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從A股市場的轉變,看台商的思維與策略

從A股市場的轉變,看台商的思維與策略
2006.04.26(經濟)

1993年,燦坤成功地將大陸業務在當時剛興起的B股市場上市。 燦坤是外資企業、台資企業、獨資企業,大陸B股市場完全不是為這樣的企業設計的,然而基於政策鼓勵,還是獲批准。

十多年過去了,燦坤B股沒有再拿到一次增發(再融資)的批覆,想要申請A股也未獲許可,A/B股合併更是遙遙無期。 去年,燦坤將大陸境內的3C通路業務,賣給永樂家電。

前年台資浙江國祥制冷及去年成霖大陸業務A股陸續上市。 最近,大陸重新啟動因為股權改革而暫停一年的新股上市審批,又燃起一些台資的期待。

今年三月,大陸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允許境外投資者戰略性投資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A股上市公司。 全球最大的水泥企業Holcim立即將其原先擁有湖北華新水泥的股權由26%增加到51%。 短期內,外資對大陸A股的興趣不在賺取價差,策略聯盟平台意義大於融資平台。

去年,大陸的交通和建設銀行成功在香港上市,今年還有兩家更大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要在港上市。 大陸五大銀行中的四大都選擇了在香港上市,引進國際戰略投資人和公司治理是重要考量。

我經常問計劃到香港上市的大陸民營企業為何不選擇A股上市,最主要的原因是時間太長(沒有人可以給你打包票),競爭者眾,及不夠靈活(包括員工獎勵機制,戰略投資人引進,資產重組可行性)。

去年11月大陸頒佈「關於境內居民透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反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合法化大陸民營企業將資產置換到海外上市,引爆了私募基金投資和香港上市的狂潮。

由大陸企業經驗來看,「速度」和「靈活度」是選擇上市地點的主要因素。 A股仍是一個未成熟和改革中的市場,以「企業」和「投資人」成熟度來講,目前A股適合「直接投資」,而非「共同基金投資」。 在國共論壇金融議題未獲關注的情況下,台資企業沒有理由對A股上市抱太高的期望。

台資企業真正的機會是作為戰略投資人入股大陸A股上市公司(如統一)。 台灣有管理和製造經驗,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A股為資源及關係的平台,所以答案很明顯,台灣應將自己的業務在境外上市(如香港),但對他人的資產可以透過併購A股方式來進行產業整合。【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 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