一種裝飾品,路燈的電就是靠這個。
「我們的產品和傳統風電機不一樣,比較輕巧,只要些微的風就可以啟動。深圳是少風的城市,但我們的風電機一樣運轉的很好。」
30分鐘後,我們到達公司。這就像新北市的工廠,三間企業擠在一座不算新的廠房內,大門口掛的還是別家公司的招牌。
老闆熱情的出來接待我們,他看上去五十多歲,皮膚黝黑,頭髮凌亂,和台灣典型黑手出身的老闆沒有兩樣。
「喔,你是台灣來的,我們昨天才出了一批貨給台灣的客戶。」
我聽了很驚訝,才不過一分鐘就找到了彼此的「台灣連結」,但卻是大陸人賣產品給台灣人,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我們的產品是垂直軸式的風電機,全世界的風電機共分兩類,傳統的水平軸和我們這種垂直軸。」
「請問垂直軸風電機是誰發明的?」
「我發明的,全世界第一家,黃總你可以去查,後來的人都是抄襲我的產品。」
水平軸的產品是一般人最常見的,就像一座高掛的電風扇,它的葉片是跟著一個水平的軸旋轉; 垂直軸產品卻像一座旋轉木馬,隨著中間豎立的軸轉動。
「我的產品有各國專利,其它的垂直軸風電機都是根據我們的技術原理再做改良。」
我相信他的話,牆壁上掛滿了照片,從中央著名的領導人到歐美的領袖。
大陸這幾年一直強調「自主創新」,但坦白說很多東西都不是自主的。巴菲特投資的電池和電動車企業比亞迪也在深圳,他們從富士康挖走了很多人才和技術,讓郭台銘董事長恨之入骨,但最後打官司還是敗訴。
「這幾年我們又發明一項革命性的創新,就是磁懸浮技術,這是我去上海搭磁懸浮列車所產生的靈感。」
「以往我們的風電機比較小,發電量有限; 做大型機有技術困難,底部會產生摩擦,但改成磁懸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撐起更多重量,而且轉動平滑。」
我看著這個amazing的設計,龐大的機組等於是用一隻腳「浮」在地面一個底座上。
「董事長,你有這麼好的設計,訂單一定接不完吧?」
「正好相反,剛開始的幾年很辛苦。你發明了一個新產品,但是要教育市場,說明為什麼垂直軸比水平軸好。我們也花了很多成本,不斷從失敗中改善,才做到這個水平,這些年光是我們報廢掉的銅線加起來就可以圍繞地球四週。」
我的腦海中浮現一個為了達成完美,不眠不休的發明家形象。
「新能源是國家支持的重點項目,難道政府沒有給你很多支持?」我問。
「深圳市政府有給我一些路燈項目,但是中央很複雜。大型電網是靠火力發電,我們的產品影響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他們把我看作是威脅。」
大陸這幾年「國進民退」,國企囊括了大部分經濟資源,民企只能勉強地掙扎站穩腳步。
「我們的策略是毛澤東說的鄉村包圍城市,先從小城市和海外做起,明年我們會有東南亞的大訂單,他們國家不發展核電和火電,因為靠海,將以風電為主。」
台灣的能源完全要依賴國外,但我們沒有像樣的能源政策,不管是傳統能源或新能源。當我們抗議油電雙漲,當我們激動地要核四停工,有沒有人想到台灣的新能源替代方案在哪裡?台灣海峽有全球最好的離岸風場,但我們幾乎尚未起步,將來連東南亞都不如。
台灣人也有發明的DNA,這兩年是全球發明展的大贏家,最近一次甚至打敗韓國人奪得首爾發明展首獎。
以色列是全球公認的「創業之國」(Start-up Nation),台灣應該可以被封為「發明之邦」(Invention Nation),但為什麼台灣的新創事業那麼少?為什麼創新的種子無法萌芽茁壯?我們的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開完會走出來,我和老闆道謝,告訴他沒想到在深圳最這種勞力之都會遇到像他這樣的自主創新腦力企業。
風雨飄搖,路燈上的風電機也越轉越快,彷彿在說不管環境多麼惡劣,還是要堅持下去,明天還是有希望。
雨滴答滴答地打在車窗上,我的心不知為什麼開始變得沉重,一路上再也沒有說一句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