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理事長-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與轉機

       華碩 宏碁, 威瑞森, 全 最近美國第三大證券交易所BATS和第四大交易所Direct Edge合併,成為美國第二大交易所,超越那斯達克。這些交易平台原先都由投資銀行支持,以低費率促成高頻交易。同時,洲際交易所 (ICE) 併購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 (NYSE Euronext) 的交易也預計於下半年完成,成為頂尖的交易所集團,全球交易所大整合正被推升到另一個新層次。

       中國大陸在李克強總理帶領下,掀起從所未有的金融改革熱潮,包括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帳戶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這是整體制度的改革,而非局部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可能包含以上政策,引起外界期待,對於台灣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過去兩年,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都有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IPO項目,吸引大量國際資金,一個案子規模就超過台灣上市櫃全年集資總額,台灣股市已產生邊緣化和微型化的危機。

       台股另一大危機,是成交量和周轉率的不斷萎縮,證所稅的課徵是主要原因之一,金管會最近雖然有推出3個措施活絡台股,但仍屬戰術層面,台灣今天還需要戰略層面的全面思考。人民幣資本帳戶於2015年基本上可兌換,但新台幣並非國際貨幣,這勢必影響以台幣計價的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和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最近提出3個經濟改革的方向很近似,那就是「DIG」,分別代表Diversity (多元性)、Innovation (創新)、Globalization (全球化)。在創新這方面我們做得很好,最近櫃買中心推出「創櫃板」,扶植新創微型事業,不只鼓勵國內新創事業,將來還要吸引國外有創新想法的人來台創業。有關全球化,我們一定要加強開放外企和陸企來台上市,目前上市仍以本土企業和台商為主,所以T股是很重要的政策。在這一方面我們已取得先機,比中國大陸更早提出政策方向;上海已表示將規劃國際型的「新三板」股權交易中心,但相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多元性,我們認為,應推動大型股票、雙幣 (新台幣與人民幣) 股票以及新金融商品上市。最近財政部長表示將推動全民釋股,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大型民營化項目不僅能替政府籌措財源,更能建立指標性IPO並吸引國際機構投資人參與。新加坡這兩年發展異常迅速,關鍵之一在於大力推展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 和商業信託 (Business Trust),成為全球這類型商品的交易中心,連亞洲首富李嘉誠都將旗下港口資產在新加坡上市。台灣保險業有豐沛的資金,政府有諸多大型公共建設,可以探討如何將基礎建設「資產證券化」,有效結合籌資端和投資端需求。

       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台灣應積極加強和其它交易所的策略聯盟及股權投資,韓國就是很成功的榜樣。韓交所知道難以在大中華市場和中、港、台競爭,所以轉向開發新興市場,以輸出資訊科技系統和其它交易所建立策略聯盟或股權關係,目前已擁有寮國交易所49%股權、柬埔寨交易所45%股權,也積極協助越南、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交易所系統升級,可以說已攻占了大部分的東南亞市場。
       台灣如果想要突破歐美大型交易所的整合和韓國的海外擴張策略,勢必要發掘新利基,而人民幣就是最佳契機。台灣有成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天優勢,基於大陸A股市場IPO正處於停擺狀態,短期內我們應鼓勵大陸企業來台上市或以併購形式借殼上市,長期更應該考慮成立跨境的人民幣股權交易平台,將來這個平台可以和上海自貿區股權平台對接。

       對外資而言,台灣是進入中國大陸的跳板,對大陸企業來說,台灣是其全球併購的海外投融資平台。我們將來可以要求來台上市的陸企,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將募集資金部分投資於台灣,「融資台灣、投資台灣」,結合金融與實體經濟。果真如此,台灣資本市場將有機會成為大中華經濟區另一顆耀眼的明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