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從全球交易所的整合,看台灣國際板的未來

從全球交易所的整合,看台灣國際板的未來
2006.04.12(經濟)

一年以前,德國證交所計劃併購倫敦證交所(LSE),結果遭到嚴重的反抗,最後德交所主席還因而下台。去年底,澳洲麥格里證券掀起另一波LSE併購計劃,再度被拒,LSE股價因此大漲,最後只好放棄。

去年11月,美國司法部核准擁有213年歷史的紐約證交所(NYSE),以60億美元收購純電子交易的Archipelago控股,同時又核准全球最大的電子股市那斯達克(Nasdaq),以18.8億美元,收購路透公司旗下的電子交易系統Instinet公司。

NYSE近幾年內憂外患,全球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前執行長因自肥案下台,新執行長是高盛前總經理,銳意格新,在收購Archipelago之後,於三月合併上市,改成電子/人工混合交易,股價大漲25%,現市值已達130億美元,高於Nasdaq的34億美元,本益比110倍(高於Nasdaq的54倍)。

安隆事件後,美國通過Sarbanes-Oxley法案,大幅加強公司治理,導致許多外國公司不願再到NYSE上市,布希強硬的政治立場也得罪了許多國家,在這種背景下LSE順勢興起。

Nasdaq由於是科技股導向,吸引了許多大陸科技公司上市,戰略地位比NYSE好一些。看到NYSE上市成功,Nasdaq於三月中閃電宣佈以42億美元併購LSE,出價相當每股950便士(之前德交所和麥格里併購價分別為530和580便士),不過立刻又再遭到拒絕,NYSE緊急召開董事會,也準備競標,Nasdaq卻宣佈放棄。

面對兼併整合,全球其它交易所紛紛因應,美國證交所(AMEX)宣佈明年上市,澳洲證交所併期交所,歐洲證交所(Euronext,控股法、荷、比、葡交易所)正尋求和德交所合併的可能性,若合併成功,將超越LSE成為歐洲第一大和全球市值最大交易所。

全球交易所的整合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一)大型化:全球企業在整合,交易所亦然,大者恒大,透過上市可以取得併購籌碼。(二)區域化:區域整合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全球化跨洲整合。不能吸引企業到自已交易所上市,乾脆去海外購併別人。(三)電子化:電子交易是潮流,連NYSE也不得不調整。(四)多元化:每一家交易所都強調衍生商品是未來重點,Nasdaq甚至規劃「精選100」,準備和NYSE搶大型股上市。

韓國首爾股市最近推動陸企上市,力圖成為「東北亞區域金融中心」。全球每一個股市都在積極「泛中國化」,希望吸引大陸企業上市,只有台灣「去中國化」反其道而行。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台灣股市只有「台灣良品」,香港卻有「各地精品」。如果台灣企業到香港上市的熱潮不歇,台灣證交所應向香港聯交所要求「合作經營」其以中小型公司為主的「創業板」,或者乾脆拿過來「承包經營」,也許可以在香港股市中創造一個台灣版的「唐人街」,造福台商。【本文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 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