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利用私募基金,建立全球佈局

利用私募基金,建立全球佈局  2006.05.30(工商)

私募基金CVC剛剛宣佈投資50億人民幣至大陸A股上市公司晨鳴紙業,這是最大的一筆A股外資投資。然而稍早私募基金Carlyle投資3.8億美元至徐州工程卻被大陸主管當局否決,理由是龍頭企業不能為外資所壟斷。

美資購併基金Lonestar三月宣佈以62億美元將其2003年10月投資的Korea Exchange Bank賣給國民銀行,帳面獲利超過30億美元。但稍後韓國當局卻搜索Lonestar韓國辦事處,並指出當年交易有不法行為。Lonestar雖表示願意合法繳稅,仍無法平息眾怒。

這代表了什麼意義? 外資私募基金充斥亞洲,但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中國大陸和韓國等地投資價格已經偏高,而且還有許多不合理的政府干預,目前正是台灣重獲外資青睞的最好時機。

今年以來,私募基金大舉進入台灣市場,從電信的東森多媒體,到金融的台新、花企、萬泰、日盛,都看得到影子。但是台灣不要沾沾自喜,私募基金看上的是台股低估的「投機價值」,以及企業過剩的「整合價值」,我們需要更多的Buy to Build,而不只是Buy to Consolidate。

外資很願意支持台灣企業,但並不是本地的發展,更包括透過全球購併取得關鍵資源(技術 / 品牌)。台灣企業應積極規劃海外平台,取得國際資金,整合國際資源。

統一企業去年起在大陸進行多件收購和策略聯盟,私募基金表示很願意出資金,由統一提供人才、技術與管理,突破投資大陸不得超過淨值40%的限制,將來在海外上市或由統一買回。但官員表示,類似合約仍需經過審批。

統一不同於和艦,食品的know-how不屬於大陸禁止投資範圍。台灣人用自己的「智慧資本」,吸引國際「金融資本」,在海外進行產業整合,是值得鼓勵的事情。外資一定找得到合法規避的做法,限制越多,只會讓外資取得更好的條件,降低台灣企業的「無形資產」和「策略槓桿」。

台灣政府應該學習「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和台商一起走出去,在海外大舉投資。台商的挑戰在全球,投審會放行封測大陸投資和統寶收購飛利浦,絕對是正確決策。總而言之,目前台灣企業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經營「台灣以外的台灣」!【作者為寶來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 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