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限公司,世界無限台商
2006.08.08(工商)
工商時報、中華徵信所、寶來證券最近共同合作2006年「大陸台商1000大-解讀台商成功密碼」。1000大台商總營收成長36%,八成台商獲利,若和近期其他中、港類似排名比較,台商的成長動能明顯不足。結論是台商跑得快,但別人跑得更快!本書是非常好的啟發,但不是標準答案,要想創造藍海策略,必須超越過去經驗,發掘進階密碼。
大陸台商過去經驗不能保證未來成功,有幾個原因:第一、超競爭-外資加入,民企興起;第二、超速度-國內外整合,加速淘汰;第三、高門檻-從區域經營邁向全國,不能善用資本工具很難成功;第四、本土化-內需市場快速發展,大陸管理人才出線。台商將面臨向左轉 / 向右轉:到底要「更小更精」,還是「更大更快」?
假如國家就像企業,那麼「台灣公司」(〝Taiwan Inc.〞) 的成績單是怎樣的?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06全球競爭力排名,香港第二(同2005)、新加坡第三(同2005)、中國19名(2005年31名)、台灣18名(2005年11名)。台灣的社會凝聚力、政策一致性在全球68國排名58,外資投資自由度54名。從2002到05年,台灣的名次一直上升(20-17-12-11),今年卻慘跌,焉能不警惕!
諾瑞娜.赫玆 (Noreena Hertz) 2001的經典作「當企業購併國家」指出,在全球前100大經濟體當中,51個是企業,只有49個是國家,企業影響力早已凌駕國家。但台灣的情形正好相反,政府的意識指導不斷擴張,企業只能在經續會中提出「最卑微的請求」。在「台灣優先」的口號下,終於造就了真正的「台灣有限」公司。
新加坡政府影響力也很大,但是其帶頭促進雙向開放:一方面營造亞洲財富管理中心,同時到澳洲購併電信公司,到中國購併銀行,到歐洲收購港口,到蘇州蓋工業園,不像台灣,希望只進不出。
台商未來的挑戰是要從「大陸台商」變成「世界台商」,世界是舞台,中國是跳板,這包括結合外資夥伴共同開發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善用中國經營優勢去收購外國企業。台商應發揮想像力,中國新經濟(如3G、Web2.0、環保)和舊經濟(零售、休閒、服務)有許多商機,台商尚未發掘。過去商業模式是勞力密集和技術密集,未來應是創意密集、資源密集和資本密集,台商的未來,可以超越地理限制,無垠無限。
2006年的台灣,心,依然溫暖;情,不再狂野;腦,還算清醒;體,尚且矯健。躍進世界的洪流,在時間的盡頭,你我究竟會在天堂相見?還是會在地獄相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