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從新加坡「庶民經濟」,看產創條例

從新加坡「庶民經濟」,看產創條例
2010.03.02 經濟日報

上週新加坡政府宣佈2010年新預算,從中可以看到其施政方針,最重要的主軸在於提高「全民生產力」(productivity),包括提升工作技能,改善工作品質,以及增加人民收入,希望生產力年增長率能從1%提高到3%,國民實質收入十年內增加三分之一。

這項遠大計劃的關鍵在「人」,目標是打造新加坡成為一個先進經濟体,能夠跟得上時代潮流,企業和人民都更有能力,所以媒体稱該預算為“work smarter”budget。新加坡財政部長表示去年的重點在於保住人民飯碗,但現在必須轉向為改善工作品質。

其中最有意義的政策是租稅獎勵 — 完全取決於企業改善生產力和創新程度,其「生產力與創新抵減」適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只是研發,還包括自動化投資、人員培訓及新專利取得等,企業在上述領域所花的前三十萬元新幣可以有250%的扣抵。這對中小企業特別有誘因,不管是花錢裝ADSL,工業設計或買新軟体,只要和強化生產力有關皆適用。

新加坡希望每一個企業都能重新設計(re-design)員工的工作,探討提高生產力的方法,他們必須不斷投資於學習,變成各行業的佼佼者,財政部長在演講中甚至用創意調酒師為例子。新加坡將投資25億新幣規劃一流的「持續教育訓練」制度,涵蓋各種行業全方位技能的精進,初期將著重特定產業。

可能是因為過去比較傾向於大企業,新加坡這次特別強調加強中小企業競爭力,鼓勵他們「走出去」開拓新興市場,政府並提供跨國融資補助。另外,政府還撥款和民間創投共同成立基金,培育「新創事業」(start-up);雖然在對象選擇和尺度執行上存在許多技術問題,但真的非常超前,令人耳目一新。

新加坡也不忘照顧低所得團体,一方面持續引進外勞,同時降低對其依賴性,並積極提升本國勞工水平,僱主將低所得員工送去培訓可有最高達95%的補貼。台灣「產創條例」草案,增加中小企業聘僱補助,對象是45歲以上中高齡者。新加坡的作法是教弱勢職工捕魚,從根本上提高其工作能力及工資,這較符合目前全球「社會企業」的潮流。

為了加速成為亞洲文化創意城市,新加坡將外國演藝人員收入稅率予以降低。新國兩家賭場剛開幕,這項政策來得正是時候。但是,此次新加坡新預算無個人所得稅減免,也無稅率降低,不以降稅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

綜合觀察,新加坡此次新政策有幾個重點:第一、不斷創新,以提高生產力為結果導向;第二、透過持續學習達成轉型目標,成為「學習性國家」;第三、強調中小企業與個人;第四、不只有科技產業才要創新,所有產業都有必要。

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知識社會興起,“貧窮”國家不復存在,只有“無知”的國家」。杜拉克早就看到社會轉型的世紀,預言知識將主導多元化和知識化的新社會。他並強調開創進取社會的來臨,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和重新學習,福利國家已成過去,解決之道在於讓開創進取的經濟大幅提高生產力。

「產創條例」30條的重點僅在營運中心租稅優惠,然而台灣需要有更全面的思考,以更多元手段來鼓勵各類企業、各種層面的創新,如商業模式、國際行銷和產業整合等,創造持續性競爭力。台灣的未來,不只在於政黨、政府或少數企業,唯有每一個人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我們才能邁向具有競爭力的下一個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