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兩岸經濟新思維—十年、十倍與十倍速

《名家觀點》兩岸經濟新思維—十年、十倍與十倍速
【2009-05-27/經濟日報/A4版/話題】

4月以來,海南博鰲論壇上,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宣布多項對台友好政策,包括陸資來台,放寬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擴大對台採購案。4月29日,中國移動宣布將投資遠傳電信12%股權,台灣股市隨之大漲,「兩岸經濟」邁入實質性階段。
過去台灣經濟思維只有單點,不是台灣就是中國,但是對於兩岸連結,特別是大陸進來台灣,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有人認為兩岸經濟是「零和遊戲」,錢和人去了大陸,就是台灣的損失。然而兩岸三通開放至今,台商資金大舉回流,陸資、外資紛紛來台,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思考邏輯來面對這個趨勢。
台灣企業過去經營模式主要是「中國工廠」+「世界市場-代工」,今年起卻同時要面對幾個新趨勢,包括「區域化」(中國市場)、「本土化」(陸資來台後的台灣市場)和「全球化」(世界市場-品牌),挑戰艱鉅。台股資金行情掩蓋了經濟衰退的現實,許多人沉溺在短期榮景的喜悅中,失去了征戰大陸、布局全球的憂患意識和動力。
面對兩岸合作大潮流,台灣企業應有全新經營策略,把眼光放遠,將短期的「和平紅利」轉化為長期「轉型資本」,並且要在思想上從三個層面來改變-深度、廣度和速度。
第一是「深度」,也就是長期戰略眼光。中國大陸最近宣布上海在2020年要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航運中心」;台灣至今還看不到四年以上的願景。台灣政府和企業的願景不夠清晰,路徑圖也欠缺。未來布局一定要考量到兩岸交流十年後的情境,並且要有想像力。
誠品書局就是超越時空的典範:作為一家不一樣的書店,誠品在1995年透過一次徵文活動,讓讀者描繪各種異想天開的想望,促成1999年世界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最近又策劃「2020,如果誠品……」活動。如今,連大陸人都認為誠品憑一己之力提升了台灣精神文明的水平。
第二是「廣度」,也就是將大陸視為Home Market,經營內需市場,這牽涉到心態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另外,要讓大陸人將台灣視為他們的Home Market,所以要從大陸人的眼光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不僅是傳統產業,即使是未來產業也必須考慮大陸市場。行政院規劃六大新興產業中,生技、醫療、綠色能源、農業應考量彼岸需求,而觀光和文化創意市場則在台灣。
廣度的另一層意義是「平台」。台灣一直希望成為「全球中心」或「亞太樞紐」,也就是「區域的軸心」(Hub)。平台最重要的精神是開放,而且要雙向,才能成為資源整合者。假如多國籍企業和陸資都願意把台灣作為區域總部,台灣的格局會比現在高出十倍。
第三是「速度」。大陸企業由於經營龐大市場,行動力比台商快很多。台灣老闆因為資本不足和保守心態,多半是「滾動式發展」,一步一步來。台商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速度不夠快根本無法轉型。唯有加快腳步,努力將失落的八年追回來,才有可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在香港回台的飛機上,點播了一張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的精選輯,第一首歌是《Imagine》,最後一首是《Give Peace a Chance》,感觸萬千。今天兩岸要給和平一個機會,大陸要給台灣一個機會,台灣也要給大陸一個機會,彼此從互信、互動到互利。運用兩岸想像力,帶動兩岸創意經濟,我們必定可以在十年之內,超越十倍的領域,創造十倍的新財富,開啟百年的大格局。【作者是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暨大中華資本市場處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