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開放台灣平台,開創世界舞台

開放台灣平台,開創世界舞台
2008.07.23

卡玫基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嚴重死傷,但這和持續中的全球金融風暴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颱風有氣象預測,但全球房市、股市、匯市、商品價格詭譎多變,無法預測,企業在驚濤駭浪中滅頂,司空見慣,也無人可以投訴。

政府兩岸政策大幅開放,但這並非經濟立刻好轉的萬靈丹,只是有助於台灣和全球經濟接軌。另外,還有三個問題。第一,開放主要係針對過去歷史問題,但無法配合台商全球經貿未來現實新需要。第二,太多細微的法令鬆綁容易讓人迷失大方向,政府應加強和企業、外資溝通,說明「台灣可以變成什麼」?。第三、企業無法突破心態(mindset)上的自我侷限,就像剛從籠子放出來的小鳥,不知所措,沒有辦法將視野延伸到更廣闊的區域上。

政府開放只是第一步,企業開創是下一步,兩岸新商機主要有四種可能:

第一,大陸觀光客和陸資來台將加速服務業新發展-就像CEPA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一樣,台灣的旅遊、零售、服務、房地產、金融行業必須思考服務大陸新客戶,並作相應的投資和產業升級。

第二,將台灣經驗在中國大陸複製-最有可能的是大陸內需市場,而非生產製造。台灣高科技產業如TFT-LCD面板和LED在大陸生產並無優勢,但是台灣的餐飲連鎖等行業卻可在中國發揚光大。

第三,全球企業透過收購或入股台資企業進入中國-中小型台商企業有專業技術和人才,但資金不足,信譽不夠,外資有全球資源,但本土化不足,兩者結合正好可以互補,創造雙贏。外資投資台灣金融業即為一例。

第四,台灣企業聯合陸資企業進軍全球市場-中國大陸現在開始落實「走出去」戰略,利用「中國市場」吸引力,收購歐美企業,交換「全球市場」。但是陸資企業欠缺全球化管理人才,台灣是其最佳夥伴。政府計劃開放陸資投資台灣生產事業,重點不是在台灣蓋工廠,而應到世界去拓市場。

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修正。台灣今天的開放更具挑戰性,等於在狂風暴雨中「划著槳過海」,政府和企業必須相互信賴,不斷溝通,才能超越全球化障礙,找到新大陸。【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 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